文档详情

2021年温病学-14-大头瘟PPT课件

c****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7.50KB
约20页
文档ID:209307996
2021年温病学-14-大头瘟PPT课件_第1页
1/20

第十四章 大头瘟 陕西中医学院 温病学教研室 1-概述 一,定义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以头面焮赤肿大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热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二季,属于温毒的范畴;2-二,沿革1,关于病名 首次将本病列专篇的为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称本病为“大头病”; “大头天行”; “大头瘟”或“蝦蟆瘟”; “大头风”,“ 大头伤寒”; “大头温,虾蟆温”;2,关于病理: 天行邪毒客于三阳之经 3-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等有相像之处,但不是典型的大头瘟; 4-病因病机一,病因发病 1,病因:风热时毒 2,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温和多风的春季或应寒反暖的冬季 体内条件人体正气不足 5-二,病理演化 内侵风热时毒 卫气同病 肺 毒壅肺胃 胃 邪入气分 毒炽肺胃 阴 邪壅肠腑 伤6-病理特点:1.初起风热时毒外袭,伤及卫气2.继就毒邪蒸迫肺胃,攻窜头面3.后期多为肺胃阴伤,毒邪未净7- 诊 断 一,诊断依据1,发病季节: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特殊的临床表现:起病急,初起憎寒发热,伴有头面焮赤肿痛; 3,传变特点:以气分肺胃热毒蒸迫为主要病机变化,肺胃为主要病位,少有深化营血者,预后较好; 8-二,鉴别诊断 1,与痄腮鉴别: 痄腮 大头瘟发病部位 以耳垂为中心 头面部均累及 一侧或两侧症状特点 局部肿胀高突 头面漫肿欣红 疼痛皮肤紧急而 范畴大 不红 范畴小2,与发颐鉴别: 发颐 大头瘟发病部位 脸蛋,下颔角 颜面,以阳明经为 单侧多累及少阳经 主,常累及三经症状特点 红赤肿胀,疼痛 不化脓或溃烂, 开口困难,可化脓 张口或咀嚼不受 影响10- 3,与漆疮鉴别: 漆疮 大头瘟病因 接触油漆生漆等 感受风热时毒发病部位 接触部位 头面部,不累及他处证侯特点 灼热发痒,不痛 红肿疼痛无瘙痒, 一般不发热;11- 辨 证 论 治12-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1.辨清病变部位: 阳明:先肿于鼻额,以至于面目甚肿; 少阳: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目; 太阳:如发于前额,头顶及脑后项下; 三阳俱病:发于头,耳,目,鼻;13-2.辨头面肿痛特性: 肿胀处发硬,肌肤焮红灼热者,热毒较甚;肿胀伴疱疹糜烂者,就属热邪夹湿毒秽浊;3.辨病程: 病在卫分:伴见恶寒发热者; 病在气分:憎寒壮热,或但热不寒,烦躁口 渴者; 热入营血:见神昏谵语,肌肤有瘀斑; 14-(二)治就治法 1,治就: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2,治法: 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为主,兼以解毒消肿; 毒壅肺胃:宜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风消肿; 3,治疗禁忌 (1)初起忌辛温 (2)宜轻清,忌苦降 (3)清热慎苦寒 15- 二,常见证型诊治 邪犯肺卫 毒壅肺胃 毒炽肺胃,邪壅肠腑 胃阴耗伤16-(一)邪犯肺卫临床表现: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头面轻度红肿,全身痠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热势不甚,头面红肿, 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时毒侵害肺卫治法:疏风透表,宣肺利咽;方药:葱豉桔梗汤加味17-(二)毒壅肺胃 临床表现: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担心,头面焮肿,咽喉疼痛加剧,舌赤苔黄,脉实数; 辨证要点:壮热不寒,烦渴,头面焮肿,咽喉疼痛,舌赤苔黄,脉数 病 机: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治 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 药:普济消毒饮 三黄二香散(三)毒炽肺胃,邪壅肠腑 临床表现:身热如焚,气粗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焮赤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热甚,气粗而促,烦渴,头面焮赤肿痛,便结,舌赤苔黄; 病 机:风热时毒壅盛于肺胃及肠腑 治 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方 药:通圣消毒散,仍可外敷三黄二香散;(四)胃阴耗伤 临床表现:身热已退,头面焮肿消逝,口渴欲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热退,头面焮肿消逝,不欲食,舌干少苔,脉细数为主症; 病 机:肺胃热毒已解,津液受伤 治 法:滋养胃阴; 方 药:七鲜育阴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