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如何运动 1. What is symbol? What is signal? • 语言只是代表信息的符号同样的事情 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也就是同样的 信息可以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转换成符号 这些符号有时就称为消息消息是具 体的,但还不是物理性的,当然也不是 信息本身而说出来的语言却已成为物 理性信号,可以在自然界传播,或者说 在实际信道中传送 • 周炯槃 信息理论基础 •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83年 第1版 • 所谓编码,就是用符号来表达信息,这通常 称为信源编码部分;然后将符号转换成信道 所要求的信号,这通常称为信道编码部分 总之,所谓编码不过是把信息变换成信号的 措施,译码就是编码的反变换,而信道就是 传送物理信号的物理设施我们碰到的信道 总是具体的、物理性的,而信息则是抽象的 ,信号只是信息的载荷子符号或消息也是 具体的,但它并不是物理性的,它是代表信 息的具体方式 2. 语言问题 • What is language? • Language is the encode symbol to convey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是语义 [1] 语言是信息编码符号 • 语言包括文字和言语(说话 ) ⑴ 语言是对人体大脑中信息的 编码系统 •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 语言是用声音表达思想(即信息,人体大脑中 的信息)的符号系统,符号是用以表示者和被 表示者的结合。
索绪尔把用以表示者称为施指 [signifiant,signifier,多译为‘能指’,但还是译 为施指好些],把被表示者称作所指[signifie, signified][72页] 陈氏这里提出的“用以表示 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编码符号,在索绪尔的语 境中叫做“施指”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能指” • 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 ,而是概念和音响形式 • 金岳霖指出:“语词是表示事物的一些声音和 笔划,这些声音或笔划之所以能够表示其它事 物,就是由于在人们头脑中有相应的概念这 是语词依赖于概念的一方面所以,语词是 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 • “概念与语词虽然是有密切联系的,但是, 它 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 的思想,是人们认识的结果,而语词却是一些 表示事物或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笔划,是民族习 惯的产物 《形式逻辑》 • 从不同语言比较中索绪尔提出 “如此这般的施 指和如此这般的所指结合而形成一个符号, 是任意的• 语言不是简单地为已经现成存在的事物或现 成存在的概念命名,而是创造自己的所指 不同语言创造建构不同的所指所以,我们 并不是面对一个已经清楚分节的世界,用语 词给这些现成的成分贴上标签,实际上,语 言才把显示加以明确区分,若不是通过语词 表达,我们的西向只是一团不定形的、模糊 不清的浑然之物…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 是模糊不清的。
• 陈建翔在《教育哲学对话》中指出:“我 们过于宠信有文字语言或其它符号记载 的知识,以至于把它当作唯一的知识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就淹没在符号里了 其实,符号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它并不 完全等同于客观实在,也不完全等同于 人心中的万千思虑符号是思维的一种 定格,而思维之水长流,人心变动不居 • 语言符号代表的信息就是语言学中的语 义(包括词义) ⑵ 语言具有逻辑推理功效 • 由于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用声音表达思想 的符号系统”以及在索绪尔的观念中所指 包括概念,这就意味着语言具有逻辑推 理的功能这也就是数理逻辑的基础, 当前通行计算机中主要运算规则 ⑶ 不同语言来自不同的思维模式 • 季羡林指出:语言是思想的外化,…文化 和语言的基础或者源头就是思维模式 • 王太庆指出:语言的异同体现着思想的异 同 ⑷ 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翻译)的可能性 • 指出:语言必须使用概念(语词),概 念本身就是使经验、感知、想象固定化、僵硬 化的产物语言只有在具体使用中,亦即词语 只有在句子中,句子在上下文中,上下文在整 个文本中,文本在特定社会(时空条件)语境 中,才能了解或才具有其‘意义’语言是为了 使用,它服从于人们日常生活。
所谓‘服从’, 就是说它的使用、变化、生成和消失在根本上 依靠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后者是本源性的,前 者是派生性的 • 语言需要有非语言的实体为依靠这个 实体最终只能归结为人的吃饭(生存) 问题,亦即‘人活着’的问题着就是语言 的先验所指我写这‘人吃饭’、‘人活着’ ,虽然也是语言,但与活着、吃饭毕竟 并不相等人吃饭、人活着是活生生的 直观的现象和事件,它本身并非语言、 言语或文本没有语言,它仍存在;但 没有它的存在,也就没有语言 • 各种语言亦即各人类群体(分布于不同地区、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从古至今之所 以能够相互交流和沟通,也正因为语言主要是 人吃饭、人活着即人类生存—存在(食衣住行 及各种技艺)的经验载体(即语义),是人类 生活经验的历史声音我曾强调人类语言的原 始语义由于保存使用—制造工具为特色的生活 经验,而区别于其它动物族类的‘语言’工具 —‘度’毕竟逻辑地优先于语言也正因为任何 时、空地人群都需要吃饭、活、食衣住行,于 是翻译才有可能,交流沟通才可能可见,语 言并无独立自足的本性‘人活着’只是文本吗 ?否,‘人活着’并不只是‘文本’,‘文本’倒是‘ 人活着’的呈现。
⑸ 不同语言(思维模式)的差 异来自具体生存环境 • 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涉及到这个 问题简要地说,这些表现在语言差异 上的思维形态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族群 的生存环境,正因为生存环境的差异造 成了包括语言在内的不同的文化差异 ⑹ 语义差异的事例 • The English word learning comes from an Indo- European root, leis-, which meaning a track or furrow. Before it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 it went through many changes: laestan, leornian, lernen. At various times in the evolution of our language it might have been understood as following a track, continuing, coming to know, or perhaps even getting into a rout. From the same root cane the verb last, to endure.• 英语中的to be和汉语中的“是”既有 相通的成分,也有差异,其差异就 表现在汉族文化中没有关于being的 思维定向。
⑺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符号系统 • 语言有如生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和今日 通行的语言一样,而是与人类自身一起 发展演化的作为信息编码符号的语言 和信息的关系以及编码规则也不是一成 不变,有些词汇消亡了,有些词汇丰富 了,而且也产生了新的词汇这些新的 语词,有的是自行创建的,有的是直接 从外语移植 ⑻ 作为编解码系统的语言是通过学习过程在人体上建立起来的 • 首先,人体上符号和信息的关系不是像 集成电路模块那样经过设计制作而预置 在那里,等待使用,而是通过学习过程 存贮并且逐渐积累起来的其次,无论 是从众多符号中选择与信息相适配的符 号,还是组成符号组合构成消息都表明 这里该有实现这种功能的程序这个程 序同样不是在设计制作时预置的,而是 通过学习过程建立起来的 ⑼ 语言功能的特点 • 从传递信息的功能上看,语言确实有用 ,有效,可是其功能范围也有限我们 不能把语言所无力承载信息的功能强加 在语言上面对于语言承载信息功能全 部肯定或全部否定都是来自对语言承载 信息功能期望过高或感到失落或失望的 结果 3. 人际间信息运动 [1] 我们心理上的感觉就是人体 得到的信息 • 考察实际进行的人际间信息运动就会发 现,人际间信息运动最终都是以人体的 眼、耳、鼻、舌、身这些感觉器官,经 由色、香、声、味、触这些感觉得以实 现的。
我们所得到的这些信息固然来自 作用于这些感觉器官上的外界刺激,但 是实际得到的还不是这种原初的物理或 化学的刺激作用,而是这些作用所引发 的感觉 • 我们借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感觉( 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和表象 (image)等最基本的概念 [2] 发送信息就是发送能引起感 觉的相应的刺激,也就是信号 • 人际间信息运动表现为人的行为,我们 把这种行为叫做通讯行为,其表现形式 就是发送信息一方发送携带信息的信号 ,接收一方在接收到这一信号之后,从 中获得信息 • 现实中的通讯行为决不限于只由单一信 号(刺激)构成,实际出现的将是传递 一定信息的信号组合在很多情况下, 这一组合可能是由通过各种感觉通道的 多种信号构成的,其中各种信号以共时 (synchronic)或历时(diachonic)以及 共时、历时交叉的方式组合呈现,这是 实际情况,也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输出 [3] 信息文本 • 信息文本(简称文本)是指人际间信息 运动中携带信息的信号组合(造成不同 感知觉的刺激物)的实体至于这种实 体在对人体作用的机制是物理的(视觉 、听觉、肤觉、动觉)还是生物化学的 (味觉、嗅觉、机体觉),则视具体情 况而定。
从这种意义上看,发送信息就 是建立文本,接收信息就是从文本中解 读(literacy)信息 • 用文本概念便于分析处置多种信号复杂组合传递 信息的现象 由多种不同成分信号组合携带的 信息是一个新的整体虽然从信息运行情况来说 ,此时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编码信号在运动,可是 ,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在接收到这 些性质各异的信号之后我们所得到的却不是分立 的,互不相干的感知觉,而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感 知觉这一情况表明,人体在接收到了这些不同 信道的信号之后已然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的信息 处理,最终形成了一个无法分割的感知觉应对 这种复杂的实际情况,在提出了信息文本概念之 后,信息运动的编解码问题就由此而转化成为对 信息文本的建立和解读的问题,并且也不会在处 置复杂信息运动时出现概念系统上的断裂或破缺 现象 4. 人际间信息运动是整个人体 的行为 • 人类的通讯行为是通过发送引起不同感觉器官 感知觉的信号而施行的我们还可以从现实中 注意到,无论是发送信息(发送传递信息的信 号,即心理学中的刺激信号),还是接收信息 (获得承载信息的信号)都要造成人体整个机 体的变化,也就是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出现变化 ,只不过由于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不同,其表现程度会出现强弱不等的差异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