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第六章第六章 选选 择择 公公 理理 6.1 良序定理和选择公理 如果集合 A 上存在良序关系,则称 A 是可良序的良序定理 是说任何集合都可良序 如果良序定理成立,则由良序集基本定理可知,任给两个集 合,总可以建立从其中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单射,从而任何 基数都可以比较大小了这样,基数作为元素个数的数就更令人 满意了因此,良序定理是否成立是集合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给出良序定理的严格表述 6.1.1 良序定理 任给集合 A,存在 A 上二元关系 R,使得 是良序集 Zermelo 在 1904 年提出了选择公理, 并用它证明了良序定理 选择公理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我们采用最一般的集合族的形式 6.1.2 选择公理 任何非空集合的集合族上都存在选择函 数详细地说就是: 如果Γ是集合族且∅∉Γ,则存在Γ到∪Γ的映射 f,满足任给X∈Γ,都有 f(X)∈X 选择公理的直观意义是:对于任意多个非空集合,可以同时 指定属于每个集合自身的一个元素选择函数 f 就是这样的一个 指定,f(X)就是属于 X 的一个元素 对于每个确定的非空集合,指定属于它自身的一个元素总是 可以做到的,如果这些集合的个数有限,则一个一个指定就行了。
所以选择公理的关键在于:对无限多个无限多个非空集合,同时同时指定属于190 每个集合自身的一个元素 因此,在没有选择公理的情况下,除非另有标准外,一般不 能保证这样的元素同时被指定 Russell 曾经举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无限多双鞋子,可以同时 对每双鞋子取一只,而无限多双袜子,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 鞋子有左右之分,我们可以同时取左边一只,而袜子没有左右之 分,我们没有任何标准同时在两只中取一只 在良序集基本定理的证明中,重要的一步是: 如果任给 i∈I,Ai都是 A 的前段,Bi都是 B 的前段且 Ai≌Bi, 则∪Ai≌∪Bi 因为任给 i∈I,Ai到 Bi的相似映射只有一个,所以可以对每 个 i∈I 同时找到 Ai到 Bi的相似映射 fi,从而去构造∪Ai到∪Bi的相似映射 设{Ai | i∈I}和{Bi | i∈I}都是不交的,我们一般不能证明: 如果任给 i∈I,都有| Ai | =| Bi |,则| ∪Ai | = | ∪Bi | 因为任给 i∈I,Ai到 Bi的双射一般不止一个,所以无法保证 对每个 i∈I 同时找到 Ai到 Bi的双射 fi,在没有其它条件时,一般 无法构造∪Ai到∪Bi的双射。
选择公理是对集合性质的一种假设虽然对于有限多个集合 来说,它是正确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说对于无限多个集合,它 也是正确的因为有限的性质不能随意地推广到无限 由于选择公理的假设性, 它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但它在数学中有很大的用处经过长期的争论,它得到了大多数 人的公认 在证明任何无限集都有可数子集时,是需要用选择公理的 在一些和选择公理相反的假设下,可以证明存在没有可数子集的 无限集这样的集合的存在,破坏了数学中一些基本的性质,所 以虽然它们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但在数学中是难以接受的 以下从选择公理证明良序定理 191 6.1.3 引理引理 A ≠ ∅,取 P(A)\{∅}上的选择函数 h,取 b∉A 对每个序数α,归纳定义 Aα ⊆ A∪{b}和 aα∈A∪{b}如下: Aα = {aτ | τ相似于,再由定理 5.1.13 得 是良序集■ 这个证明的直观想法是用序数一个一个数集合 A 中的元素, aα就是第α个元素 每次在剩下的子集中取元素是由选择公理预先193 指定的,在定理中表示为 aα = h(A\Aα) 我们用超穷归纳定义描述这样的过程,但又不知道到哪个序数为 止可以把集合 A 中的元素数完。
所以引进 b∉A,使得当集合 A 的 元素数完后,就重复地数 b 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于任何集合,总是可以到某个序数 为止,将集合中所有的元素数完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序数集 合的一个性质(定理 5.3.12): 任给序数的集合,总有一个序数比集合中每个序数 都大 由良序定理可知,只要我们需要,任何集合都可以将它看作 良序集从良序定理的证明中还可得到,任何集合总可以无重复 地表示成{aα | ακ}是基数 的非空集合,A 的最小数称为基数κ的后继,记为κ+ 6.2.7 定义定义 后继基数和极限基数 如果存在λ,使得κ = λ+, 则称κ是后继基数,如果κ ≠ 0 且κ不是后继基数,则称κ是极限基 数 基数的后继、后继基数和极限基数和序数中相应的概念有许 多类似的性质 6.2.8 定理定理 后继基数的性质 (1) κ的集合,其中 X 是集合,f207 是定义域为 X 的映射为了以后使用方便,先证明以下引理 6.3.4 引理引理 B 是集合, Σ是有序对的集合, 其中 X 是集 合,f 是 X 到 B 的映射在Σ上定义二元关系≤如下: ≤ = {, > | X1 ⊆ X2且 f2 | X1 = f1}, 即 ≤当且仅当 X1 ⊆ X2且 f2 | X1 = f1, 则有: (1) ≤是Σ上偏序关系。
(2) 如果Φ = { | i∈I}是Σ的线形链,令 X = ∪i∈I Xi,则 存在 X 到 B 的映射 f,使得任给 i∈I,都有 f | Xi = fi 因此,如果∈Σ,则是Φ的上界 (3) 在(2)中,如果每个 fi是单射,则 f 是单射 证证 (1) 证明≤具有自返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返性任给∈Σ,都有 X ⊆ X 且 f | X = f, 所以≤ 反对称性如果≤且≤,则 X1 ⊆ X2,X2 ⊆ X1,f2 | X1 = f1且 f1 | X2 = f2, 所以 X1 = X2,f1 = f2 | X1 = f2 | X2 = f2, 因此 = 传递性如果≤且≤,则 X1 ⊆ X2,X2 ⊆ X3, f2 | X1 = f1且 f3 | X2 = f2, 所以 X1 = X2,f3 | X1 = (f3 | X2) | X1 = f2 | X1 = f1, 因此≤ (2) 考虑映射族Γ = {fi | i∈I}显然 {Xi | i∈I} 是单调的,又任给 i, j∈I,如果 Xi ⊆ Xj,则 fj | Xi = fi,所以 208 任给 x∈Xi,都有 fj(x) = fj | Xi (x) = fi (x)。
由定理 2.5.11(2),存在Γ的并映射 f,由并映射的定义得 f 是 X 到 B 的映射 且 任给 i∈I,都有 f | Xi = fi (3) 由定理 2.5.12(2)■ 现在证明由 Zorn 引理可以推出选择公理,从而它们是等价 的 证明的思路是这样的:考虑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其中 X 是Γ的子集,f 是 X 上的选择函数,由引理 6.3.4 在这个集合上构 造偏序关系, 然后用 Zorn 引理证明它有极大元, 最后证明 X0 = Γ,所以 f0就是Γ的选择函数 6.3.5 定理定理 Zorn 引理可以推出选择公理 证证 设Γ集合族且∅∉Γ,取 Σ = { | X ⊆ Γ, f: X→∪Γ, 任给 Y∈X, 都有 f(Y)∈Y} 取 A∈Γ和 a∈A,令 f:{A}→∪Γ f(A) = a, 则∈Σ,所以Σ非空 由引理 6.3.4 可在Σ定义偏序关系如下: ≤当且仅当 X1 ⊆ X2且 f2 | X1 = f1 则Σ是非空偏序集 任给Σ的线形链 Φ = { | i∈I}, 取 X = ∪i∈I Xi,则 X ⊆ Γ由引理 6.3.4,存在 X 到∪Γ的映射 f,使得 任给 i∈I,都有 f | Xi = fi。
又 任给 Y∈X,存在 i∈I,使得 Y∈Xi, 所以 209 f(Y) = fi (Y)∈Y, 由Σ的定义得 ∈Σ, 因此是Φ的上界 这说明Σ的任何线形链都有上界,由 Zorn 引理,Σ有极大元 如果 X0 ≠ Γ,则取 A∈Γ\X0,取 a∈A,构造 X0∪{Y0}到∪Γ的映射 f0(Y) 如果 Y∈X0 f:X0∪{Y0}→∪Γ f(Y) = a 如果 Y = X0,则任给 Y∈X0∪{Y0},都有 f(Y)∈Y,所以 ∈Σ 显然有 , 和是极大元矛盾 因此 X0 = Γ,f0就是Γ的选择函数■ 另一类常用的偏序集是由集合族Σ和Σ上的包含关系组成的 偏序集对于这样的偏序集Σ,任给Φ ⊆ Σ,Φ是线形链当且仅当 Φ是单调的显然,任给Φ ⊆ Σ,∪Φ是Φ的上界 所以,只要任给单调的Φ ⊆ Σ,都有∪Φ∈Σ,就能用 Zorn 引理证明Σ有极大元 6.3.6 例例 用 Zorn 引理重新证明极大链存在定理 设 B 是 A 的线形链,取 Σ = {X | X 是 A 的线形链且 B ⊆ X}, 则: (1) Σ非空 (2) 任给单调的Φ ⊆ Σ,∪Φ还是线形链,所以∪Φ∈Σ。
因此,由 Zorn 引理得Σ有极大元 MM 就是 A 的极大线形链,并210 且 B ⊆ M 习题习题 6.3 6.3.1 用 Zorn 引理证明基数可比较定理 A, B 是非空集合, Σ = { | X ⊆ A,f 是 X 到 B 的单射}, 由引理 6.3.4 可在Σ定义偏序关系如下: ≤当且仅当 X1 ⊆ X2且 f2 | X1 = f1 证明: (1) Σ非空 (2) 任给Σ的线形链Φ = { | i∈I},Φ都有上界,因此Σ有 极大元 (3) 如果是极大元,则 X0 = A 或 f [X0] = B (4) 存在 A 到 B 的单射,或存在 B 到 A 的单射 6.3.2 用良序定理证明 Zorn 引理 A 非空偏序集,A 的任何 线形链都有上界由良序定理,可设 A = {aτ | τ组成的集合,其中 X 是 A 的子集,f 是 X 到 A∪B 的单射,且有 f [X] = X∪g[X],这样的 X 满 足 | X |+| X | = | X | 然后由引理 6.3.4 和 Zorn 引理证明它有极大元,最后证明 | X0 | = | A | = κ, 所以κ+κ = | X0 |+| X0 | = | X0 | = κ。
6.4.1 定理定理 无限基数的倍等定理 任给无限基数κ, 都有κ+κ = κ 证证 取集合 A, B,满足| A | = | B | = κ且 A∩B = ∅,取 A 到 B 的双射 g取 Σ ={ | X ⊆ A,f 是 X 到 A∪B 的单射且 f [X] = X∪g[X]} 显然任给∈Σ,都有 | X |+| X | = | X∪g[X] | = | f [X] | = | X | 取 A 的可数子集 X,则 X∪g[X]也是可数集,取 X 到 X∪g[X] 的双射 h,令 f:X→A∪B f(x) = h(x) 则∈Σ,所以Σ非空 由引理 6.3.4 可在Σ定义偏序关系如下: ≤当且仅当 X1 ⊆ X2且 f2 | X1 = f1 则Σ是非空偏序集 212 任给Σ的线形链Φ = { | i∈I},取 X = ∪i∈I Xi, 则 X ⊆ A由引理 6.3.4,存在 X 到 A∪B 的单射 f,使得 任给 i∈I,都有 f | Xi = fi 又 f [X] = f [∪i∈I Xi] = ∪i∈I f [Xi] = ∪i∈I fi [Xi] = ∪i∈I (Xi∪g[Xi]) = (∪i∈I Xi)∪(∪i∈I g[Xi]) = X∪g[X], 所以 ∈Σ, 因此是Φ的上界。
这说明Σ的任何线形链都有上界,由 Zorn 引理,Σ有极大元 如果我们证明了| X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