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道德叙事在小学低年级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王晓燕 梁春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们精心挑选出来的,许多作品展开的都是故事主体的叙述,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这就为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因此,采用道德叙事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能使品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学生的血液里本文试结合三则案例,谈谈道德叙事运用于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案例一]称赞,多么神奇的力量!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称赞》是一篇语言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的文章,更是一篇可以让孩子透过文本去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的文章!当学生在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产生共鸣以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迁移,便能创造出称赞的神奇教学片段师:称赞给予小刺猬和小獾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习,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的人更多的称赞你能称赞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吗?(犹如一石激浪有的和同桌窃窃私语;有的在同学中间看来看去,寻找称赞的对象;有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期待有同学称赞他……)生1:沈思绮,你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你真是我们的好班长!(其他学生附和,班长激动得满脸放光生2:胡宇,你虽然上课爱插嘴,但你特别喜欢看书,懂的比我们多你真聪明!胡宇:你心地善良,上次我不小心摔跤了,你马上把我扶起来,还陪我回教室呢!谢谢你!(我特意让互相称赞的这两位同学紧紧拥抱了一下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不知不觉间,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氛围,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小背挺得更直了,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我知道,称赞正在以神奇的力量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一定体会到许多许多案例解读文本迁移,指导生活如今的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被大人宠出了许多毛病,尤其喜欢挑剔别人,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最行这一特点体现在低年级孩子身上就是特别喜欢告状,芝麻绿豆般大的事都会觉得很严重可见让孩子懂得欣赏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多么重要!读了《称赞》一文后,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篇绝好的教育素材么?你瞧,课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啊!小刺猬和小獾都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能真诚地称赞对方,于是都变得那么快乐虽然只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话,但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也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有了自信!”“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瞧,这就是称赞所具有的神奇魅力!如何把文本的这种极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呢?我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故事,从字里行间感受称赞的神奇。
然后,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创造神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称赞的力量,懂得称赞别人是一个人素养良好的表现称赞让生活变得暖意融融!课后,孩子们会经常有意识地称赞别人,自己也会经常得到别人的称赞,大家都非常愉快,告状现象越来越少《称赞》也带给老师许多启迪,比如平时对学生不要太吝啬称赞,当学生获得成功或取得进步时,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我想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便是迁移文本,指导生活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实践[案例二]表演文中的故事,我们喜欢!教学片段师:科利亚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仿佛看到的句子读一读生(读):“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栓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师:同学们最喜欢表演了,咱们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好不好?生:好!(欢呼雀跃)师:选五、六个人表演,一个人读,其余人看谁演得好生上台表演师:咱们来评评: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生:他们都没说话师:从哪儿看出还要说话?生:叽叽喳喳师:他们叽叽喳喳的,你猜一猜,会说些什么呢?生1:“气球放得太高了,科利亚望不见了!”生2:“哦!有些偏了往左边拽拽!”生3:“不对,往右边拉拉,这样科利亚看得清楚些!”生4:“唉!怎么忘了在气球上粘一张纸条,写上祝福的话呢?这样科利亚会更开心的!”生5:科利亚现在看见气球了吗?他会想些什么呢?哎呀!科利亚,我真想你啊!……师:咱们就这样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地再来演一遍。
孩子们可投入了,好像他们都成了科利亚的同学,正在为科利亚放飞气球呢!)师:此时此刻,窗前已不仅仅是一只气球了,在科利亚的眼里,这只气球还包含着太多太多的东西你认为,这只气球代表着什么呢?(出示填空:窗前的气球代表着____生1:代表着同学们对科利亚的问候生2:代表着美好的祝福生3:代表着同学们和科利亚真诚的友谊生4:一个字——“爱”!师(深情小结):是啊!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送去问候,送去关爱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案例解读故事表演,寓教于乐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引人入胜、文质兼美的佳作而其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课文片断,客观上已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排演课本剧的极好资源因此,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类课文开展课堂表演,对优化教学、德育渗透而言不失为一种极有价值的举措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和深层次交流,学生的感触才是原汁原味的,才会具有更大的震撼力让学生想象表演“小伙伴们‘叽叽喳喳、指手画脚会议论些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同时,学生在表演中将自己的情感和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课堂成为虚拟的医院,大家想方设法让躺在病床的同学得到快乐,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另外,在合作表演过程中,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真情已经潜移默化地流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通过表演文本故事,我寓教于乐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德育课[案例三]“小气鬼”变成“好同桌”《蓝色的树叶》一课讲的是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李丽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种种借口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教学片段我对文本进行了从“负面”到“正面”的调整:1.第一次李丽画树叶找不到绿铅笔,同桌林园园发现了,准备借给她,能设计一段对话吗?“你为什么还不开始画?”“绿铅笔不见了我借给你吧!”“你也没画好啊!”“没事我先画别的李丽第一次感动了2.第二次李丽过于用力,把绿铅笔的笔尖弄断了设计—段情景对话:“坏了!”李丽说林园园一看,李丽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觉得抱歉,几乎要哭了对不起,我用力太大了!”“没关系,削一下就是了林园园一边安慰她,一边削起铅笔来,李丽又一次被感动了。
3.第三次李丽最后又画了一大堆小草,笔尖又磨平了设计一段情景对话:“不好意思,我画好了,可铅笔尖用完了!”“那有什么,再削就是了林园园微笑着说4.结尾:李丽望着林园园,也笑了案例解读巧改文本,正向引导按一般的思路,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指导读好对话,体会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告诉学生不要像林园园那样小气,别人有困难要热心帮助可是这样的说教是多么苍白无力!一支铅笔,几角钱,同桌屡次请求都不借林园园千方百计找托词,这个形象的负面影响实在太明显了这样的“林园园”,会留给小朋友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不免担忧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于是,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拨乱反正”, 将“负面暗示”调作“正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没有传统的说教,却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懂得了大方、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快乐,一种美丽作者单位:浙江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责任编辑王清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