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是表达的根底【摘要】翻译包括理解和表达这两个环节,而理解是第一步,正确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先决条件民航文本作为科技文的一种,存在科技文本的共性特点,也存在其独特性,尤其表达在专业性和技术性正确理解在民航文本翻译中十分重要本文中笔者将举例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关键词】理解;民航;翻译【作者简介】陈姝元〔1994-〕,女,汉族,吉林人,研究生,中国民航大学,民航英语翻译引言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翻译的任务在于用一种语言文字忠实而流畅地传达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在民航文本的翻译中,可能出现理解错误的地方有语法结构、词义句意,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等,下面笔者主要就词义和语法两方面的理解问题举例说明,为民航文本翻译提供借鉴一、词义世界上任何一种兴旺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多义词,要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必须考虑词在句中的地位具体的上下文是确定词义的重要依据例1:brief1.Passengerbriefing.Beforeflightisconductedaboveflightlevel250,acrewmembershallinstructthepassengersonthenecessityofusingoxygenintheeventofcabindepressurizationandshallpointouttothemthelocationanddemonstratetheuseoftheoxygen-dispensingequipment.2.JobBrief:Toanalyzeandcontrolthechemicalandprocess.“brief〞这一词在民航中很多情况下可译为“做简令〞。
例句1中的“passengerbriefing〞可根据上下文意思,翻译为“乘客简令〞无误而例句二中的“brief〞如不加思考简单译为“工作简令〞那么会出现错误,因为后文意思为“分析化学品、管理化学程序〞,因此,这里考虑“brief〞的意思为“简述、概述、概要〞等,可译为“工作内容、工作描述〞等例2:HF该例引自一篇飞行事故报告,上图为事故概要介绍可以看到,“实际或潜在的事故类型为‘HF和‘RE〞,其中,“HF〞在民航领域,常作为“highfrequency〞的缩写,意思是“高频〞,如果不假思索地将上图中的“HF〞翻译为“高频〞就会出错,因为“高频〞不属于“实际或潜在的事故类型〞,通过查找及上下文理解,确定应将其翻译为“人为因素〞,即“humanfactor〞以上是两个简单的词义理解错误,接下来再探讨一下由于语法结构梳理不清楚导致的理解错误二、语法要理解原文的内容,首先应该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弄清句子中说明词与被说明词的关系,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弄懂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手段,逻辑意义等例1:TheBeforeLandingChecklistfollowedbytheEngineFailureChecklistwerethenread.该句最初被译为“接着开始逐项验读发动机失效检查单后降落前检查单内容。
〞该句的错译是由于译者没有注意到动词为“were〞,并错误地将“followedbytheEngineFailureChecklist〞当成“TheBeforeLandingChecklist〞的后置定语,翻译结果是“只验读了一个检查单的内容〞,导致理解翻译错误因此,该句的正确译法应为“接着开始验读降落前檢查单和发动机失效检查单的内容〞例2:Itwasconsideredlikelythatthedistributionofwaterontherunwayhadchangedduringthesixminuteperiodbetweenthepreviouslandingaircraftandtheaccidentaircraftwithactualbrakingactionlikelytohavebeencloseto‘poor.该句最初被译为“在前一架着陆飞机和事故飞机中间的六分钟内,跑道道面的积水分布很可能发生了变化,最终该跑道的实际刹车效应变为‘差〞该句的错误是无视了and之后主语发生了变化,即“theaccidentaircraft〞,而从专业知识可知,“刹车效应〞属于飞机,跑道应为“摩擦系数〞。
因此,该句的正确翻译应为“在前一架着陆飞机和事故飞机中间的六分钟内,跑道道面的积水分布很可能发生了变化,最终该事故飞机的实际刹车效应变为‘差〞三、总结以上即为笔者在翻译民航文本中对于理解是翻译的根底的简答总结,想要正确理解原文文本,不仅需细心研究词义、梳理语法结构,还需要必不可少的专业背景知识以上例子只是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理解问题的冰山一角,想要做到少犯甚至不犯理解错误,须在大量翻译实践中总结进步参考文献:【1】范武邱.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M].外文出版社,2021.【2】Halliday,M.A.K.〔J.J.Webstered.〕.TheLanguageofScience[M].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20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