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精心整理可打印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1.50KB
约3页
文档ID:51355876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精心整理可打印_第1页
1/3

元和体 元稹、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年间次韵唱和之诗、长篇排律以及杯淋光景间的小碎篇章、 艳诗等,统称“元和体” 元和体诗突破了诗的传统,体现世俗化特征 霍小玉传唐代传奇小说,作者蒋防,表现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抒一已之情 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式上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 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 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采诗说: 1、采诗说出自《汉书食货志》 ,2、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 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献诗说: 出版《国语、周语上》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列士献诗,是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删诗说: 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他说孔子时有诗3000 多篇,孔子选择合乎礼义 的 305 篇编成《诗经》一书这种说法不正确 风、雅、颂: 是按照音乐的不同对《诗经》作品的分类风指音乐,乐曲雅,即“正”,正声, 朝廷之音曰“雅”颂, “美盛德之形容, ” , “颂” ,即是舞容。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 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六诗(六义):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风、雅、颂是《诗经》按音 乐不同的分类,《周礼、春官、大师》将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 重章: 是《诗经》结构形式的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 意义相同,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诗经》中的弃妇诗:1、是被丈夫抛弃的妇女的咏唱2、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卑 下及命运不幸代表作为《氓》或《谷风》 《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 《夏书》 、 《商书》、 《周书》四个部 分 《尚书》原称《书》 ,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 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 训诫、文告等字句古奥典雅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 整理的 28 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 《逸周书》:本名《周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六十篇(其中四篇残) ,另外十一篇惟存篇目。

重言: 《庄子》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借重名人的话以证明已意,基本为虚构 卮言: 是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之言 《春秋》:是鲁国编年史,经过孔子修订,记事简括,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 主张 春秋笔法:《春秋》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 “寓褒贬,别善恶” ,故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解释《春秋》的《左传》 、 《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记言为主 《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 而成该书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 《左传》 : 《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记 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先秦历史散文: 指在先秦时代,一些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著作,本为历史书,然又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称之为历史散文主要以《尚书》、 《春秋》、 《左传》、 《国 语》 、 《战国策》等代表,其中《左传》与《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

楚辞: 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 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 《九歌》、 《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 而得名 汉乐府 :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的精华 《古诗十九首》:这是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一组佚名文人五言诗,最早收录于《文选》, 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表达离情别绪、失意无常等情思,艺术水平极高 浩然之气 : 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表现为崇高的无所 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九歌》 :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 皇太一》、 《东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 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互见法 :是《史记》写人记事的一种表现手法,指在要珍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 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而把该人物其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点臵于别人的传记中云记述。

这一手法既能突出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又能使人 物性格的各个侧面都得到完美表现,使之血肉丰满 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 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 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 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 爻辞为《易经》 , 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 古歌谣 3、神话: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 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4、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 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 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 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 《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 ,而是称“诗”或“诗三百” , 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 三百” 3、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 诗” ,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 ,东汉时 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 ,事实多本《左传》 ,流传至今 1、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 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 《论语》 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 《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 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 辑 4、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 篇, 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 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 1、小李杜: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 甫之后,故称 1、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 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 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 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 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 安风骨”2 、苏梅 :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 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李杜: 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 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4、 《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 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 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 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1、正始文学: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 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 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3、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 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 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1、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3、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 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臶,人称“左思风力”。

5、游仙诗: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 之说相混合, 寄寓仕宦失意、 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 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 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3、七绝圣手: 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 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1、 “诗史”: “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 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 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 活画面 2、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 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 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文章四友】 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 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 指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歌重视抒情,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 势,但没有完全摆脱宫廷诗风的影响 【吴中四士】 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 称“ 吴中四士 ” 【北地三才】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