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古诗词曲鉴赏85篇(61-85篇)知识清单61.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O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赏析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内容:通过所见所闻描绘出边塞荒凉的景象,染悲凉的气氛题目中是“月夜”,却先描绘了 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沉重单调的更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 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内容:首联、颔联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通过望月怀乡写出“忆”,闻戍鼓、听雁声、见寒 露,无不使诗人感物伤怀,产生思念之情写作手法:融情于景,在客观实景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人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更 亮,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内容: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现象情感:上句说弟兄离散,透露出诗人深沉的忧;下句写家也不存在了,家人的生死更是难料, 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内容:亲人们四处流散,寄出的书信尚且常常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料含蓄 蕴藉,隐含无限深情情感: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寄寓了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内容: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修辞:运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两个“爱上层楼”,前一个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后一个又同下 句构成因果关系把两个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思想表达完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内容: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最后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尝遍辛酸后无言可说的 复杂况味炼字:“而今”转折有力,显示时间的跨度,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识尽”写出了愁的多和 深,包含许多复杂感受[词解]L层楼:高楼2.强:竭力,极力[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被投降派弹劾去职,空有抗金热情,却再无用武之地,闲居带 湖时(1181至1192年间)所作在此期间,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 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主旨]全词以“愁”字为线索,运用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少年时代,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了作者受到排挤、 报国无门的愁苦直击考点“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有何不同?答案前一个“愁”指无病呻吟的闲愁;后一个“愁”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炼字:“塞下”点明地点是边塞,“秋”点明季节,“异”字统领全部景物 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不同无留意”托物寄兴,以 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萧索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匚 长烟落日孤城闭内容:风吼马嘶混杂着军中的号角声,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渲染出悲凉 的气氛;长烟、落日、孤城等景象描绘出苍凉、孤寂的边塞风光千嶂里” 指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长烟落日孤城闭”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 城门紧闭,点明了当时西北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动静结 合,为下阕抒情蓄势浊酒一杯家万里,U 燕然未勒归无计\内容:全词核心,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即他们思念家乡,却又 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的心理一杯”与“万里”对比悬殊,表现了词 人渴望杀敌报国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用典:后句化用典故(勒石燕然),表现了征人虽然思念家乡,但因战事未平, 功业未成而欲归无计的复杂感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手法:“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从听觉和视觉方 面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修辞情感:“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用悲怆的情调表达出将 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 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词解]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②衡阳雁去:也就是“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④千嶂:层峦叠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⑤征夫:出征的士兵[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主旨]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相结合,抒发了 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之情直击考点.这首词意境深远,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行 赏析答案(示例1)这几句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用将军与士兵们的白发与泪,来表达在漫长的 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示例2)这几句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来 描绘边关的冷寂,并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示例3)这几句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 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的画面答案(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 叠叠的山岭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一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内容: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词人有少年人的 豪情炼字:“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卷”字极言 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1 亲射虎,看孙郎J用典:后两句引用典故,以孙权自比,写词人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 猎的盛情,要亲自挽弓射虎,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的少 年狂气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二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内容:下阕抒情,表达了词人为国杀敌、效命疆场的政治主张,抒发了渴望 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出词 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用典:后两句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喻,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 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I西北望,射天狼J㈡情感:“天狼”即天狼星,代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射天狼”表达了 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词解]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②衡阳雁去:也就是“雁去衡"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④千嶂:层峦叠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⑤征夫:出征的士兵[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主旨]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情相结合,抒发了边 关将士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之情[词解]①聊:姑且,暂且②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指黄犬苍,指苍鹰 ③为报倾城随太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
④亲射虎,看孙郎:即“看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⑤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 豪壮开张,开阔雄伟⑥鬓微霜:鬓角稍白⑦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朝延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 来赦免魏尚呢?《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 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会:终将9天痕: 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文学常识]“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目,表明了写作内容这首词为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主旨]本词通过密州出猎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地表达出期望 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直击考点L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少年狂”?答案出猎时英姿潇泗(装束气派),地道的猎人打扮:左手牵着猎犬,右臂托着苍鹰;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 猎的百姓众多;自信地以孙郎自喻;等等2.这首词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答案不一致。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词人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71.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内容:首句刻画的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形象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 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是词人的想象 而非现实,“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历过 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用典:“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用典贴切,写出了战前的准备充分 手法:“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点兵”二 字透出战斗即将开始,“秋”点明了季节,暗示秋季草盛马肥,正是阅兵的好 时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 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志向。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卜㈡情感:“可怜”指可惜,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 转为悲壮,抒发了词人年岁渐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和悲愤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内容: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刻画了一个勇往直 前、势不可挡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 望[词解]①八百里分麾下炙:把酒食分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新语•汰侈》载:晋王恺 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熟的 肉②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③沙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