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纲军事思想研究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38MB
约167页
文档ID:40067628
李纲军事思想研究_第1页
1/16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纲军事思想研究姓名:陈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专门史指导教师:罗家祥2010-1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I摘 要摘 要李纲作为两宋之际的主战派代表,一生力主抗金在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他大力呼吁朝廷重视武备,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并在领兵作战的过程中,将作战经验上升到军事理论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军事思想以往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抗金活动与诗词研究两方面本文选取其军事思想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李纲的军事指导思想、战术思想及其实践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李纲的家世背景及仕途生涯着手,论述了李纲军事思想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以“强军”为切入点,较为宏观地阐述了李纲足兵、除弊、用人、修军政及文武兼备的军事指导思想;第三部分从具体的技术层面,论及了李纲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战术运用思想;第四部分以李纲提出的一系列具体的军政措施为对象,从实践层面,论述了李纲军事思想在其政治军事活动中的体现与反映本文认为,李纲的军事思想体现了其“安宗社,保生灵”的政治理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研究,可加深对李纲个人及两宋之际政局和诸多层面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关键词:李纲; 军事思想; 宋代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IIAbstractLi Gang, as a representative of party favoring war during the occasion from the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dvocated defending the invasionof Jin in his entire life. He strongly appealed to the imperial court announcing his militarythoughts in a situation the kingdom threaten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ffairs.Reinforcing armament, developing military force and integrating the military and strategictheory in troop combat experience. Previous scholar researches of Li Gang were mainlyfocused on his certain activities in defending the invasion of Jin and his poetry. This paperselected Li Gang’s military though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LiGang’s military strategic thoughts, tactical thoughts and associated practical experience.The article wa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started with Li Gang’s familybackground and politic career and then discussed the basis of initiation of Li Gang’smilitary thoughts. The second section used the “Strengthen Military” as the entry point toexplore Li Gang’s military strategic thoughts of military force stocking, risk elimination,recruitment, training of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and combine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and martial arts in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third section demonstrated the tacticalthoughts of Li Gang in addressing various situations and dealing with such situations in aflexible way. The fourth section, used a series of particular military measurements posedby Li Gang as the object,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Li Gang’s military thoughts in hispolit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i Gang’s military thoughts reflected Li Gang’spolitical aspiration of “Protect the country, protect the lives”, which is an importantformation part of his ideological system.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understanding of LiGang himself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during the occasion from the Northern SongDynasty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an be promoted to a higher level.Key words: Li Gang;Military thoughts; Song Dynasty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本论文属于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引 言引 言1)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乃两宋之际抗金名臣、著名词人其一生跌宕起伏: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围逼京城,李纲反对迁都,登城督战,击退敌军,却受到投降主和派的排挤诬陷,遭到贬谪。

宋室南渡,高宗即位,李纲被起用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疏陈十事,力主抗金复国,却因投降派得势,再次遭贬,居相位仅七十五日,著有《梁溪集》 本文以时间为序,试对李纲研究的学术概况进行简单梳理1) 20 世纪 60 年代对李纲的研究由于此阶段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所致,这一时期研究李纲的文章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研究重点多侧重于阶级斗争,文章为政治服务的特点较为明显,而对李纲本人的研究并不算充分,对其评价有值得商榷之处,对其思想的论述也较为有限,研究论述有待深入,因此不逐一介绍2) 20 世纪 80 年代后至今对李纲的研究这一时期,学者对李纲的研究重回历史的角度作者浏览这些文章、论著时,试将其因研究角度的差异而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研究李纲的抗金活动及政绩李永康先生在《试论李纲在南宋初期抗金斗争中的地位》①一文中认为,李纲是南宋初年“功绩卓著的抗金领袖” ,在抗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开堂先生的《李纲政绩述评》②一文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李纲“主张革新、招纳义军、发展生产、重以国事”这四个方面,肯定了李纲在政治上的作为,认为王夫之在《宋论》中不应过分苛求李纲“虚设‘纲宗之言’ ” 黄山松先生在《南宋的和战之论与‘规模’说》③中认为李纲是南宋最早提出“规模”说之人,并肯定李纲“绝不是一个好发高论的空谈家” ,且他的“规模”说为南宋初①李永康: 《试论李纲在南宋初期抗金斗争中的地位》 , 《运城师专学报》 ,1987 年第 2 期。

②王开堂: 《李纲政绩述评》 , 《西北师大学报》 ,1995 年第 1 期③黄山松: 《南宋的和战之论与‘规模’说》 , 《浙江学刊》 ,1996 年第 4 期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年的安定打下了基础,在其规模指导下的军政部署取得了一定成效王丽华先生在《李纲的抗金策略与措施》①一文中以时间为序,从“反对投降” 、 “坚持战守” 、 “建立军区”等几个方面,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李纲的抗金策略及措施,充分肯定了李纲的政绩王曾瑜先生在《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②一文中分析了李纲与宋钦宗的君臣关系乃利用关系,李纲虽受到了宋钦宗重用,但钦宗对其并非十分信任,时时防范 王曾瑜先生的《宋高宗和李纲、宗泽》③一文论述肯定了李纲所提出的一系列抗金措施,但却由于宋高宗严重的“恐金症”及主和派从中作梗,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认为李纲遭受主和派排挤打击,受到高宗贬谪是极其不公的顾宏义先生在《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④一文中认为,李纲并非此战之主谋,劫寨实乃宋钦宗之意,对“李纲乃姚平仲劫寨之主谋”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异议第二,研究李纲的诗词文集王瑞明先生在《论李纲及其》⑤一文中对李纲的诗词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认为其诗词反映了李纲忧国忧民的思想。

罗敏中先生在《李纲的荆湘贬谪诗及其对屈原思想的补正》⑥与《论李纲的沙县贬谪诗赋及其对屈原思想的补正》⑦两篇文章中,均认为李纲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词在继承了屈原诗词特点的基础之上,对屈原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正,诗词反映了诗人从容淡定、毫不气馁的精神面貌,激励人心,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张高宽先生在《李纲的与豪放词刍议》⑧中极大地肯定了李纲在宋代词坛上的地位,认为其《梁溪词》是宋豪放词的代表作,对宋词风格由婉约转向豪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姚惠兰先生在《李纲是两宋之交豪放词派的领袖吗?——兼与张高宽教授商榷》⑨一文中,则提出了与张宽高先生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李纲并非是两宋之交词坛豪放派的领袖,也未对宋词由婉约风格转向豪放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姚惠兰先①王丽华: 《李纲的抗金策略与措施》 , 《江汉论坛》 ,1996 年第 7 期②王曾瑜: 《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 , 《学习与探索》 ,1999 年第 6 期③王曾瑜: 《宋高宗和李纲、宗泽》 , 《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七界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 ,1996 年④顾宏义: 《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 , 《军事历史研究》 ,2002 年第 3 期⑤王瑞明: 《论李纲及其》 , 《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 5 辑,1994 年 10 月。

⑥罗敏中: 《李纲的荆湘贬谪诗及其对屈原思想的补正》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 2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