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药煎服方法浅见_中医学论文 中药方药煎服方法浅见:今患者求医问药,复诊、再诊,多次而不见预期疗效或者有效果却又不显著,为什么呢?其因之一乃为医师忽视了详细嘱咐患者对所处方药应如何煎服或者患者对之轻视的缘故先师张仲景于每付汤剂后都详细交待煎服法,例如《伤寒论》桂芝汤的煎服法即很详细:“右五味,滓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葛根汤的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煎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禁忌”旋复代赭汤:“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再如《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百合知母汤:“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后世医家遵循古训,也非常重视方药的煎服法例如《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煎法、服法就很详细:“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按照遵循与不遵循煎服方法的程度,对伤寒桂枝症病人,共九十七例,做药后的疗效统计,结果如下:遵循煎服法的程度药后效果人数比例备注高好6572%统计地点: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职工医院中较好2022%低一般126%综上可见,中药的煎服方法实质上是对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方药的效力的指导,是冶疗方法的延伸,也是冶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方药达到最佳效力的重要保障概括起来说,发散解表的药,易用武火,煎服时间不易太长,约十五至二十分钟,服药次数以日服三至四次为宜,表症解除后即刻停药;攻泻的方药,不宜久煎,且得泻即应停药;用于补益的方药,煎煮时易慢火久煎四十分钟,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可较长时间服用冶上焦的病宜晚前服,冶下焦的病宜空腹服,冶中焦的病宜在两顿饭中间服用服用急救药,则以即时快速为原则,不必拘泥于时间方药中的“先煎”药,要先煎十分钟,然后先加冷水,再放诸药煎之。
对于“后下”药,在诸药煮好前,三至五分钟放入同煎总之,医师必须根据所处药方,详细嘱咐患者如何煎煮,而患者亦应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 《伤寒论》.张机(张仲景)人民卫生出版社2. 《金匮要略》. 张机(张仲景)人民卫生出版社3. 《温病条辨》.清.吴鞠通.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