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十九章 现现代货币货币学派和供给给学派本章重点问题u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产生u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及其影响u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u2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u 货币主义的三个中心命题u 现代货币数量论u 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u 政策主张三、拉弗、费尔德斯坦的经济学说u 拉弗的经济学说u 费尔德斯坦的经济学说u3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一、概 述u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派它以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面目出现,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旗帜,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现代货币学派的理论又被称为“货币主义”u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济周期及货币史进行过系统研究的弗里德曼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大危机,认为这次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而是货币政策的根本性错误造成的他力图通过重新说明货币数量论,建立起一种理论,即新自由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国家适时实行经济干预的重要性并不像有些人所看到的那样明显,由于时滞、预测不准等多项原因,国家干预带来的很可能是经济动荡加剧。
弗里德曼提出一种新货币数理论,包括永久性收入、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汇率等理论及货币政策随着六七十年代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弗里德曼又进一步阐述了他们关于货币政策的分析,其影响也愈益扩大,形成了现代货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除弗里德曼之外,还有美国的卡尔布鲁纳、利奥纳尔安德逊英国的艾伦沃尔特斯、戴维莱德勒、迈克尔帕金奥地利的赫尔姆特弗里希等u4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概述u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又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着眼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带来了经济滞胀,主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从供给出发提出稳定经济的政策,因此被称为供给学派u供给学派有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之分极端供给学派又称为纯粹供给学派或激进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拉弗、罗伯茨、万尼斯基、蒙德尔、吉尔德等人温和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等人u5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二、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 u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 )是美国经济学家,生于美国纽约1932年获罗格斯大学文学士学位,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他长期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员、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财政部租税研究组首席经济顾问、尼克松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并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集(1953)、消费函数理论(1957)、货币稳定方案(1959)、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施瓦茨合著,1963)、通货膨胀:原因与后果(1963)、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1970)、自由选择(1979)u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包括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以及他的政策主张u6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1. 货币主义的三个中心命题u弗里德曼将货币主义的中心命题规定为三个:u(1)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u(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标准u(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因而调节经济波动应该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实现u7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2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货币需求方程u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是建立在剑桥方程式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基础上的他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方程,表明影响个人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四个:u第一,永久性收入(Y)。
这是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永久性收入,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期的实际国民收入他认为,人们为了保存财富,总是习惯在收入中按一定比例以货币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变现期收入在短期内会出现不规则的波动,为了准确估量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便选用了永久性收入的概念u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或来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W)他认为,W的数值越大,对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则越大u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包括货币、债券、股票和物质财富等四种有形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一般地,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越高,愿意保存的货币就越少u第四,其他不属于需求方面的因素这主要是那些决定货币流动性,从而影响到货币需求的变量,例如对未来经济稳定程度的预期,当预期经济不稳定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大u8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二)名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弗里德曼首先把凯恩斯主义简化的收入支出理论和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结合起来,塑造出“简单的共同模型”,然后在共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名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共同模型由6个方程式组成: C/P=f(Y/P,r) (1) I/P=g(r) (2) Y/P=C/P+I/P (3) MD=PL(Y/P,r) (4) MS=h(r) (5) MD = MS (6)u9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u方程(1)是消费函数,表示实际消费(C/P)取决于实际收入(Y/P)和利息率(r)。
方程(2)是投资函数,表示实际投资(I/P)取决于利息率(r)方程(3)是收入支出恒等式,表示当实际收入等于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之和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以上三个方程是凯恩斯主义简化的收入支出模型u方程(4)是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方程,实际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简化式,它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MD/P)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利息率方程(5)是名义货币的供给函数,表示货币供给是利息率的函数方程(6)是货币供求相等的市场均衡方程u10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u在“共同模型”的基础上,弗里德曼提出了一系列假设条件:货币需求的实际收入弹性为1;名义市场利息率等于预期实际利息率加预期价格变动率;预期实际利息率和预期实际收入增长率之差固定不变,并由外生因素决定;货币需求量和货币供给量会得到充分而及时的调整这样,弗里德曼得到名义国民收入决定方程:uY(t)=V(r)* M(t)u这个方程表明,在任何时期,名义国民收入水平Y(t)都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V(r)和货币供应量M(t)其中,货币流通速度由利息率决定,根据弗里德曼的分析,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因此V(r)有长期稳定性,于是货币供给量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提高名义国民收入,同时也会提高物价水平,因此,实际收入并不会变化u11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3. 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u(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它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u(二)自然率假说 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率”假说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嫌工资低而失业的人数在劳动大军中的比例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的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所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它也是指可以和零通货膨胀率或某种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经济、社会中诸如风俗习惯、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原因,与货币数量无关u(三)对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存在的,因为这时人们还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物价上涨而下降在长期中,人们最终会预期到通货膨胀率,并将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调整到现实的水平,其结果是失业率又重新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因此,弗里德曼认为,在长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存在,将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做法只会加剧通货膨胀。
u12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4.政策主张u(一)“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种种理论的核心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经济就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下稳定地发展他主张,货币政策是惟一有效的政府稳定经济的手段,并且认为政府的货币政策目标应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上,而不是放在控制利息率、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上弗里德曼在现代货币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对美国过去100年经济数据的分析,提出应实行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地固定在同预计可能具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大体一致的水平上u(二)收入指数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应付滞胀,主要的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冻结或管制的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工资和物价管制不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好方法,收入指数化是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的基本内容是:将工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收入等,同生活费用,主要是消费物价指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即对各种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它们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及时调整他认为,通过实行收入指数化,就可以抵消物价波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u13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三、拉弗、费尔德斯坦的经济学说 1拉弗的经济学说u阿瑟拉弗1940年生于美国,曾任美国里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一位经济学家、税收专家一)拉弗曲线u拉弗曲线被称为供给学派的思想精髓,它反映了政府税率和税收量之间的关系,说明边际税率和税收量既可能同方向变动,也可能反方向变动拉弗认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取决于税率的高低和国民收入的多少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使人力资本投资减少;降低企业纳税后的投资收益;在消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将来投资的成本;还会引起资本外流这样,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使生产率增长速度放慢,收入水平降低,所以高税率不一定就能获得高税收而低边际税率能鼓励投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存量,这样,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同样可以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所以,税率与税收并不是总按同方向变化的u14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税入当税率为0时,政府税入也为0,如税率提高到100%,就意味着人们要把全部收入用来纳税,则无人再愿意工作或投资,政府收入将降为0随着税率的下降,政府收入开始增加。
如从100%到A或C同样,税率从0升到B或D也将使政府税入增加产量和政府税入税率100%ABCDEOE点以上是税收禁区;E点则是最佳税率但不一定50%u15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u提高税率以从B到E为界,降低税率以从A到E为界,两者的最大取值点是E,因为E点的边际税收收入是0即税收弹性为0,E点是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大和政府收入最大的“最佳点”在E点之右,若政府继续降低税率,生产量可以增长,但税收量将减少;在E点之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量和产量都出现下降,因此,E点是最大产量和最大政府收入的结合点但E点并非就是50%,而是人们普遍乐于接受的税率u拉弗分析了拉弗曲线形成的原因:(1)高税率促使人们在地下经济中工作,不向税务当局申报收入,结果减少了政府税收同时,高税率还鼓励人们寻找税收漏洞,这种企图耗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2)在低税率情况下,地下经济失去吸引力,寻找逃税的成本与低税率相比太高,所以,税基扩大,政府税收相应增加u16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二)拉弗的供给观u拉弗认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问题不在于需求方面,而在于供给,是供给不足造成了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局面。
他认为,出现供给不足的原因在于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人为地刺激需求,结果降低了储蓄率储蓄率的降低又导致投资率下降,从而削弱了供给能力,同时又增加了消费需求,其结果便造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长期实行赤字财政,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社会需求,结果又导致通货膨胀于是,形成了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