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必修二及实验、假说.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01KB
约10页
文档ID:544395605
生物必修二及实验、假说.doc_第1页
1/10

生物必修二及实验、假说前言:生物老师剧透,本次生物三(大重)点为孟德尔实验、减数分裂、基因的表达 序:本书提到的实验有:第一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2;第二章第二节:摩尔根红白眼果蝇实验;第三章第一节:艾弗里、格里菲恩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第五章第二节:育种方式   理论、假说:第一章: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第二章第一节: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三章第二节: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链模型、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四章第二节:克里克中心法则   一孟德尔实验Ⅰ实验一(1)选用豌豆的原因①豌豆闭花授粉、自花传粉,自然状态是纯种②有多对易于区分的形状③花朵较大,易于手工传粉(2)自交、测交过程及比例①自交1.自花授粉前去雄2.套袋3.人工授粉4.套袋②测交:让子一代(F1)与隐形纯合子杂交③结果、比例自交:Aa×Aa发生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形性状=3;1测交:Aa×aa显性性状:隐形性状=1;1(3)符号与性状亲本(P),杂交(×),父本(♂),母本(♀),子一代(F1),子二代(F2)(4)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分离Ⅱ实验二(1)自交、测交比例①自交:YyRr×YyRr:纯显性性状:半纯半隐:半隐半纯:纯隐形性状=9:3:3;1性状表现4种,基因型9种②测交:YyRr×yyrr:纯显性性状:半纯半隐:半隐半纯:纯隐形性状=1:1:1;1(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的自由组合 (3)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二。

基因与染色体Ⅰ减数分裂(1)实质: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2)过程:①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2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减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精细胞②1卵原细胞(不均等分裂)→1卵细胞+3极体  Ⅱ受J作用(1)定义:卵细胞、J子互相融合成受J卵的过程(2)实质:父母染色质组合,使子代继承双方的遗传物质(3)过程:J子头部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细胞核融合(一对一)(4)减数分裂、受J作用保证前后带染色体数目恒定,染色体组合多样性Ⅲ基因与染色体(1)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存在平行关系(2)摩尔根红白果蝇实验:用实验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白眼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两个配子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Ⅳ伴性遗传(1)性染色体分类①XY型(人类、果蝇):XX型雌性,XY雄性②ZW型(鸡):ZZ型雌性,ZW雄性(2)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必是患者(交叉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必是患者(3)家系图正方形=男性,圆形=女性,罗马数字(Ⅰ、Ⅱ)=代,阿拉伯数字=个体,深颜色=患者  三。

基因的本质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①格里菲思实验:确定存在“转化因子”②艾弗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①制取被标记的噬菌体(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分别用含S35、P32的培养基培育大肠杆菌,用噬菌体侵染,后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②侵蚀: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蚀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③搅拌:使吸附细菌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④离心:使上清液分离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留下大肠杆菌(3)结论: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遗传物质ⅡDNA分子结构(1)矛盾螺旋①DNA分子由反向平行的双链组成②脱氧核糖核酸、磷酸交替排列于外侧(基本骨架)③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④A(腺嘌呤)、T(胸腺嘧啶)以双氢键链接,C(胞嘧啶)、G(鸟嘌呤)以三键链接(2)计算公式①A+G=T+C;(A+G)÷(T+C)=1②(A+T)÷(G+C)=(A1+T1)÷(G1+C1)=(A2+T2)÷(G2+C2)③(A1+G1)÷(T1+C1)=a  ;(A2+G2)÷(T2+C2)=1/a④(A1+G1)÷(T1+C1)=(T2+C2)÷(A2+G2)⑤(A+T)÷(A+T+C+G)=(A1+T1)÷(A1+T1+C1+G1)=(A1+T1)÷(A1+T1+C1+G1)ⅢDNA复制(1)半保留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时间:有丝、减一分裂间期基本条件:模板(DNA链),原料(脱氧核糖核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2)计算公式设复制n次,则DNA数量为2^n,DNA链数=2^(n+1),复制出的DNA数量为2^n-1Ⅳ基因与DNA(1)DNA分子特性:多样性、特异性(2)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体遗传的结构、功能单位 四。

基因的表达Ⅰ基因与蛋白质(1)转录①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单链 ;结构基础:三联体密码 ;酶:RNA聚合酶②过程:1.DNA双链解开,mRNA进入,以基因为单位转录2.核糖核苷酸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结合3.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下结合为mRNA4.mRNA释放,DNA双链恢复(2)翻译①过程:1.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2.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核糖体与mRNA配对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组成多肽链 ②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肽链(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①密码子:位于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同时对应多个密码子;提高了容错性和翻译效率专一性:一个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②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碱基顺序与mRNA所复制的DNA单链顺序相同③要点:六十四个密码子对应61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AUG,GU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无对应tRNAⅡ基因与性状基因控制性状(非线性关系)①中心法则:书P68,图4—7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RNA复制酶),逆转录(逆转录酶),蛋白质复制(朊病毒)②直接控制: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例:囊性纤维病③间接控制: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例:皱豌豆缺乏淀粉分支酶;白化病缺乏酪氨酸酶   五。

基因、染色体变异Ⅰ基因突变(分裂间期,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1)原因: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辐射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2)特点:①普遍性:在生物界广泛存在②随机性:时间、位置、不定向性③低频率性(3)意义:新基因产生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4)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Ⅱ基因重组(有性生殖中,基因重新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意义:生物变异来源之一 Ⅲ染色体变异(1)结构变异①缺失:染色体某片段缺失(果蝇缺刻翅)②增添:染色体某片段增加(果蝇棒状眼)③易位:染色体某片段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④倒位:某片段颠倒(2)数目变异①染色体组:每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为一组②二倍体(受J卵而来,2个染色体组)、多倍体:多倍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糖类蛋白质较多③单倍体: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数目染色体的个体(高度不育)(3)育种方式①人工诱导多倍体:以低温或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造成染色体加倍②花药离体培养③多倍体育种 Ⅳ人类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①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②隐形:镰刀性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2)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症(先天性愚型)(4)检测与预防①遗传咨询②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