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校园流行音乐探究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4MB
约13页
文档ID:51520796
校园流行音乐探究_第1页
1/13

校园流行音乐探究校园流行音乐探究组员:何轶群 邱晨 董宜 张康• 上个世纪80年代,海峡对岸传 来的台湾“校园歌曲”开始在内地 流行;90年代中期,本土制造 的“校园民谣”又形成另一波音乐 风潮;进入新世纪,各种自产 的与外来的音乐风格不断融合 交汇,反倒是形式单纯的“校园 音乐”风光不再这是高潮后必 然的委靡,还是再一次爆发前 暂时的静谧? 校园音乐的起源• 首先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流行音乐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 而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完完全全的舶来品不论它的商业化 本质和操作模式,即使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基本音乐概 念,像摇滚、流行、电子、另类、金属、包括民谣,还有近 年来的风靡全球的HIP-HOP、RAP等,哪一样不是外来的? 但“校园音乐”可以算是个例外,不是“进口原装”,绝对“本土制 造”纵览欧美流行音乐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没有任何一个 阶段或一种风格可以定义为“校园音乐”,也几乎没有歌手会自 诩为“校园歌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程 度,特别是音乐的普及教育程度很高,大学学历所代表的“校 园背景”并不能为歌手提供一种明晰的身份标识的作用反观 华语乐坛,商业气息和殖民色彩都过重的香港就不说了,内 地和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在起步阶段都经历了一段“校园音乐” 的启蒙时期(在台湾称为“民歌运动”和“校园歌曲”,在内地则 是“校园民谣”),其间都涌现出大量经典作品和优秀人才,为 华语流行音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调和雄厚的人 力储备。

校园音乐的兴盛• 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 本的校园民谣是校园民谣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 则是校园民谣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民谣推向了辉煌 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但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 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 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 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 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 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 的歌”的口号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侯德健 的《龙的传人》,《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 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 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 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低落 • 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大学自习室、 窗外、橄榄树、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蘑菇的小姑娘 、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校园的早晨、兰花草、 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荡起双桨、乡间的 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小草、踏浪、我是女生、中 学时代、七子之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路灯 下的小姑娘、校园的小路、梦驼铃、 轻舞飞扬、似 水年华、白桦树、往事、童年的小摇车、对面的女 孩看过来、小芳、一生有你、朋友、千千阙歌、月 亮代表我的心、小白杨、一无所有、深呼吸、冷酷 到底、让世界充满爱、白衣飘飘、却上心头、玻璃 杯、未名湖是个海洋、老屋、单车岁月、彩虹、那 些花儿、完美世界、光辉岁月、 “ “水木年华水木年华” ”的走红的走红 • “后校园民谣”时代,唯一能为“校园音乐”传 递星火的也只有“水木年华”组合了。

其核心 成员卢庚戌曾在2000年以个人名义推出过 专辑《未来的未来》,反响不错,他个人 也获得了当年许多音乐大奖的“最佳新人奖” 其实早在“校园民谣”当道的时候,在一张 跟风专辑《成长.八九》中已收录了卢庚戌 的作品,但与《同桌的你》、《睡在我上 铺的兄弟》、《青春》等“校园民谣”经典相 比,当时的卢庚戌还显得稚嫩,作品也缺 少个人特色,但他的执着却非常人能及 就在许多功成名就的“校园音乐”干将们,要 么躺在光荣簿上睡觉,要么见好就收、半 途而废的时候,卢庚戌却笃信“坚持就是胜 利” • 2001年,在组建了“水木年华”之后,这 个二人组合就成为“校园音乐”的一枝独秀, 近年来更是屡次力压“羽泉”,成为“年度最 佳组合”的得主他们的三张专辑《一生有 你》、《毕业纪念册》、《70.80》都得到 良好的市场反馈,其作品除了延续“校园民 谣”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传唱的特点 外,也与时俱进地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比如今年推出的新专辑《70.80》中的有些 歌曲就采用了摇滚或舞曲的编配手法当 然这也引来了许多争议,有些人认为这种 做法破坏了“校园音乐”最本质的属性,但“ 水木年华”这种日趋多元化的追求也正应和 了当下“校园音乐”风格庞杂的特征。

• 当年“校园”与“民谣”的相遇,可以说是 物质条件的局限促成的,作为80年代清华“ 校园音乐”的亲历者,宋柯说:“虽然当时大 家写的东西都比较有责任感,但音乐形式 只能是民谣,也许有人想玩摇滚也玩不了 ,没条件啊!” • 如今,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电脑制 作技术的普及使“校园”里的爱乐人告别了一 把木吉他弹唱的“民谣”时代,“校园音乐”越 来越趋向乐队化和电子化,金属、英伦、 说唱还有电脑编曲都成为“校园音乐”里新的 时尚毫不夸张地说,主流乐坛中的每一 个潮流的兴起都会在校园里得到回应与跟 进,“校园音乐”似乎更开放了,但它的独立 性也随之不见了没有围墙的校园,得到 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 校园歌手选拔大赛 • 虽然近年来校园内举办了许多歌手选拔大赛,但却并未推出 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在过分追求商业化效果的选秀活动中 ,“校园音乐”的本体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而它未来的发展 方向也少有人关注反倒是来自真正民间的力量始终在推动 着新世纪“校园音乐”的复兴近来一张名为《玻璃杯》的校 园音乐合辑在网络及唱片市场上悄然走红,而专辑中一位名 叫曹卉娟的女歌手,也因为她出众的创作才华而越来越引人 注目。

当年在“校园民谣”大行其道的时候,曾有评论说这些“ 小资歌曲”的流行“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国民精神的疲软、理 想主义在大学校园中的缺席和感伤主义在青年中的泛滥”,我 想以这几个客观条件来衡量,“校园音乐”还没有过时,也应 该能走出低谷不过这同样需要外力的支持,有很多人已经 行动起来:近日由富士康科技集团CSD事业处主办的“‘今夜 我流行’中国高校原创音乐巡礼”活动也即将亮相,而中央电视 台的全国校园歌手电视大奖赛同样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 •流行音乐的潮流也是一个周 期神秘的轮回,距离“校园民 谣”首发的日子已十年有余, 当大家听腻了满大街的 “RB”时,“校园音乐” 的下一个机会该到来了吗? 同桌的你同桌的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