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由刘墉掀起的文字狱 (论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36.68KB
约3页
文档ID:36235799
由刘墉掀起的文字狱 (论文)_第1页
1/3

一~~ ⋯⋯~⋯⋯⋯⋯ j 主 史 · 8 3 1 ~. . . . . . — — . — —. — . . .. ——— 由 刘墉掀起的文字狱 在历史上, 记载了两件和刘墉 有关的 “ 文字狱” 巧的是, 这两件 文字狱前后差了十六年, 但是, 都是 刘墉在同一个地方制造 的 阎大镛 案 和刘墉有关的第一件文字狱发 生在乾隆二十六年 ( 1 7 6 1 年) 清 朝在 一 个 省 级机关 同时 派 了三个机构 , 那个时候的省, 没有省 长这么一说, 有三个机构同时并列 其中一个机构叫成宣布政使司, 简 称 “ 布政司” , 布政司的首脑叫 “ 藩 台”, 这个机构主管民政、 财政、 税 收 第--+机构叫提刑按察使司, 可以简称 “ 按察司”, 按察司的首脑 叫臬台, 主管法律 第三个机构就是 提督 学政, 简 称叫 “ 学政” 主管的是科举、 教育, 主管的是民风、 民俗, 包括节日的庆 典都要由提督学政来主持的 这三个机构的官员都是一样的 品级, 都是从二品, 他们三个人是完 全一样的, 而且互不干涉 1 7 6 1 年, 刘墉担任江苏学政, 在 这一年春天发生了_一件事 , 江苏沛县 有一个举子, 叫阎大镛, 这个人辱骂 朝廷, 让人给告了, 被逮进监狱了。

审案子本来没刘墉的事, 如果那人 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由提刑按察使 司来审, 跟刘墉没关系; 但是他是 个举人, 举人是老爷, 是后备官员, 必须得经过学政来审 刘墉当时脑 筋一转, 哎, 立即他就想什么? 这个 拯 《 刘墉:阳谋高手》 纪连海 著 人既然敢骂朝廷, 难道就不敢把骂 人 的话给写出来 吗?于是立即建议 去他家搜, 他们家肯定有字面上的 文字 结果一搜, 果不其然, 有两箱 子纸, 都是辱骂朝廷的然后继续 审, 再 一审可 了不得了, 这个阎大镛 早就不满意刘墉了, 觉得刘墉这个^ 不好 刘墉当时也 出了很 多书, 当时 出书都是自费出版, 他正好主管学 政, 肯定把自己的书发给学校 结果 阎大镛竟然把他的书烧了 刘墉更 加气上心头, 转眼之间就给乾隆皇 帝写了一封信 他同时写了两封信, 一封告诉江苏巡抚, 你得处理这件 事; 一封就告诉乾隆皇帝, 把阎大镛 的辱骂朝廷的信, 还有他烧书的情 节一并汇报结果乾隆皇帝听说以 后震怒 , 震怒异常, 下令, 杀掉 ! 阎大 镛这个 ^ 就死 了 n 皇上处 置了这个阎大镛 , 立即 宣布升任刘墉当山西太原知府刘 刘墉 墉 就升官 清朝在全国各地方设置四层机 构。

最高一级叫省, 第二级叫府, 第 三级叫州, 第四级叫县, 省、 府、 州、 县, 四级机构 “ 府” 就是主管 的官 这 个 “ 府 ” 一般而言都是从 四品的官 有的人觉得, 刘墉头两天是从二品, 现在变成一个从四品, 难道是升官 吗?您不知道,“ 学政” , 它是一个清 官, 清水衙门 而知府,“ 三年清知 府, 十万雪花银” 谁都愿意当知府, 不愿意当学政 , 我也愿意我自己的 官职下降点儿, 哪怕下降点儿, 我实 惠 所以刘墉这个时候就担任了太 原知府 1 7 6 2 年, 他担任太原知府以 后, 做 的事还是不错 的 《 一柱楼诗集》 案 他在江苏制造的第二起文字 狱 , 那第 一起 跟它 就没 法 比了, 小 巫见大巫, 提不起来了 第二起文 字狱, 八条人命啊! 这个案子叫《 一 柱楼诗集》 案, 这个 《 一柱楼诗集》 案, 你查书去吧, 有很多的书都把这 件案子说 成是和坤 办的 冤枉啊 , 和坤一生没少制造冤案, 但是把这 个案子算作和坤办 的, 我 觉得我要 替和坤鸣不平了 这件事跟和坤有 关系, 但关系不大, 他涉及的那是后 续 整件事的为首者还是刘墉。

乾 隆四十二年 ( 1 7 7 7 年) , 刘墉第二次 担任江苏学政 , 结果 正好赶 上他 属 下发生了一件事 江苏东台县一个姓徐的家庭, i 8 4 · j 主 L— — — — — — ⋯⋯— — . — 一. . . — 一 史 他们家原来有一个老爷子 叫徐述 夔 , 徐述夔养了一个儿子叫徐寿祖, 徐寿 祖养 了好几个儿子, 什 么徐 食 田、 徐食书等 结果呢, 徐家与别人发生了土 地上的争执, 买地卖地 徐家想强买 人家的地 , 他们家有钱 , 人家不卖 结果人 家就恨徐 家, 说你干吗非得 买我的地, 我不卖你 徐家有点儿强 占的意思, 结果这家就往上面告 徐述夔他们家有一本书, 书里 面写了很多辱骂清朝的文字, 结果 这一告, 这个事赶上又让刘墉处理 这个徐述夔也是世代的书香门第, 所以, 刘墉立 即就想起 十几年前 的 案子, 他们家肯定还有, 搜! 一查, 果不其然查出了《 一柱楼诗集》 这 《 一柱楼诗集》是徐述夔写的, 这 个诗集里, 还真有有问题的诗 一 句叫 “ 大明天子重相见” , 这不是恢 复大明朝吗? 下句叫“ 且把壶儿搁半 边”。

大明天子重相见”的时候, 我把那倒水的壶搁旁边这个壶儿 不就能读成 “ 胡、 狄、 蛮、 夷”的那 个 “ 胡” 吗? 不是 辱骂满洲人是 “ 胡 人' ’ 吗?这是一 句, 还没完 呢, 他还 有一句 呢, 叫 “ 明朝期振翮, 一举 去 清都” 期待着振翅高飞, 一举离开 清都 你说说, 是离开清都, 还是占 领清都?所以这 本诗集里面确实有 违 禁文字结果刘墉 故伎 重演 , 一 方面把 这本书直接 派人 送给乾隆皇 帝, 另外一方面自己极力查别人与此 相关 的罪行 最后 这个案子被揭 发 出来 , —下兜 出r十几个人, 其中有 八个人死亡, 徐家—下死了 个人 徐食 田、 徐食书、 徐首发, 还有 沈成濯 、 陆琰 , 这几个人都死 了, 秋 后处决 另外, 《 一柱楼诗集》 刻了好几 十 年了, 从上 到下, 你这个 省、 府 、 州、 县的官员都不知道吗? 你干吗吃 的? 所以, 所有涉案官员, 就是在写 这本书的时候的官员, 一律缉拿问 罪, 死了的挖坟掘墓、 锉骨扬灰, 活 着的, 立即处死 结 果 呢 , 他 刚 刚 处 理 完 这个 案子不久, 在乾隆四十五年 ( 1 7 8 0 年 ) , 刘墉就因功担任了湖南巡抚 。

说起 “ 巡抚” 这个词 , 我们要注 意一点, 我们学清朝史的时候, 就会 说 到总督、 巡 抚 , 总督 跟巡 抚是 不 一样 的总督 是一 个军职 , 一般 而 言, 清朝规定, 总督总管两个省的军 事, 也有个别的主管 个省的军事, 也有个别的直隶总督, 他就管一个 省的军事总督是一个正二品的官 员, 如果是朝廷特派的, 尚书衔兼职 总督的就是 一 品官 总督下 面要设 置一、 二、_二个巡抚 总督下 面设巡 抚 , 巡抚也主管军事 , 但是更侧重于 主管什 么呢? 侧 重于主 管与百姓 的 军民关 系, 所以也有 民事 的意思 总 督和巡抚合称 “ 督抚” , 就是我们所 说 的封疆 大吏 当然也有另外一 种 总督和巡抚 , 比如河运总督, 比如漕 运总督, 这种不管一个 省, 河运总督 是主管黄河的, 漕运总督是主管运 河的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 他就当过 河运总督、 漕运总督, 这是一种专业 型总督, 他 的位置是不 固定 的 刘墉做的四件好事 刘墉从他的祖辈身上获得了 教训 他得m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讨 好皇帝 那他得出的第二个教训是 什么呢? 是本 职工作该 果敢 时就果 敢。

光讨好没有用, 还是要做实事、 做好事 刘墉得 到皇帝、 百姓称 赞的事 情主要有四件 : 刘墉所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在 担任安徽学政期 间提 r 好 多好 的建 议 我们现在的学生有好多类型, 那时候也是 , 贡生和监生不一样 贡 生 选拔 的原则有八种 , 监生 的选拔 原则也有八种, 结果学生特别多, 水 平高低不一 当时的学生没法管理, 面对这 种情 况, 刘墉就 给皇 _ L 提 建 议 , 应该 对这些 学生加强管理 , 由地方 官和学政共 同管理教育 几 个方面携手, 把这件事变成全社会 都重视的事情 结果皇帝很高兴, 这 是第一件他办得很好的事 他所做 的第二件大快人心的 事, 就是在他担任太原知府期间, 正 好赶上前任太原知府 留下四五 .卜 件 案子, 积压下来的案子都没有处理, 结果他 在短 短的 年 时间内迅速处 理完了所有的积压案件 史书上记载 ,他赴任 时是 “ 帽 破衣残到太原”到了太原 以后他 发现,尽管他把积压的案子都处理 了,但是太原实在是太穷 ,府库里 面非常空虚 ,怎么办 呢?他就想 了 一个办法 这个 府库空虚 主要是因 为什么 ?粮食没有。

所 以他就找人 借钱买粮食,哪怕用 自己的钱最 后他就找到 山西晋中平遥 的李家 李家借给他几十万两白银 ,这样他 借钱买了很多粮食,把太原府所有 的备用的仓库全都填得满满的他 怎么来回报人家李家呢?刘墉亲 自 跑到平遥古城 日升 昌票 号说 ,我也 没有什么回报的,我给您家留一副 对 子 !这个对子叫 “ 头上青天为父 母 ,堂前翁姑即神仙”这家父母 早亡 ,父母没有享到儿女的洪福 , 觉得 特对 不住 父 母 ,他 就说 “ 头 上青天为父母”; “ 堂前翁姑即神 仙”,说你伺候好了小姑子,你们 家就发了既宽慰了人家又给人家 调解矛盾 ,所以人家很感谢他 第三件事是他在扫任江宁知府 的时候, 大刀阔斧地干了很多事, 当 地老百姓经常称赞他 那个时候比 较流行弹词, 他还没走, 人家就天 天传 唱他的英雄事迹 , 后 来有人把 唐朝 J F B -- -J - 3 考 试 就 有 规 范 了 由于 历 史原 因 和现 实需 要 , 诗、赋这两种文体成了进士科杂文 考试中的重要文体作为考试用的 文体 ,肯定会随着考试制度的完善 表现出这样或那样 的模式化特f iE , 只有这样才便 于在统一的标准下考 察出考生们水平的高下。

对文体的规定 在唐人看来 ,参加考试的举 子 为了应付策论考试,把精力过多地 花费在背诵范文上了,为了应付帖 经考试去寻章摘句了,因此使非常 严肃的考试流于形式相比来说 , 诗 、赋这两种文体更有利于表现举 子们 的才情 ,于是诗 、赋就成了进 士科考试 中的重要文体 ,以至于赵 匡在他的 《 举选议》中指出: “ 主 司褒贬,实在诗、赋,务求巧丽 , 以此为贤 考试和平时的创作不一样 , 平时的创作没有太多的限制 ,能怎 这些弹词编成了书, 这本书就叫 《 刘 公案》 , 说的是他担任江苏知府的时 候, 在江宁知府任上做的事 他做的第四件事就是升任湖南 巡抚的时候, 正好赶上湖南发大水, 他立即掏自己的钱帮忙治理水患 此外,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 的 事, 刘墉担任安徽学政的时候, 发现 了一个人才 这个人本身没有什么名 转 《 考场风云 》 王士祥 著 么发挥 自己的水平就怎么来,而且 经常是有感 而发 ,属于为情造文 考场上的诗 、赋不是随意自由创作 的,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考生们 得跟着朝廷 的指挥棒走 ,就是让考 生带着镣铐跳舞,属于为文造情, 有 感 情更 好 ,没有 感情 也得 生 憋 着,毕竟没有几个人是情愿交白卷 的。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哪些呢?我 称之为 “ j限”:第一是限题,第 二是限韵,第 是限字下面逐一 来说 一 、限题不管是诗也好还是 赋也好 ,题 目都是由主考官或者皇 帝提前命好的,考生只能在这个题 目下发挥不过这样的考试题目, 不是 随便写一个就行 ,因为既要 通 过 这 个题 目表 现 出朝 廷 的某 种 需 要 ,比如是强调文治呢还是需要武 功呢?考试题目就是一个信号另 外 ,考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