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校大学生考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孙苏奎孙苏奎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宣传教育科科长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书面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林炎炎的有关建议时重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并未制定学士学位授予与英语四级考试挂钩的办法这表明将英语四级考试证书与学位挂钩,是高校自行制定的“土政策”许多大学生忽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忙于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是情非所愿对于不少用人单位来说,证书是招聘员工时录用的标准之一,他们认为证书是从事该领域并能够得到提升的最基本门槛,是大学生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有了从业资格证书就代表拥有了该领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术和能力由此可见,证书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是何等的重要,有时甚至连号称“就业敲门砖”的学历证书也比不过一张职业资格证书一、大学生参考的证书类型(一)通用型证书即不受区域的限制,在各个行业都能通用的证书这类证书也是目前许多高校强制大学生必考的证书这一类型证书的考试通常又被人们称之为“国考”,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性、标准化考试,其形式主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和CET四、六级证书二)能力型证书最典型的是英语能力证书和IT能力证书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一些行业部门对求职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考取英语能力证书。
这一类型的证书主要有托福( TOEFI)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和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其中托福( TOEFL)除作为大学生留学美国、加拿大等国必跨的“门槛”外,也是大学生求职美资企业的条件之一;雅思(IELTS)是大学生留学英联邦国家必过的语言门槛,同时在求职外企时,雅思成绩也能够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在各行各业的应用,IT能力证书是求职者们“加分”的“法宝”lT能力证书主要有三大类,即微软系统管理员( MCSA)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以及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等三)职业资格类证书国家通用的教师资格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报关员证书、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类证书是从事相应行业的“专业身份证”,要想从事这些工作,就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此外,还有一些省考的资格证书,如江苏省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浙江省食品质量检验资格证书等二、大学生考证的原因(一)盲目跟风看到同学在考证,自己也跟着一窝蜂去考,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证书,更不知道这些证书对自己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只是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其他同学考什么,他也考什么。
二)就业压力2012年11月18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T作的通知》指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考证成为大学生求职的希望之一据了解,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自习教室常常座无虚席,“有73%的大四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其中忙于考各类证书的占36%,公务员占33%,考研复习占4%其中,69%的学生每天会花5-10小时准备相应的考试而且,很多已经找到实习工作的人也在准备考证学生们都表示,先考出工作所需的证书才是当务之急三)学位要求目前,仍有少部分高校执行学位颁发与四六级证书等“挂钩”的政策如江苏大学在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就明确规定,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不授予学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在学位授予细则上写明,“除本科表演专业外,其他专业本科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报考六级标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学位授予细则(2012年修订版)》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合格以上(艺术类专业、外语类专业等特殊专业的学位外语水平要求另订)”,同时还规定“在校期间未取得学校规定的有关科目统测成绩者(如全国四级外语统测、全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统测等)”不得授予学士学位。
四)求职所需“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高校取消了相关规定,但学生们考证热情并没有因此而消退,相反学生们报考的等级考试的门类却越来越多很多招聘单位以各种等级证书作为评判应聘者素质的标准,会注重应聘者是否具有一些金量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为在短短几分钟的面试之中,用人单位很难准确地评估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这个时候含金量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定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行业必须具备强制性的上岗证书,此时用人单位无疑会优先录用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甚至有些单位在工资待遇方面也与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挂钩,如据报道称,如果获得CISCO认证或微软mcsd认证,薪金一般可以提高40%-60%五)行业准入规定目前我国对90多个技术性强、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和覆盖面广、流动性大的职业实行了就业准入制度,劳动者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就业上岗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就无法进入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因此,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证书比比皆是,从事会计工作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想跨上神圣讲台必须具备“通行证”——教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法》也规定,只有被授予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证书者,才具有行医权。
三、对大学生考证的思考(一)引导大学生理性选择考证就大学生考证这一现象本身而言,并没有过错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大的大背景下,要想自己的人生走得顺畅,必须要冷静思考,提早树立白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明确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早早地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基础之上,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相关证书,或者若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与所学专业不符,则可以选择自己毕业后有意向就业的岗位证书此外,有些证书分为不同职业等级,不同等级最直接获得的收益也大不相同随着获得某行业越来越高的职称,某些证书能够有助于自身获得较大的经济报酬,当下的一些资格证书的市场效应十分明显但不能走入考证的误区,认为考证是万能的相关调查表明,“学生考证率高达87%,剩下的暂时没考证的同学,有近94%的同学有考证的打算不仅如此,其中有95%的同学打算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书,82%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能拿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证书考证其实是一个过程,据“调查有70%的学生反映在考证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扩宽了白己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知识面,调整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自己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大学生在学历之外再考相关资格证书,既符合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指导大学生合理选择参加培训班随着考证热潮的持续不减,不少大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除了自主学习之外,更偏向于参加考试培训班这样的普遍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各地区培训产业的迅速发展,英语、司法、教师、会计等各种考试培训机构不断涌现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分为两种:考证培训网校和实点培训中心就考证培训网校来说,学员可以到这个网站平台上注册成为会员,找寻自己想要培训的项目,通过试听课程来确认自己是否适应这样的远程教育方式,然后白己再购买课程,接受网站安排的相关培训,学习,在论坛上与别的学员交流学习、参与点评,有时候这些网站平台还可以为学员提供较权威的学习资料而实点培训中心,顾名思义,就是指直接报名参与附近某培训机构的某一技能的培训,培训根据需求不同一般分为考证类培训和实务类培训,就大学生来说培训的目的是获得证书,因此更多是选择考证类的培训,而实务类培训更侧重于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此外,培训机构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课老师是首要的,教师要有专门的教师资格认证,应在相关行业里从业时间较长,并且不是照本宣科,或是只教考试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是能被大众所接受的。
其次,课程培训体系要科学全面,考证课程在学习课之外还要加复习课与冲刺班,这种搭配的培训效果会比较好再次,机构提供的培训资料与教材要权威,如果教材的内容非常落后,那么比较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误区考证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同的考证途径大学生们可以进行对比来优化学习,这样的过程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引导大学生不要盲目跟从考证如今,随着“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及某些行业“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大学生就业的危机意识也应不断增强有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英语要过四级、计算机要过二级等等实际上,这些证书对大学生就业之后并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当初企业在招聘时增设的各种门槛并不是需要这方面的知识,而是好中选优而已不管怎样,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多考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门证书,对将来就业有益而无害但是,一味地去追求考这个证、那个证,影响专业学习或者其他的正常活动,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为,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全面提高自己,增强综合素质,才是国家需要的优秀建设者总之,大学生应该理性地对待考证,从白身的经济实力、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未来就业去向等方面综合考虑,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赵瑞君主任所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是单靠多一两个证所能代替的。
但是学校也不反对学生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考取相应的证书,以积极应对将来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考证有它有益的一面,能够拓宽知识领域;但另一面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导致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应当承认,把证书作为录用大学生的标准只是个别现象在实际招聘中,许多用人单位录用员工并非以是否拥有证书为依据,而是考察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当前就业“亚历山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从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不应忽略技能学习,应及早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定位和规划,有选择地报考证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