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追忆 陈克俭 .f.南水泥厂难民营成为热 ,_一门话题,还是本世纪初 的事,特别是2002年4月4日德国 友人卡尔·昆德的夫人伊迪丝·昆 德携子克劳斯·昆德访问南京,并 赠送卡尔·昆德所保存的记录江南 水泥厂难民营情况的41张照片,更 是引发了公众对江南水泥厂的兴 趣一时之间,各大媒体纷纷发表 专文,电视台也跟进制作了专题 片,《东方时空》还特意作了专访 我作为江南水泥厂主创人—— 陈范有的儿子,对江南水泥厂一直 颇为关注,在我撰写出版的《“洋灰 陈”传略》一书中,也曾根据手中所 掌握的第一手史料谈及江南水泥厂 难民营昆德与辛波这两位外国友 人在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营中的出 色贡献毋庸置疑,但令人遗憾的是, 有些媒体人不知因何缘由,行文之 中,笔走极端,脱离史实,或以贬显 褒,称江南水泥厂的经理、高级职员 们纷纷临危“逃亡”,或夸大其实,过 度渲染两个外国人单枪匹马创办了 拯救三万多人的难民营这种歪曲 史实的出格述说,以讹传讹,影响很 坏,既是对国人感情的伤害,也是对 历史的不尊重当时,面对突然袭来 的日军,江南厂的董事会是如何应 对的?厂经理、高级职员是有序撤 离,还是仓皇出逃?两个外国人怎么 会来到该厂?难民营是怎样形成的? 留守组的中外职工如何通力合作管 理难民营才使其无一死亡?……只 有全面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掌握 它的背景和整个发展过程,才会有 比较客观的结论。
为厘清江南水泥 厂难民营这段历史,正确认识中外 有关人士在这段历史中的作用,特 著此文,以期还江南水泥厂难民营 以本来面目 董事会精心筹划 水泥厂幸免于难 江南水泥厂经过选址、勘测、 征地、申请等筹备工作,于1 935年 5月1日成立了江南水泥股份有限 公司,选举颜惠庆为董事长,天津 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袁克桓,协理 (副总经理)王仲刘、陈范有为常务 董事,并指定陈范有负责筹建并主 持江南水泥厂的全面工作,王涛被 聘为技术筹备专员 1935年7月开始破土动工,接 着紧锣密鼓加快建设进度,并任命 庾宗泄为筹备处长、南京总店经理 (江南水泥厂南京办事处时称总 店),赵庆杰为安装工程处处长、总 店副经理,孙柏轩为筹备处副处长、 总店副经理至1 937年10月,整个 工程已全部完工一四年第一期 此时,淞沪形势已十分 吃紧1937年8月13日,日 本侵略上海的战事爆发,日 军正沿京沪(此时“京”为 “南京”)铁路线向西推进, 因为战局难测,8月1 6日董 事会指示:“工程及试机,请 在可能范围照常进行”,“生 产水泥以为巩固国防之用, 日夜赶工”陈范有写亲笔 信告庾宗淮、赵庆杰“关于 吾厂开机之事,请暂勿对外 宣传”,“松波(即王涛)兄拟于下月 初乘轮赴沪,转赴栖霞山处”。
按照 董事会的意见,日夜赶工,1 1月4 日完成空载试机不料,1 1月12日 上海失守,战事骤变,董事会估计了 形势,于1 1月20日电告水泥厂: “时局紧张,拟暂不开工同人迁往 石埭(陈范有老家)或汉口(启新公 司办事处),留乙、丙级职员在厂看 守与此同时,董事会审时度势,吸 取八国联军进犯时,挂有国外公司 牌子企业免遭劫难的历史经验教 训,决定实行“以夷制夷”的策略,即 以尚有二成货款未付给制造商丹麦 史密斯公司和德国禅臣洋行,产权 仍属丹、德为由,商请丹、德两公司 派员入驻,保护他们的财产于是, 1937年1 1月27日,由王涛带领,偕 德国人卡尔·昆德及日语翻译颜景 和(字柳风),从唐山起身赶赴上海, 并与丹麦方接洽,丹方派出辛波及 英语译员李玉麟昆德、辛波与两位 翻译四人绕道江北,于1 2月5日到 厂此时的江南水泥厂正按照董事 会事先的策划,采取果断措施,实行 “人机分离”,重要机件藏匿、图纸资 料转移、家属撤离、成立“留守组”等 一系列措施正在有序进行 江南水泥厂的领导和管理层主 要是庾宗港、赵庆杰和孙柏轩等人, 他们是江南水泥厂南京总店的负责 77 学 舐, 人,是一线指挥者,而袁克桓、陈范 有等公司领导则坐镇天津通过电 话、电报、信件下达指令。
危急时 刻,他们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 的决策,全无懈怠 1937年11月20日,公司电示 “暂不开工”,“留乙、丙级职员五人 留厂看守”,“赵、庾、孙经、副理驻 芜,逐日用与厂通消息”,这些 指令从事后他们汇报的信件中也 得到证实:“一部分同人由(南)京 搭轮赴汉(口);另有同人暨眷属三 十余人由孙柏轩带领同乘卡车两 辆于1 1月26日避往皖南石埭”, “于长途中(芜湖至水泥厂)知 战事离厂不远,留厂职员将离厂”, “(淮)、(杰)三十夜(11月30日)冒 险回厂安排一切届时炮声隆隆, 车站(栖霞小火车站)职员及公安 局长均完全离去”.“附近为危险地 带,不容再事留恋”,于12月1日离 去回芜湖,“届时长江即将封锁”;5 日,“搭轮赴汉” 孙柏轩辗转皖南歙县,浙江建 德、兰溪、金华、丽水、温州等地后, 最终于1 4日回到上海而庾、赵两 位于1937年12月19日从汉口去 香港,是月28日回到上海,开始驻 沪指挥 众职工恪尽职守 留守组忠心护厂 厂里在11月下旬即开始积极 进行应急准备,首先成立了留守组, 由财务负责人徐莘农(曾就读于北 洋大学,为陈范有校友,后毕业于复 旦大学,是庾宗淮同乡、亲戚)任留 守组长,还有农场负责人沈济华、徐 震寰、夏毓华等职员和3O多位_T-A. 组成,负责保护工厂财产。
同时有组 织地遣散,工人每人发给三个月薪 金,工程技术员留职停薪(工程师昊 纪忭的子女吴惠文、吴惠陵曾撰文 回忆其父只身离职,直至八年后携 妻)Lg-Y~W厂,仍被安排工作、分配 住宅)厂里则兵分两路,一路主要 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家属携带7箱重 要图纸及文件,于1 1月23日赴汉 口启新办事处:另一路则为厂里的 部分职员和留守组成员家属30余 人,先后两批最后于1 1月26日离 开南京至皖南石埭县陈范有老家避 难,因人机分离使工厂无法生产,留 守组将厂内设备主要部件卸下妥为 包装后,部分埋入地下,部分沉入护 厂河中,还建造地下密室隐藏部分 机件 1 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 昆德、辛波两人已抵厂七八天其间 留守组在被任命为代理厂长昆德的 带领下,于厂的前后门悬德、丹国 旗,转窑和场地上用石灰、木炭黑白 相间两种颜色涂出德国巨型国旗, 防止日机轰炸,并将厂牌换为“德丹 国合营江南水泥厂”同时,组织护 厂队看守、巡夜,再加上厂四周开凿 的近二十米宽的护厂河,还有绕以 铁丝网的蒺藜树作为天然屏障,也 使工厂在当时免遭匪徒洗劫完好 的占地2450多亩土地的广阔厂区, 就由此成为接纳难民的营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多方所 传的“徐莘农暂避六合山”一事据 1 938年4月23日江南水泥公司南 京总店及栖霞工厂职工避难通讯录 中记载:“徐莘农(民国)廿六年十二 月初逃往六合山中暂避这是怎么 回事,徐莘农是否临阵脱逃? 1 937年12月3日,战火在栖 霞上空响起,镇公安局长和警察都 已不见,局势混乱徐莘农与镇江 火车站联系得知日本兵已到 镇江,而卡尔·昆德却仍无消息在 这种紧急情况下,掌管全厂财务的 负责人徐莘农深感责任重大,由栖 往事追忆 霞镇镇长曹仁之带领,徐莘农等4 人乘事先准备好的木船渡江到江 北暂避 徐莘农为防不测,出走前将厂 里所有的资金——价值一万余元 的金条、金锭、银元和现钞放入事 先缝好的布袋里绑在身上,外面穿 上棉袍,使之不易被人察觉此事 厂里事先并无人知晓一万余元在 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因为当时每担 稻谷才卖3元左右这笔钱原是筹 划工厂开工之用,后来实际上成了 维持难民营开支的救命钱 到达江北后,他们按照原定计 划在六合等处居住 6日,徐莘农派人过江探听消 息得知卡尔·昆德、辛波已到,徐当 即欲雇船返厂,因战事已打到水泥 厂附近,不能过去而折回此时,日 军已至仪征,徐等人只得避入六合 北乡山中。
12月23日,徐再派人冒 险回厂,沈济华带信给徐等告知暂 时不要回厂,日军正滥杀无辜徐 得知此消息后,认为返厂是其职责 所在,即便路途危险,也在所不惜, 便与徐震寰、戴庄等于25日徒步两 天于27日到厂到厂后他随即将随 身保管的资金全部交给代理厂长 昆德这笔钱对于工厂来说真是及 时雨,之后徐仍司职出纳,而徐震 寰则负责管理工人 事后庾宗淮在1 938年2月2 日的信中说道:“沈济华先生始终 未离厂址,徐莘农先生于最严重时 期渡江至六合暂避,现已冒险回 厂,继续供职,依照诺言,冒险尽 职,热心护厂钦佩之至,对于沈、徐 二先生之家族,希依照特优办法, 源源接济是荷 实际上徐莘农在1938年1月 14日给公司经理们的信中亦汇报 了整个避难过程:“十二月三日职等 到六合,即照原定计划于城中及瓜 事追忆 子口三处破屋居住……”在六 拿莘农也每日以快信报告,直到 六合快信不通为止可见,徐在 庾11月30日离厂前已告他们 测时的避难打算,才有信中“按 划”和庾信中“依照诺言”之语 从所谓的“徐之逃”到“经理们 ”不难看出实际上他们是恪尽 忠于组织上安排的徐莘农要 ’生怕死,就不会将爱人、子女亲 十多人与疏散人员一起送到安 埭县陈范有老家去避难;他也 呵趁战乱之机,携巨款而逃,但 没选择这条路,而是冒着生命 波的入驻。
这也为阻止日军以该厂 为中国人的财产而强占的理由 卡尔·昆德,1903年生于河北 唐山,在唐山生活了3O余年,能说 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是个名副其实 的中国通他的父亲汉斯·昆德,长 期在唐山工作1900年,时任开平 煤矿总办的周学熙,重建唐山细绵 土厂时,聘地质工程师汉斯·昆德来 厂周学熙1909年在他的《自叙年 谱上卷》中专门说到此事:“启新洋 灰公司后来为华北实业巨擎世成 知为余所创办,然当庚子乱时,有保 护之功者,其人其事,不可不记之以 ‘暂避后回厂履职,这正是为了 的需要,完成领导上交给他护 任务,十分难能可贵 两友人临危受命 董事会知恩图报 至于江南水泥公司董事会制定 夷制夷”策略,谁来执行呢?当 个主要制造厂商:丹麦史密斯 和德国禅臣洋行,董事会以尚 .成货款未清,财产仍属制造商 ’,请他们派员到厂以保护该企 r财产,经外商同意,于是便有了 德国人卡尔·昆德和丹麦人辛 为纪念盖是 年春,余试办 时,原订由开 平垫款及乱 作,开平入英 人手本公司 案据要件,均 在局中幸技 师德人昆德 者,携出保存 英人百计向之 索取,彼坚不 付与,谓此乃 中国产业,不 能相授仍献之于余,始得据以交涉 收回,重行举办。
使昆德者当日不携 出或私授英人,则此产早与矿产同 入开平掌握中矣所以未蹈覆辙者, 昆德之功不可没惜乎此人既于首 次欧战被遣回国,及重来启新办理 磁厂失败,竞自戕以殒,可胜叹哉 德国人个性极强,守信用,识大体, 为其民族之优点,昆德有焉余恐此 轶事后之人无从考悉,特表而出之, 以告来兹周小鹃编,1997年甘 肃文化出版社出版)1906年,汉 斯-昆德任该厂总技师,他不辞辛 苦,在当地找到了烧制水泥的优质 原料,解决了从广东运料来成本极 二一四年第一期 高的问题,为创建启新洋灰公司奠 定了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汉斯· 昆德全家因是战败国侨民而被遣返 回国,回国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1924年重返唐山作为回报,启新 公司将所属唐山磁厂租给他经营, 不收租金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因 缘关系,在江南厂处于最困难时刻, 卡尔·昆德临危受命,并经禅臣洋行 同意委其南下,任命为代理厂长 当时德国大使馆还为卡尔·昆 德开具通行证明:“查本国侨民昆 德,奉派前往南京附近江南水泥厂 驻守,以便保护上海德商在该厂之 利益合行给照证明,须至执照者 大德国大使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 七日 丹麦人辛波(辛佩)则是另外一 种情况:1 936年4月,丹麦史密斯 公司生产的主机交货并运抵施工现 场开始安装。
1937年1 1月4日完 成空载试机,因战事紧迫,工厂停 顿,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