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资源的获益与分享,BY——,第一部分:概述,一、遗传资源,(一)定义,遗传资源,“遗传资源”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同“品种资源”含义相同2、栖居在地球上已改变或尚未改变环境条件下的全部家畜及家禽品种、类型、变种和群体遗传资源”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规定,遗传资源是指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遗传物质,或称为生物多样化,主要是基因资源2、林木种质是指林木遗传物质的总体,也可称为遗传资源,是林木育种和改良的基础.对每一个树种来说,它的种质资源越丰富,通过选择,就越容易获得优良的品种和类型3、遗传资源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制备物、重组DNA构建体等遗传材料及相关的信息资料”,国际条约中对遗传资源的定义,《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 CBD)在第二条中规定,“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遗传资源”是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物质,而“遗传物质”则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物质我们所熟知的基因,就是定义中的“遗传功能单位”,正是它使生命呈现出各种形态。
世界粮农组织(以下简称 FAO)在《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以下简称 ITPGR)中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定义为:来源于植物的,对于粮食和农业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任何遗传材料;定义“遗传材料”为:任何来源于植物的,含有遗传性功能单元的材料,包括再生和植物繁殖材料欧盟于 1998 年 7 月 6 日发布的《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中指出,“生物材料”意指含有基因信息的、能自我复制或在生物学系统中进行复制的任何材料我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在发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中指出,“人类遗传资源”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制备物、重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构建体等遗传材料及相关的信息资料 第五条中强调,人类遗传资源及有关信息、资料,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必须遵守《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二、遗传资源的特征,(一)延续性,从表面上看,延续性是指时间的延续与种群的延续; 就本质而言,延续性则是指基因信息的延续,DNA 序列或其片断排列顺序的延续 由于延续性对客观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面临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基因信息已经不知不觉的出现了中断和改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变异”或“异化”。
如今,“正宗”的遗传资源往往十分罕见RISKS CHANGES,微生物遗传,鸭嘴兽 ——目前遗传延续完整的珍惜种类,,,产生变异没有完整遗传存留的动物,美国德克萨斯州1995年曾发现一具2.9亿年前两栖新物种化石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这是一种类似青蛙,长着短而粗壮尾部的动物,它们可以在陆地行走、池塘里游动,捕食蜉蝣类昆虫,还可通过独特的鼓膜耳倾听配偶的呼叫Gerobatrachus hottoni temnospondyls,,1995年,德克萨斯州贝勒郡一处远古鱼类沉积采石场发现了这种两栖物种化石,虽然化石样本发现较早,但直到近期古生物学家才对此鉴别并列为一种远古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Gerobatrachus hottoni”,发现者是史密森尼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奥托,他指出这种远古物种是一种过渡型两栖动物,兼具了青蛙和蝾螈的特征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脊椎古生物学家詹森·安德森说,“这种两栖物种是青蛙与蝾螈进化首次分裂时出现的它是一种早期类似青蛙和蝾螈的远古动物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支持了青蛙和蝾螈都起源于共同的远古两栖物种——“temnospondyls”。
二)不可再生性,遗传资源的形成相当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进化过程;同时它的形成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遗传资源一旦被破坏或滥用,就会很快在地球上消失、彻底灭绝我们的地球已经有38亿岁,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已经有170万年,我们的动物朋友有些甚至比人类还要久远 只因为人类的不断扩展和自私使得不少动物品种已经灭绝(恐龙灭绝除外),估计已经灭绝的动物有700万种之多,灭绝的动物,不可再生,巨猿 可能就是金刚的原型,它们在外形上与现代猿较为类似,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体型更为硕大巨猿是历史上出现的肌肉最发达的猿,身高达到近10英尺(约合3.04米),体重超过1000磅(约合453公斤)恐鸟是一种不会飞行的鸟类,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的新西兰 由于遭到毛利部落的疯狂捕杀,这种鸟类已经灭绝虽然在身体上拥有绝对优势,但这不足以帮助恐鸟对抗人类锋利的长矛 恐鸟身高可达到12英尺(约合3.65米),体重超过500磅(约合227公斤),现代鸵鸟站在它们面前只能算是一个侏儒巨型短面袋鼠身高可达到10英尺(约合3.04米),体重可达到500磅(约合227公斤),与它们的现代近亲拥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所不同的是,它们的面部较短,足部也存在微小差异巨型短面袋鼠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人类活动最终导致它们走向灭绝泰坦蟒身长可达到50英尺(约合15.24米),体重超过2500磅(约合1134公斤),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 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形象地说,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糜鹿(全世界3000头) 华南虎(50头) 雪豹(100-2000头) 扬子鳄(1500只) 白暨豚(100只) 大熊猫(1000只) 黑犀牛(3500头) 指猴(9只) 绒毛蛛猴(100只) 滇金丝猴(1000只) 野金丝猴(700只) 白眉长臂猴(70只) 藏羚羊 东北虎 朱鹮亚洲象、白鹤 四爪陆龟 1700只 野生扬子鳄 仅存402只 坡鹿 760只 双峰驼 仅存380只 长尾叶猴 760只 亚洲象 仅存180只,菲氏叶猴 700只 貂熊 仅存180只 鳄蜥 700只 白颊长臂猿 仅存165只 黔金丝猴 700只 普氏原羚 仅存130只 莽山烙铁头 500只 伊江巨蜥 仅存100条 黑脸琵鹭 不足500只 白掌长臂猿 仅存25只 中华秋沙鸭 不足500只 海南长臂猿 仅存21只 白尾梢虹雉 不足500只东北虎 仅存14只 双峰驼 不足500只 白 臀叶猴 可能已经绝迹 双角犀鸟 不足500只,(三)遗传信息的可复制性,遗传资源的可复制性包括遗传材料本身的可复制性和遗传信息的可复制性,其中后者显得更加重要。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讲的就是遗传材料的可复制性而遗传信息既是遗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脱离遗传材料而单独存在一旦遗传信息被用技术手段分离出来并能以某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存在时,遗传信息便可以离开原材料本身进行无限复制,这一点是遗传资源的重要特点,也是其价值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Q: 既然遗传资源是可复制的,为什么又说它是不可再生的呢?,A: 遗传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是与遗传资源的稀缺性相对应的,即遗传资源一旦消失将永不再现; 遗传资源的可复制性则是与其延续性和信息的可复制性相对应的四)地域性,地域性也称分布不均衡性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绝大多数资源在不同的气候带上都有分布,特别是一些主要资源,不同的只是量的分布而已北大西洋露脊鲸分布图,北大西洋露脊鲸,灰鲸,三、利用遗传资源引发的法律问题,,正是由于遗传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分布的不合理性,使得掌握了先进生物技术的发达国家对广大土著民族、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垂涎三尺为此,西方发达国家的遗传资源勘探者们来到了发展中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殖民掠夺”,寻找稀有和不寻常的基因和遗传性状以供研究和开发具有商业用途的新产品之用生物剽窃”(Bio-piracy),一般是指“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有关生物产业的机构凭借其生物技术上的优势,未经资源拥有国及土著和地方社区的许可和同意,利用这些国家丰富的遗传资源,在物种、粮食和医药等领域进行研究和用于商业开发,进而利用西方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已开发的技术申报专利,完全不考虑资源提供国/者的利益而独自获利的行为。
伤害,首先,生物剽窃对于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负有重大责任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但拥有着丰富的遗传资源,而且这类资源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之下,这无疑为发达国家尤其是其私人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开方便之门它们于是将目光转向了发展中国家,破坏性的收集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从而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其次,生物剽窃行为侵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现在世界上90%以上生物物种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而发达国家的基因库却储存、控制了世界上86%的微生物、85%的畜禽以及68%的种子基因材料发达国家的制药工业每年从第三世界植物遗传资源中获利约300亿美元,中国“金龙胶囊”案,早在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无偿收集和利用我国的遗传资源,比较知名的案例有猕猴桃事件和喜树事件最近,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对中国粮农植物遗传资源以及医药植物遗传资源的掠夺和剽窃也愈演愈烈 据报道,1999年5月,美国联邦药品管理局下属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研究的专家娜达·赛音(NardaZein)与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鲜药中心的李建生以“共同开发在美国市场推广”为名进行合作,将李建生20余年的科研成果——抗癌新药“金龙胶囊”中极具价值的中药活性成分窃取,并进而将其发明权卖给了瑞士医药巨擎诺华公司。
这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大的中药秘方遭剽窃事件,据估计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可达20亿人民币其他案件:,云南的猕猴桃,到了新西兰变成奇异果(kiwi fruit)目前,新西兰奇异果出口量占国际市场70%的份额,而原产地中国却分文未获 北京小黑豆,到了美国被重新培育出新品种,不仅解决了毁灭性的线虫病,还垄断了国际市场,而中国每年反倒要从美国进口2000多万吨大豆; 中国研究出来的“苏麦3号”,解决了美国小麦因赤霉病每年损失20亿美元的问题,但中国却未从中得到任何回报; 截至2002年6月30日,美国公布从中国引进植物资源932种20140份,其中大豆4452份(含野生大豆168份),而中国官方同意提供的仅2177份(不含野生大豆)苏麦3号,小麦赤霉病,,发达国家收集物种资源速度惊人:其中美国收集保存了55万份作物种质资源,高居世界第一;资源贫乏的日本2004年保存作物种质资源23.3万份,1450种4.5万份无性繁殖作物,其中3000多份野生稻资源全部来源于中国和东南亚; 同样资源贫乏的韩国目前保存种质资源17万份,而且韩国保健卫生部规定,4种中医古籍上方剂不需做临床试验由药厂生产,并与全球四个生物多样性中心合作进行中草药传统药用部位活性成分提取和研发草药获取知识产权。
巴西: 1970年代开发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卡托普利(captopril)就是用当地特有的毒蛇的毒液制造而成医药公司还利用亚马逊区域的Kambo蛙为原料制造消炎药,但却没有对当地的居民做出任何补偿第二部分: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协调述评,急切需要!!!!!!!,背景,虽然西方的科学家以及生物产业的相关机构早已习惯从世界各地任意地采集生物资源,这种被学者形象地称呼为“拿了就跑”(take-and-run)的行径最早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但是直到二次大战之后,摆脱了殖民枷锁后争得独立的众多发展中国家才有机会争取自己的经济政治独立 随着 《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纲领性的法律文件的签订,“经济主权”原则得以确立,尤为重要的是各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拥有了法律基础《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是在联合国环境署推动下制定的旨在保护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的法律文件 它为减缓和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纲领,是第一份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全球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