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基 肺与肾 阴阳互资

腾****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3页
文档ID:40276783
中基 肺与肾 阴阳互资_第1页
1/3

三、阴阳互资(一)名词解释肺阴,即充养肺脏的津液,或称“肺津”肺阴为水谷之精气所化生,与肺气相互为用,为维持肺功能所必需临床上的肺阴不足,往往见乾咳,舌苔薄白乾燥肺阴的进一步耗损可以呈现肺燥火盛的证候肾阳,又称“真阳”、“元阳”、“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或能量,即促进“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肾阴,又称“真阴”、“元阴”、“真水”,为一身阴气之源,能抑制和调控脏腑的各种机能,凉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调控机体的气化过程,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输布,产热减少,并使气凝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所谓“无形化有形”补充:肺阳,朱广仁等指出:①阴阳是互根的,既然承认有肺阴,就不能否认有肺阳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何独肺无阳虚呢?若无肺阳,肺阴从何而化生?《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五阳以布,疏涤五脏,……”,明确指出了五脏皆有阳气,自然寓肺阳在内②《金匮要略》论肺痿时提出“肺中冷”的病机概念,并说明是“上虚不能制下”既冷且虚,自是肺阳虚证。

肺阳虚,津液不化,留伏于肺而作饮,故吐涎沫而不咳不渴③明清以后,一些医家逐步认识到“上焦虚寒”证的存在,如喻嘉言《医门法律·咳嗽门》、林珮琴《类证治裁·咳嗽门》都提出对“上焦虚寒”和“肺胃虚寒”用温肺汤治疗至近代名医蒲辅周则直接提出“肺阳虚,则易感冒”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肺阳虚证是否存在不少作者从研究文献入手,证明它自古就已被认识到了,只是表达方式不甚明确而已二)生理病理肺肾阴阳,相互资生1、肺肾阴① 生理:肺属金,肾属水,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② 病理: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肺肾阴虚证是肺肾两脏阴液亏虚所致的病证多由感受外邪入里化热伤阴,或肺有宿疾,肺阴暗耗,累及肾脏,或房室过度,肾阴亏耗,影响肺脏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事不调,舌红苦少,脉细数。

病症的中医释名:咳嗽,哮证,喘证,肺胀,肺痨,虚劳,消渴;西医释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尿崩症,肺癌2、肺肾阳肾阳为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则痰饮不生,咳喘不作 病理举例:慢性支气管炎 证候:①辨证:以动则气短、气喘、痰量多、腰酸肢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滑润、脉细为特点②病机:肾主纳气、助肺以行其呼吸,肾虚则吸入之气不能经肺下纳于肾用气短语怯;气喘、呼吸不能衔接、动则气喘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酸肢软,头昏耳鸣,夜尿频多阳虚生内寒,故身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均为肾阳虚之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