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文字资料3----------------社会认知【理论依据】视频:5个视频(认知3---7)教材:《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社会认知,220页----258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教程,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129页---137页【考点】一、认知涵义:对他人(事)进行判断,通过评价进而对他人(事)留下印象一)判断1、如何判断(判断依据):利用信息进行判断⑴信息内容:一个人的外表和行为 ⑵信息整合: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整合方法:︱加法法则:仅考虑优点 {平均法则:优点减去缺点除以个数 ︱加权平均法:对某一个信息特别重视2、判断内容:①工作方面(智力水平);②社交方面(人际)3、判断特点:持续时间很长(印象很深)4、判断准确度:两个误差⑴一致性原则:对他人判断常出现一致性倾向当认为一个人是好人时,那么他的其他品质也与这个判断是一致的如果出现矛盾品质,人们就会对信息进行重新安排(如歪曲)以减少不一致性反之亦然⑵积极评价偏见:积极评价要多于消极评价★偏见5、判断过程:归因二)评价遇到一个人的最初阶段,头脑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活动是:对这个人进行评价。
★印象评定的三个维度:︱评价维度: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最基本维度) {力的维度:强有力与弱 ︱活动维度:主动与被动三)印象二、认知方式:图形—背景原则1、寻找意义:一个信息意义对形成判断(印象)的作用当得到一个人的信息时,要将信息放在一定的背景下,以便得出较有意义的判断(印象)2、突出性:人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突出的人或事上,这种倾向被称为“图形—背景原则”即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图形上而不是背景上因为图形比背景突出3、消极评价影响:一个人消极个性给别人印象要比积极个性影响大积极影响易改变而消极印象不易改变因为积极评价较常见属于背景;消极评价属于图形三、认知组织形式:图示加工(一)分类倾向1、分类方法按照原形和实例进行分类原形:与个性类型有关的各种品质的抽象代表实例:一个个性具体例子例如,篮球运动员,想到个子高,这是原形;姚明,篮球运动员,这是实例)2、分类作用节省时间(二)图示加工1、图示对知觉的一种较复杂的组织形式一个图示是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觉大学生就是一个图示)2、图示种类①个性图示各种品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图示。
一个人幽默想到其开朗乐观)②角色图示教师角色)③定型图示群体,如山东人豪爽)④事情图示去看电影,找座位)3、图示加工特点(作用)①帮助回忆②填补信息空缺护士,该是③影响信息加工速度④对未来期望博士生未来)四、认知理论(一)思维捷径:认知法则1、代表法则当把所得到的信息与图示相比较,并判断这个信息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图示猜属于哪个职业?用的就是代表法则)2、可得法则某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发生频率)同样事情,不同人、不同环境,对此事发生可能性不样,如考试作弊人数多还是少?医生认为生病人多;法官认为打官司人多)3、参照法则当某一有关数据存在时,根据它推测另一个数据通常以自己为参考点,如回家坐火车,你知道大概几点走,用的就是参照法则)(二)社会推论中的理智行为假设与预先期望【理智行为假设】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希望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或者作出聪明的判断,应该对有关信息进行认真的符合逻辑的考虑预先期望】由于预先期望的存在,更会去注意收集与预先期望一致的信息,忘记收集全面信息〓总的来说,人们在认知(判断)时,很少是按照理智行为假设去工作,而是受到预先期望的控制三)通过情绪对他人的认知1、情绪识别一般表现在七个方面: ︱高兴(愉快) ︱惊奇︱害怕情绪连续体{悲哀︱愤怒︱厌恶(轻蔑)︱兴趣(注意)2、情绪表达 ︱距离︱语言沟通 ︱手势情绪表达渠道︱ ︱可见渠道:{︱ ︱ ︱目光接触 ︱非言语沟通 { ︱面部表情 ︱ ︱副语言渠道:音调、强度等〓沟通三个渠道:语言、可见、副语言。
3、欺骗(言语与非言语矛盾)人们即使能够在语言上成功地撒谎,但谎言可以从非言语线索中暴露人们更注意自己正在说什么,而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在做什么撒谎者常常通过焦虑、紧张、不安等副语言表达背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