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30KB
约11页
文档ID:274609942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1/11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一、日积月累,运用自如 (18分) 1、音形天地 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卓越 祈祷 姹紫yān 红 juàn 恋 2、名句回放(8分) ① ,家书抵万金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 ,乌蒙磅礴走泥丸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⑦僵卧孤村不自哀, ⑧红军不怕远征难,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觉:(3分)①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2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两次用火碱和硫酸损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据这位大学生自称,是为了证明“熊的嗅觉敏感,辨别东西力量强”这句话的正确性。

2月24日,刘海洋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② 刘海洋在中学里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光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而且热心班集体的事情,学校曾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三千多名学生中只有他穿着打补丁的校服③ 刘海洋的母亲说:“他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到大四了,裤衩、袜子都是我给他洗的④ 刘海洋拥有两个书柜好几百本书,但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一共不超过30本,其他都是数理化 4、牛刀小试 下面是某学生的作文片断,请按要求修改三处划线的语句。

3分)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学问,②去开创那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转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脉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第①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 第②处句子搭配不当,应修改为 第③处“转变模样”这一表述欠详细生动,宜改为 二、阅读之旅(52分) (一) 名篇重读 (15分)《最终一课》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漂亮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似乎很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用心,教室里那么宁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留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用心画“杠子”,似乎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最终一课》) 5、习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表达了先生怎样的用意?(3分) 答: 6、“钟声”已能宣告“最终一课”完毕,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3分)答: 7、“法兰西万岁”两个字用得着用全身的力气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答: 8、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大方激扬的话呢?(3分)答: 9、“最终一课”完毕,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

留意考试时间,不要太多,以80字左右为宜)(3分)答: (二)美文追踪(20分)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 (1)记得那是十二月,当八十年月的最终一页马上翻过的时候,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进修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 (2)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着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奇怪,几乎让他全部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尴尬’……” (3)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这位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4)我说:“概括地讲,先生,我写我情愿写的东西 (5)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6)教授弯起右手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7)我说:“我坦诚地告知先生,我的首长发他情愿发的东西 (8)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了竖大拇指 (9)教授两手插入裤袋,扬起头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10)班上当即冷场我看看教授的脸,那脸,大局部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正视着那张脸,渐渐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晰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生疏 (11)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解释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来自北京中国?” (12)窗外,雪花悄悄地飞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凝固的寂静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都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13)“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斩钉截铁地说立刻,教授和很多同学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同学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渐渐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14)教室里响起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15)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过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16)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不笑,而是接过我的话头连续问:“您是否知道,邓小平先生准备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呢?” (17)“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的设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台湾问题临时还不是最重要的 (18)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伸展开来:“在您看来,目前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 (19)“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 (20)教授挪了挪身子,坐好,依旧对我穷追不舍:“我实在情愿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晰这一点 (21)我突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光戳着这个刁钻奇怪的教授我挺起胸膛,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22)教授倏地站起身,离开讲台向我走来。

我这才发觉,他的眼睛很光明,笑容很绚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一般通的中国人是如何对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23)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不约而同地说:“一起喝杯咖啡好么?”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0.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 年12月,地点是 国巴黎十二大学2分)11.有人认为第(3)自然段插入对教授的介绍与全文的中心无关,应删去,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第(15)自然段中,“海峡上搭起桥来”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 。

2分) 13.对话时,答问要机敏,要有针对性,也要留意双方的身份试以(13)自然段中“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为例,说明“我”的答问好在哪里3分) 14.对教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件事,你有何感想? (3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