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5页
文档ID:441470046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_第1页
1/5

诗歌教学参考资料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义,分为以下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这五类启示义,以它们依赖宣示义的程度,构成一个系列双关义与宣示义关系最密切,双关义两个意义一个就属于宣示义情韵义是附着在宣示义之上的各种诗的感情和韵味,它不能离开宣示义单独存在象征义,有的附着在词语的宣示义上,有的在整句诗或整首诗中深层义可以含蓄在词语中,但多半含蓄在全句或全篇中言外义既不在词语中,也不在句子中,而是在字句的空档里,即所谓字里行间的“行间”它虽然并未诉诸语言,但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双关义在一般场合下,使用语言的时候,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而排斥它的其他意义,以避免发生歧义而双关却是让两个意义并存,读者无法排斥掉其中任何一个双关义可以借助多义词造成例如,“远”有两种意义:远近的“远”,表示空间的距离长;久远的“远”,表示时间的距离长《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远”字,就可以作这两种不同的解释,或者两方面的意思都有关于这个“远”字的双关义,朱自清先生在《诗多义举例》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用碧玉形容柳树,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这是碧玉的第一个意思碧玉还有另一个意思,南朝宋代汝南王小妾名叫碧玉,乐府吴声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可以想象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这是碧玉的第二个意思碧玉这个词本来就有这两种意思,而在这首诗里两方面的意思似乎都有,这就造成了多义的效果又如,“虚室”这个词,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两次用到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前一个“虚室”与“户庭”对举,后一个“虚室”与“荆扉”连用,可以理解为虚空闲静的居室然而,“虚室”又见于《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陶渊明所说的“虚室”又是用《庄子》的典故,指自己的内心而言在陶诗里这两种意思都有,造成多义性双关义还可以借助同音词造成,南朝民歌里有大量这类例子,如以莲花的“莲”双关爱怜的“怜”,以丝绸的“丝”双关思念的“思”。

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阴晴的“晴”双关爱情的“情”,也属于这一类情韵义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经过无数诗人的提炼、加工和创造,拥有众多的诗意盎然的词语这些词语除了本身原来的意义之外,还带着使之诗化的各种感情和韵味这种种感情和韵味,我称之为情韵义情韵义是对宣示义的修饰词语的情韵是由于这些词语在诗中多次运用而附着上去的凡是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一见到这类词语,就会联想起一连串有关的诗句这些诗句连同它们各自的感情和韵味一起浮现出来,使词语的意义变得丰富起来而这种种丰富的情韵义,往往难以用训诂的方法予以解释,也是一般词典中难以包括的例如“白日”,除了指太阳以外还带着一种特殊的情韵曹植说“惊风飘白日”(《箜篌引》);左思说“皓天舒白日”(《咏史》其五);鲍照说“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学刘公幹体》其五);李商隐说“白日当天三月半”(《无题》)白日”这个词有一种光芒万丈的气象,用白形容太阳的光亮,给人以灿烂辉煌的联想盛唐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开头的“白日”二字和诗里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正相吻合。

这首诗所写的景色是日落黄昏时的景色,但丝毫也没有黄昏时分的萧瑟、暗淡和朦胧,而是给人以辉煌灿烂的感觉诗里激荡着对于光明的留恋和追求,是那一轮当空四照无比辉煌的“白日”,渐渐地隐没于山后了,所以要“更上一层楼”,追上那将要隐去的白日,追回那光辉壮丽的时光此中的意味是何等深长!“绿窗”,意思是绿色的纱窗但是它在诗词中另有一种温暖的家庭气氛,闺阁气氛如刘方平的《夜月》:“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李绅的《莺莺歌》:“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温庭筠的《菩萨蛮》:“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韦庄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苏轼的《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拾翠”,意思是拾取翡翠鸟的羽毛,古时以为饰物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很简单可是在诗词里,“拾翠”却是一个饱含着感情和韵味的词语这个词最早可能见于曹植的《洛神赋》:“尔迺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写的是一群女神在水边的活动她们的美丽,她们的风采,她们那种飘飘然的仪态,通过采珠和拾翠等活动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此后诗词中出现“拾翠”这个词,便常常和年轻美貌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和水边绮丽的风景联系在一起,和美好的回忆联系在一起,令人产生怀念和向往之情。

如杜甫《秋兴》其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是对安史之乱以前长安的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回忆孙光宪《八拍蛮》:“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张先《木兰花》:“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李甲《帝台春》:“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写妇女春日在水边的嬉游,也很有气氛 “凭栏”“倚栏”,意思是依靠着栏杆,但是诗词中用“凭栏”“倚栏”,却有多种意味,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抑郁愁苦,或悲愤慷慨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闻君亦多感,何处倚栏杆?”正说明倚栏或凭栏是一种寄寓感情的方式,而这两个词也随之染上了浓郁的感情和韵味如李璟《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冯延巳《鹊踏枝》:“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姜夔《点绛唇》:“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些诗句中的“凭栏”都是和某种激动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又如,“板桥”就是木板桥,却比“木桥”更有诗味儿刘禹锡《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板桥”这个词也有一种特殊的情韵,换成“木桥”就索然无味了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诗歌语言的情韵义是由于诗人反复使用而逐渐涂上去的这种情韵在诗里所起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词语原有的意义更重要,它可以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使诗的含义更加丰富饱满象征义象征义专指那些用象征的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有的附着在词语的宣示义上,有的并不在词语上,而在整个句子之中或整篇诗歌之中象征义和宣示义之间的关系是指代与被指代的关系,宣示义在这时往往只起指代作用,象征义才是主旨之所在象征义有两个特点:一、用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义;二、用客观的事物象征主观心理和情绪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美人香草象征理想,等等有些词语由于反复使用,已经有了固定的公认的象征义,如:“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本是写实,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篱下种着菊花因为陶渊明是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又特别喜欢菊花,在诗里屡次咏菊,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所以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便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一提“东篱”,就让人想起那种远离尘俗的、洁身自好的品格因为“东篱”有了这种象征意义,后人写诗的时候写到篱笆,便常常说“东篱”,似乎“西篱”“南篱”“北篱”,都缺乏诗意了。

如刘眘虚的《九日送人》:“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苏轼的《戏章质夫寄酒不至》:“漫绕东篱嗅落英李清照的《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新亭”,由于《世说新语·言语篇》里记载过一个“新亭对泣”的故事,所以“新亭”这个普通的地名也就有了一种象征义,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刘克庄的《贺新郎》:“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除了公认的象征义,还有属于个人的象征义,这是诗人临时创造出来的,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如陶渊明诗中屡次出现的“归鸟”象征着他自己的归隐王士禛的名作《秋柳》组诗,其一以南京白下门的秋柳寄托故国之思,“他日差池春燕影,祗今憔悴晚烟痕”的秋柳,遂亦具有象征的意义这类象征义都是诗人自己的创造,因为个性色彩很浓,所以比较难懂李商隐的诗因为较多地用了这种个人的象征,所以显得朦胧例如《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这首诗是李商隐22岁时所写的,当时他在兗州观察使崔戎幕中掌书记据《竹谱》注,兗州附近出产一种竹笋,味最美,是难得的佳肴这首诗就以初生的嫩笋为象征,表现了一个壮志凌云的青年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那初出林的鲜嫩芬芳的竹笋本来有希望成为一棵凌云的大竹,可惜在它还幼小的时候就被采来吃掉了皇都应有无数水陆的美味,怎么还忍心剪伐这幼小的竹笋呢!冯浩注曰:“《竹谱》云:‘般肠实中,为笋殊味’注曰:‘般肠竹生东郡缘海诸山中,有笋最美’正兗海地也冯注“陆海”,引《汉书·地理志》:“(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据冯注,此二句意谓:皇都陆海亦有无数竹林,何须剪伐此兗海之竹?然兗海之竹既不应剪,陆海之竹岂应剪乎?细绎义山诗意,凡竹之笋皆不忍剪何焯批曰:“陆海,言陆地海中所产之物也”,近是白居易《轻肥》:“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陆海”犹“水陆”义山意谓:皇都多有水陆所产各种珍肴,岂忍剪此幼笋食之耶?般肠笋既然味最美,必进贡皇都,故有此感慨深层义深层义隐藏在字句的表面意义之下,有时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如欧阳修《蝶恋花》的最后两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

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无非是写三峡水流之急,船行之快,是一首咏山水、纪行旅的诗我们还可以引《水经注》写三峡的那一段文字来印证但是诗的意思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不过是把《水经注》改写成为一首诗而已,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了这首诗还有更丰富的意思,那就是表现了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和喜悦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走到三峡,遇赦返回的时候写的正因为不久之前有逆水而上的艰辛,所以遇赦归来顺流而下才格外感到轻松和喜悦这种感情,诗里没有直说,而是以轻快的节奏流露出来的除此之外,我感到诗里还有一种惋惜与遗憾的感情上三峡的时候,李白大概没有心情欣赏周围的景色当时他写过一首《上三峡》,诗里说:“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如今他遇赦返归,顺着刚刚走过的那条流放路,重又泛舟于三峡之间,他一定想趁这个机会饱览三峡的壮丽风光可惜他还没有看够,没有听够,没有来得及细细领略三峡的美,船已飞驶而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喜悦之中又带有几分惋惜和遗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

深层义在以下几类诗里比较丰富:第一类是感情深沉迂回、含蓄不露的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字面上看,“落花时节”是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但它还有更深的意思李龟年当初是红极一时的音乐家,经常出入于王公贵戚之门如今他流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