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骨鱼怎样养殖

工****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35KB
约3页
文档ID:555769974
黄骨鱼怎样养殖_第1页
1/3

黄骨鱼怎样养殖黄骨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所属种类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

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

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黄骨鱼的作用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 宜: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宜食;小儿痘疹初期宜食。

忌:据前人经验,因黄骨鱼为发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者,乳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忌食或谨慎食用 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