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毕业设计(论文)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铝铁(PSAF)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0.02KB
约46页
文档ID:477211127
毕业设计(论文)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铝铁(PSAF)_第1页
1/46

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本科论文摘  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聚硅酸类混凝剂的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以水玻璃、硫酸铝、硫酸铁为原料,制备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铝铁(简称PSAF),并对该混凝剂的混凝除浊效能及对印染废水的脱色效能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从而为聚硅酸类混凝剂的工业化生产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在酸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优化了聚硅酸的制备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硅酸的聚合反应过程中pH值、二氧化硅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聚合过程中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硅酸制备聚硅酸铝铁混凝剂研究(Al+Fe)/Si摩尔比、Al/Fe摩尔比、搅拌时间、投加量等因素对模拟悬浊水样的除浊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硅酸铝铁混凝剂具有优良的混凝除浊效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对活性染料模拟水样、分散染料模拟水样均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对活性染料模拟水样的脱色率最高可达88.48%,对分散染料模拟水样的脱色率最高可达80.84%,与硫酸铝、三氯化铁、聚硅酸铝、聚硅酸铁相比,聚硅酸铝铁有较好的混凝除浊脱色效能关键词:聚硅酸,聚硅酸铝铁,印染废水,混凝Abstract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polysilicate complex coaulantwere reviewed.The polysilicate aluminum ferric(PSAF)was prpared by using water glass,aluminium sulphate,ferric chloride as raw materials;the viscosity as controlling parameter.Coagulation property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turbidity removaland the decorization of dye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reactive red and disperse brilliantblue dyes,which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SAF’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being used actually.Polymerized silicic acid was prepared under acidic conditions.The processes for thepraparation of polymerized silicic acid were optimized,and the viscosity was used as thekey indicator of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polymerized silicic acid.The influences oftemperature,pH value,SiO2 concentration,and different acidifiers on the viscosity were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PSAF with high efficiency was prapared by using self-made polymerized silicicacid,and the processes of PSAF were optimized.The(Al+Fe)/Si mole ratio,Al/Fe moleratio,the viscosity of polymerized silicic acid,aging time,dosage,pH value on turbidityremoval and dye decorization were studied.The result showed that:PSAF had excellent coagulation property on the turbidityremoval;for the synthetic reactive red and disperse brilliant blue dye wastewater,the use ofPSAF could achieve 88.48%and 80.48%of dye removal efficiency in appropriateconditions,respectively.PSAF were evaluated with comparation of different coagulantssuch as aluminum sulfate,ferric chloride,polysilicate aluminum,polysilicate ferric.ThePSAF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icient on turbidity removal and dye decorization than thosecoagulants.Key Words:polymerized silicic acid,polysilicate-aluminum-ferric,viscosity,printing anddyeing wastewater,coagulation- 1 -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 1Abstract 2引  言 11 绪论 21.1 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1.1.3 絮凝条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1.1.4 微生物絮凝剂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21.3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51.4 本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61.4.1 制备及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错误!未定义书签1.4.2 通过实验确定产絮凝剂微生物的最优培养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1.1 菌种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2.1.2 实验仪器、药品及培养基 72.2 分析方法 7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富集培养 错误!未定义书签2.2.3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2.2.4 微生物絮凝剂的筛选实验 132.2.5 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 142.2.6 结果与分析 273 微生物絮凝集剂的应用研究 283.1 对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 283.1.1 不同发酵液的量对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 283.1.2 不同的絮凝时间对除浊效果的影响 303.2 结果与分析 324 微生物的鉴定实验 334.1 各种鉴定培养基的制备 334.2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的测定 334.2.1 革兰氏染色 334.2.2 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334.2.3 微生物需氧性的测定 334.2.4 微生物固氮能力的测定 344.3 微生物的生化特性的测定 344.3.1 甲基红实验 344.3.2 接触酶实验 344.3.3 明胶化实验 344.3.4 纤维素分解实验 344.3.5 水解淀粉实验 344.3.6 产硫化氢实验 354.3.7 糖发酵实验 354.4 鉴定结果 35结  论 37参 考 文 献 38研究成果 40致  谢 41- 1 -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本科论文引  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

水资源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水体污染破坏了水资源是造成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水环境污染造成饮用水水源水质下降,使得传统给水处理工艺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水质指标的要求国家科技局“十一五”科技规划中特别指出:“要加强水的物理化学处理和新材料、新药剂的开发”在给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前置单元操作技术是絮凝技术,絮凝技术也是给水处理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单元过程之一,它决定着整个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出水水质和成本费用而决定絮凝效果的关键在于絮凝剂的品质因此,开发新型絮凝剂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我们致力于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机理研究主要是考虑到: l.聚硅酸是由水玻璃活化而来,其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无毒性、吸附能力强,长期以来在水处理中一直作为助凝剂使用,但聚硅酸易凝胶而不能长期保存;2.铝盐絮凝剂水解速度慢,电中和能力强,絮体大,除浊、脱色性能好,但其絮体沉降速度慢,出水残余铝含量高;3.铁盐絮凝剂原料价廉易得,絮体沉淀速度快,无残留毒性等,但水解聚合反应速度快不易控制所以依据协同增效原理将三者结合起来,聚硅酸的加入提高了絮凝剂的分子量,铝盐、铁盐的加入延长了聚硅酸凝胶时间,增强了产品的稳定性,从而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

所以三者的结合将有助于提高药剂的絮凝能力、降低制水成本、减少处理后出水的剩余铝含量本论文在进一步完善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絮凝性能、结构形貌、铝铁的分布形态、铝铁水解一聚合过程及絮凝机理的研究本研究将为聚硅酸金属盐类絮凝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基础1 绪论1.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no嗯anicpolymericFlocculant,简称IpF)是20世纪60年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絮凝剂由于这类药剂比传统药剂具有适应性强,无毒,并可成倍提高净水效能的特性,因而在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并已逐步发展成为水处理絮凝过程的主流药剂目前,在日本、俄罗斯、西欧、中国都已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应用PIF的发展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铝盐、铁盐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一种或多种阴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研制出新型絮凝剂;二是依据协同增效原理将铝盐、铁盐与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复合共聚,制成新型絮凝剂[]l在我国已逐步形成铝系、铁系、铝铁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2],并有广泛的应用1.1.1铝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自20世纪初,在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就陆续有化学家研究铝的碱式盐,不少人在实验室用各种方法制造了碱式铝盐,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和特性,先后提出了“碱式铝”、“轻基铝”、“络合铝”、“氧化铝溶胶”等名称,并发现这些制品比普通铝盐有更高的絮凝能力。

0.Lnagkpo等人于1910年介绍了碱式硫酸铝的一些实验室制备方法,GH.Baliy等人于1920年介绍了用金属铝和盐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方法,同时在给水处理方面也逐步发展了铝盐溶液形态研究在美国,医药、化妆品、高级柔皮等方面很早就应用了聚合铝类产品,1965年的生产量就达数万吨,但在七十年代才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中在日本,前田捻提出了几种碱式铝盐的工业制造流程,并用小批量制品进行了半生产试验,肯定了其优良的絮凝性能,同时也逐步实现了产品的工业化和商品化,八十年代,聚合铝在日本的生产和应用达到鼎盛时期[3]我国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聚合铝的,1964年和1969年先后进行了“碱式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