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编)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4.55KB
约42页
文档ID:237008983
(编)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第1页
1/42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O O六年九月1/40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 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1.0.3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 下,尽可能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冃的1.0.4评价绿色建筑吋,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 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 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术语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牛的建筑2.0.2环境特征值建设区域内前后环境特征值,通过建设前后建筑密度、绿化率、水体密度、 透水地面比率等指标计算2.0.3 可再牛能源 renewable 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牛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牛物 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全装修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 牛问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简称全装修2.0.5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 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2.0.6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牛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3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室 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3.1.2在建设前,建设方应制定绿色建筑的实施方案,对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技 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用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并有相应论证报告3.1.3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应按木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 进行过程控制,并有相关文档3.1.4在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方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进 行评价申报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 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 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322绿色建筑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的 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 3.2.2-1> 表 3.2.2・2 确定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 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按原比例调整 确定表3.2.2-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等级一般项数(共36项)优选项数(共14项)节地与 室外环境(共8项)节能与 能源利用(共5项)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共5项)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共6项)室内环境质最(共6项)运营管理(共6项)★423324—★★5344353★★★6455465表322・2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39项)优选项数(共15项)节地与室 外环境 (共6项)节能与能源 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 源利用 (共5项)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共7项)室内环 境质量 (共6项)运营 管理 (共5项)★343534—★★4646456★★★5857L 06103.2.3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 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4住宅建筑4.1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丄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4丄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氨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4丄3住区容积率、小套型比例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规定4丄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4丄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 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4丄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inf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丄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 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一般项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亨 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 定4.1.12建设区域内前后环境特征值不小于120% o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 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n?绿地上不少于10株乔木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 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o4.1.16住区菲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 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o优选项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诃4.1.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 标准4.2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 准的规定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 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424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一般项425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 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26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4.2.7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吋,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 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 一个等级428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 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吋或光电控制429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优选项4.2.10采暖和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o 4.2.1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4.2.12太阳能设施与建筑一体化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4.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3・3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4.3.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釆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项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而旳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 加雨水渗透量43.7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牛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4.3.8绿化灌溉采用节水高效灌溉方式4.3.9采用雨水集蓄及利用技术4.3.10非自来水利用率不低于10%优选项4.3.11非自来水利用率不低于30%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4.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4.4.3住区全装修比例不低于总户数的30%o4.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一般项4.4.5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4.4.6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4.4.7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吋产牛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 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4.4.8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 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4.4.9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4.4.10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牛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 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优选项4.4.11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4.4.12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4.4.13采用新型结构体系:钢、复合木结构以及适合工业化牛产的结构体系等4.4.14采用预拌砂浆4.5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4.5.1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 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4・5・2卧室、起居室(厅人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A),夜间不大于35 dB (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o 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 沿街时不小于30dBo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

4・5・5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氯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一般项4・5・6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 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丄卫牛间时,至少有1个卫牛间设有外窗4・5・7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而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4.5.9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 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