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偏误偏误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1、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分析: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分类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分析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公交车”被省略的时候: 我等三个小时了 (此时“了”在句尾)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我的家乡很少下雪分类: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 :副词的用法 局部性偏误:反义词辨析不清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副词的不了解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分析:分析:“很多”和“很少”表面上是个意义对立、用法相同的两个词语,只要能用“很多”,就可以按相同的用法使用“很少”.但这是一种误解. (1)这两个词真正对立的情况只有做谓语的时候: 商店里的顾客很多/很少. (2)做定语时用法上就有些不同了: 屋子里有很多人.(很少×) 屋子里只有很少的人.(“很少”一般要带“的”) (3)“很少”是个副词,表示不经常,跟“经常”构成反义词,而并不跟“很多”构成反义词,因为“很多”没有副词的身份: 我很少/经常逛商店.(很多×) “很少下雪”中的“很少”就是副词,若想说相反的意思,只能说“经常下雪”,却不能说“很多下雪”.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分类: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分析: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的,“书”归“我”所有;(2)是存在句,表示某个地方存在着某个东西——桌子上存在着两本书.两个句子最重要的区别在于(1)的主语是拥有者,(2)的主语是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北京、中国、外面、旁边等)或者是“名词+方位词”(桌子上、屋子里、树下、房后等). 你句子中的“书包”不可能是书的拥有者,只能是处所,但你没用“里”.5、我们正在公园散散步呢 我们正在公园散步呢分类: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动词的重叠式 局部性偏误:动词的重叠式和一般式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动词的重叠式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分析:分析:“散散”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示尝试、短时、轻微等意思.在这个句子里,“散散步”应该是表示短时间地散步.然而,短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而“正在”是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可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