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毛笔书法笔画书写规律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一)楷书的五个基本点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相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种斜点,这个点应接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洁,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种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似,是为保证下边沿整洁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洁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种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洁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
右下部斜点稍大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此种措施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当作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当作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当作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当作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环节接着下笔的起笔环节),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存“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这种措施的核心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节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3、折钩的书写规律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似,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环节书写,但是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环节书写更合理,由于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同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并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4、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余一种拐角,因而特别难看,因此要用“弧”替代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
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附:折钩类笔画写法要点图表三、起笔、行、收笔规律笔画是构成中文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一方面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同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足阐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中文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如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1、起笔规律:点、带、转合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因此教这种写法是以便学生后来学习行书(见图3 —1)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节)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规定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转:是为了调节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规定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由于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本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同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步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规定为止以上只是以横为例阐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他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2、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三步完毕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步规定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导致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迈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3、收笔规律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措施:(1)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状况,越要反弹提起),由于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干圆满完毕收笔因此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核心一步这里我用一种“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仍然要用一分笔轻折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毕“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2)露锋收笔:弹、倾、踢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似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但是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持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随着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徐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迅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
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美丽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干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附:基本笔画写法要点示意图表四、笔画接笔规律(一)相接法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措施像木匠接榫头同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措施为相接法中的重点技巧,由于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体现书法的较高层次的美掌握这一措施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3、相交法:两笔画互相穿插交叉这一措施较为简朴不需专门练习二)相离法两笔画互相分离,但笔断意连诸多人只注意笔断,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故意连的笔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没有凝聚力,缺少整体感这一措施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旨在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踌躇迟疑五、粗细平衡规律(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因此要写粗二)长细短粗。
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视这一规律不是长短同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干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获得视觉平衡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称于房梁,竖相称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由于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六、重画变异规律(一)重横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二)重捺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斜捺外,其他皆写成反捺,由于这样写才干突出主题笔画,使整个字主次分明古人讲的“字无两捺”就是这个道理三)重折变异规律:一笔画或一种字中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这样才干破除单调,刚柔相济如横折折撇、横折折钩、竖折折钩以及“马”之类的字四)重钩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似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大小之变化;七、主笔优先规律诸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由于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因此写楷时犹如布算。
要想把楷书写得有气愤,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重要途径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种字只有一种主题笔画,其她笔画皆为附属笔画附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附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某些因此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克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长横作地载长横作腰横八、斜捺作主笔的组合规律(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否则难以体现捺主撇从的关系;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并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因此看起来像实接关系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1 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2 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3 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措施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
因此“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三)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