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汉语第三章: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概要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40.50KB
约71页
文档ID:137606907
现代汉语第三章: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概要_第1页
1/71

第三章:汉字形音义的关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和掌握汉字形音义关系的六种主要类型:同源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同形字;繁简字 二、自学要求 了解右文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内容 1、同源字;2、假借字; 3、古今字;4、异体字; 5、同形字;6、繁简字四、教学重点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 五、教学难点 同源字;同形字 六、思考与练习 简述汉字形音义关系的主要类型导学,本章的内容有二节:汉字的形义关系,汉字的形音关系全面介绍汉字字形与字义和字音的关系及其有关知识学习本章要求要有历史发展的观念,正确理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掌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有关知识及汉字的各种变音情况汉字从所其使用符号的作用来定性,是意音文字; 从起所表示语言结构的层次来定性,是语素音节文字 大多数汉字,特别是早期汉字的构形,与词义或语素义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词义是汉字构形的主要依据,字的构形是以体现词义为目的的相当多的汉字,特别是后期汉字的构形,也力图体现所记语音,构形在体现词义的同时,还要以语音为依据因此汉字的形音义是互相联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形、字音、字义的演变,彼此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下面我们分二节来谈谈有关问题第一节汉字的形义关系,汉字记录汉语,是通过托词义于字形,以构形体现词义来实现的 一个词义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字形,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种形体,即一种写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和汉语词义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同义异字,同词异字,同字异词的现象非常普遍,给阅读古书增添了不少困难古书中常见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就体现了汉字词义关系的复杂情况,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古今字,古今字是一个传统训诂学术语,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孝经家部分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一字表一词,,词义引申,新词产生,,一些汉字往往被用来兼表新的词义或新词,,1、为了区别新旧词义或新旧词 2、为了减轻原有汉字的负担,,以原字的形体为基础,或增加偏旁,或改变偏旁,另造一个新字,,古今字,“昏”本义是“黄昏”,婚姻,诗经中无“婚”字,黄昏义、结婚义都用“昏”字表示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晢晢昏”表示黄昏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昏”表示结婚。

因为婚姻的“婚”是常用的生活词汇义,为了区别于黄昏的“昏”,便以“昏”字为基础,增加偏旁“女”,另造一个“婚”字昏”和“婚”就是表示结婚义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的关系,古今字从形体结构上看,一般都有相承的关系 古今字从意义上看,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多数的古今字,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一个意义 古今字从语音上看,联系也很密切,古字和今字或者音相同或者音相近有的今字是在古字上增加形符,以古字为声符:止趾 莫暮 益溢 正征 有的今字是在古字上增加声符,以古字为形符:至到 自鼻 网罔 晶曐(星) 有的今字是改换古字的形符,利用古字的声符:杭航 諭喻 偃堰 滑猾 有的今字是对古字略加增损或稍加改变刀刁 不丕 大太 气乞,有的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本义 或國(国) “或”本义为邦国,后引申又表区域,假借又表疑惑和不定代词“有的”,故造今字“國”表邦国 要腰 “要”本义为身腰,后引申又表示中间、半路拦截、要挟、威胁、需要、想要、重要、关键等,另造今字“腰”表身腰 然燃 “然”本义为燃烧,后被假借表示指示代词“这样”和连词“然而”,另造今字“燃”表示燃烧 草皁(皂) “草”本义为皂斗,即可用作黑色染料的栎实,后被假借表示草木,再造今字“皁(皂)”表示皂斗。

有的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引申义 没殁 “没”本义为沉没于水,引申而又有死亡义,后以今字“殁”分担古字的死亡义 说悦 “说”本义为陈述、解说,后引申而又有言论、学说、劝说、说服、喜欢、高兴等义,再造今字“悦”分担古字的 喜欢、高兴义 禽擒 “禽”本义是鸟兽的总称,后引申而有擒捉义,再造今字“擒”分担古字的擒捉义 景影 “景”本义为日光,引申而有景象、影子等义,后另造今字“影”分担古字的影子义有的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假借义 到倒 “到”本义为至、到达,假借而有颠倒、不顺义,后另造今字“倒”以表“到”的假借义 象像 “象”本义为一种哺乳动物,假借而有肖像、相貌、相似、好像等义,后另造今字“像”以表“象”的假借义 栗慄 “栗”本义是木名和木实名,即栗树和栗子,引申而有坚硬义,假借而有害怕得发抖义,后另造今字“慄”以表“栗”的假借义 辟避 “辟”本义是法律、法度,假借而有君主、躲避、开垦等义,后另造今字“避”以表“辟”的躲避义,,古今字从语音上看,联系也很密切,古字和今字或者音相同或者音相近如:杖仗 错措 反返 田畋 缺玦 徹辙 或國 百陌 古字和今字在语音上出现差异,主要是由于古字一般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时期,今字一般产生于两汉或魏晋以后,其间语音已经有了发展变化,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可以得到说明的联系。

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在古今字的范围问题上,有的人放得很宽,包括了一些通假字和异体字我们认为古今字和后二者的概念不同,它是从历时的角度,而后者是从共时的角度,对形体有分歧的字的不同归类,不能混为一谈在今字尚未产生的时代,古籍作者用该字的古字不能说是通假字,不能以后世所习的字去衡量古书中的字,以为今字才是“正字”或“本字”古今字在音形义三方面都有联系,在音义上并不都完全相同,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分工,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替代,故把一些不具备上述特点的异体字也纳入古今字的范围是不妥当的二.假借字,许慎定义,文献中的两类假借情况,1、某些词义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就是传统六书说中“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此类假借字的假借义与本义的关系,关系1:假借义侵夺了本义的字形;如:“午”本义是捣臼的棒槌,被借表十二地支的第七位自”本义是鼻子,被借表自己、自然、从、由 关系2、有的假借义和本义共同占用字形;如:“翁”本义是鸟颈毛,如山海经西山经:“(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注:“翁,头下毛假借表父亲,如史记项羽本记:“汉王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其中“翁”即为父亲义还假借表老年男子,如辛庆疾稼轩词二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翁” “乌”本义是鸟名,指乌鸦,如诗经邶风北风:“莫狐,莫黑匪乌中“乌”假借表疑问助词“哪” 、“怎么”,如汉代班固东都赋:“子实秦人,乌知大汉之云为乎?”中“乌”关系3、有的假借义分取了本义的异体字形;如:“正”字甲骨文正反无别,“乏”是“正”的异体字,从从止,本义征,即表示人要向到往的地方去后世省变作一横,直到战国时才假借“正”的字形表示乏,以后逐渐以反写的“正”为表乏义的“乏”司”和“后”甲骨文为一正一反的异体字,皆为主持、掌管义的“司”,至金文时代才借表君后义,春秋之后才分化为两字,“后”字专表君后义 关系4、有的假借义后来为表义明确有了专为它造的后起本字,例如:“戚”字本义是一种斧钺类武器,假借表忧愁如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中“戚”表其本义庄子大宗师:“哭泣无涕,心中不戚中“戚”表假借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慼”“慽”采”字本义是采摘,假借表文彩、色彩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中“采”表其本义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中“采”表其假借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彩”假借字与后起本字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

2、另一类是某些词义原先已有为它造的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就是“本有其字,不用其字而用他字”的假借字,即通假 这种假借字,实质上是汉字使用中写了别字的问题根据与本字的字形关系,通假字可以分为有相同声旁的通假字与无相同声旁的通假字两类有相同声旁的通假字,指与本字有相同的谐声偏旁的通假字由于形声字的声符是表示读音的,声符相同的字,上古一般韵部、声母都相同或相近似,所以可以通假,同音替代 如: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中“干”字,本义是盾牌(一说带杈的木棍),在此句中假借表水边、河岸,是“岸”的通假字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中“氣”字,本义是赠送给人的粮食或饲料,在此句中假借表气息,是“气”的通假字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澤中“澤”字,本义为聚水的洼地、雨露,引申而有光泽、恩惠等义,在此句中假借表贴身的内衣,是“襗”的通假字无相同声旁的通假字,指与本字无相同的谐声偏旁,但在上古音中音同或音近,所以可以通假,同音替代 如:墨子公输:“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馀中“圉”字,本义为养马、养马的人,在此句中假借表阻止,是“禦”的通假字,二字在上古都是属疑母鱼韵的字,声韵相同。

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於父母中“翅”,本义是鸟类和昆虫的翅膀,在此句中假借表只有、仅,是“啻”的通假字,“翅”上古属书母支韵,“啻”上古属书母锡韵,二字的声母相同,韵部支锡阴入可对转,故音同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中“信”字,本义言语真实、讲信用,此句中假借表伸展,是“伸”的通假字,“信”上古属心母真部,“伸”上古属书母真部,二字韵部相同,声母心母和书母都属齿音,发音部位相同,故音近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一是古今字在意义上有联系,今字一般只承担古字的一个意项;而通假字和本字在意义上无必然联系,各表一词之义 二是分类标准不同,虽然都是同义异字,但古今字是从历时角度即产生时代的先后来划分的,而通假字和本字是从共时角度即不管产生时代的先后,只就同时存在的两字替换使用而言的通假字与古今字也有交叉,有的通假字与本字,从产生的先后看的确是古今字关系,但今字产生后,一般已形成专字专用、古字不在兼职的局面,却在古今字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该写今字而写古字,该写古字而写今字,又合乎通假字“本有其字,不用其字,依声托事”的特点,不能不说是通假字三. 异体字,定义: 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国语晋语四:“野人举块以与之同样的话语在汉书律历志中为“壄人举凷以与之壄”即“野”的异体字,“野人”这里指农民凷”即“块”的异体字,意为土块野”和“壄” 、“块”和“凷”,形体虽有异,但音义全同,在两部古籍中互换,而语意不变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如下三种情况,1. 六书结构不同或一为象形一为形声,或一为指事一为形声,或一为会意一为形声 鬲(象形)(形声) 刅(指事)创(形声) 磊(会意)磥(形声) 岳(会意)嶽(形声),2. 六书结构相同,而偏旁不同或形符不同,或声符不同,或形符、声符都不同 嶂障 愧媿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 岷汶 邨村视眡 蹟迹,3. 六书结构和偏旁都相同,而偏旁的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旁有繁变或讹变等变异 界畍 够夠 期朞 惭慙 T 示 點点 萅春 吳吴,对于异体字,字典辞书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另立字头,在字头下注明“同某”;一是不另立字头,而在通用的正体下注明某字为异体异体字同音同义,用法全同,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替代,这跟只有某一义项相同的古今字和字义本毫无联系的通假字不同,故不能把古今字,通假字混同于异体字四. 繁简字,繁简字是笔画多少不同,在约定俗成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为简体字或简化字用简体字排版的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仑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中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