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中国现代诗歌流派.doc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8KB
约8页
文档ID:38509092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中国现代诗歌流派.doc_第1页
1/8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现代诗歌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现代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中国现代诗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19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19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1970年代: 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1980年代: 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1990年代: 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21世纪初: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上)【尝试派】1917年2月 《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 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胡适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刘半农 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 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 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 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王统照 周作人 冰心 鲁迅 朱自清 刘延陵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 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 《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 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郭沫若 宗白华 王独清 冯乃超 穆木天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 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 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应修人 汪静之 潘漠华 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 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 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 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早期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 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 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 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现代派/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 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 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现代派 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戴望舒 卞之琳 何其芳 李广田 金克木 冯文炳 林庚 李白凤 苏金伞 冯至 纪弦 辛笛 徐迟 南星 【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 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 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 思考艾青 胡风 田间 彭燕郊 牛汉 鲁藜 绿原 阿垅 曾卓 杜谷 邹荻帆 【中国新诗(包括九叶诗派/九叶诗人)】指 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 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 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穆旦 杜运燮 辛笛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 袁可嘉 杭约赫 【现实主义】泛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

作品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代表诗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刘、张志民等李瑛 郭小川 公刘 张志民 【现代派/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 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 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 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纪弦 杨唤 林泠 羊令野 郑愁予 【蓝星诗社/蓝星诗群】蓝星诗社于1954 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 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 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

蓝星诗群的 代表诗人覃子豪、钟鼎文和后起的余光中、罗门、蓉子等余光中 覃子豪 钟鼎文 罗门 蓉子 周梦蝶 向明 白萩 夏菁 【创世纪】创世纪诗社成立于1954年10 月,由当时的洛夫、张默和稍后介入的痖弦发起,出版《创世纪》诗刊作为"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人,洛夫自1958年写作《我的兽》便开始进入"现代诗" 的创作时期之后,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洛夫完成了总共有64节、600多行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诗坛最具争议的作品痖弦1968年出版了诗 集《深渊》,使他在台湾诗坛赢得了持久不衰的盛誉张默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是在对"超现实主义"进行省思和扬弃,而提出"现代诗归宗--归向中国传统人文 精神之宗"的70年代以后,"乡愁"则是张默这一时期创作最重要的主题洛夫 张默 痖弦 杨牧 辛郁 管管 商禽 叶维廉 【朦胧派/今天派(包括白洋淀诗群)】20 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 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 写作和集会活动早期的朦胧派诗人有食指和黄翔等,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 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因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将他们称为朦胧诗人,又因为大部分朦胧诗 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白洋淀是当年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知青点,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们因家庭的优势容易接触西方的前沿 作品,因此而产生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北岛 杨炼 多多 舒婷 芒克 顾城 食指 黄翔 江河 梁小斌 严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晓青 哑默 傅天琳 【新现实主义】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以《诗刊》、《星星》等官方刊物为主要平台,形成了“新现实主义”诗派,其创作原则包括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对社会和自然忠诚的写作精神等新现实主义主要中坚力量是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等他们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的朦胧诗派几乎平行叶延滨 流沙河 傅天琳 【新边塞诗派诗歌】八十年代昌耀等以《绿风》诗刊为平台形成“新边塞”诗派,以咏唱西部为主。

昌耀 【大学生诗派】指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 大学兴起的前所未有的诗潮,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第一梯队是77、78级大学生诗人,如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 丁当等;第二梯队是79、80级大学生诗人,如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第三梯队是 81、82、83大学生诗人,如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等;第四梯队是84、85、86大学生诗人,如小海、伊沙、中岛、徐江、候马、桑克、戈 麦等而他们的诗歌报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跨校组织的大型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如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1984年创办的《大学生诗坛》,重庆近二十家 大学生诗社文学社1985年3月联合创办的《大学生诗报》,《这一代》(1979),《中国当代诗歌》(1986),《我们》(1980),《现代诗报》 (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二种是各大学诗社、文学社创办的社刊:如辽宁师范学院1979年创办的《新叶》文学丛刊,徐敬亚、王小妮、 吕贵品等主编的《赤子心》诗刊和《红叶》,宋琳、张小波、于奎潮等主编的社刊《夏雨岛》,于坚主编的《银杏》《高原诗集》等几十种。

第三种是大学生校园诗 人自办的诗歌报刊:如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封新成等1982年创办的《回音壁诗刊》及1984年创办的《同代诗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王寅、陈 东东、陆忆敏1982年创办的《作品1号》,北大中文系83级学生臧棣主编的《启明星》文学丛刊,四川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