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哥德巴赫猜想的诞生

洪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4页
文档ID:40519406
哥德巴赫猜想的诞生_第1页
1/4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诞生 (2008 年 01 月 29 日 17:50, SMG《深度 105》,编导:凌健,摄像:李会杰)(《深度 105》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一档品牌栏目,由新华通讯社与 SMG 电视 新闻中心联合制作SMG《深度 105》2008 年 1 月 20 日播出:说旧闻:《哥德巴赫猜想》 的诞生,以下为节目内容 陈景润【演播室 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三十年前,也就是 1978 年 1 月,《人民文学》杂志发 表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时间,陈景润,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瘦弱 多病的数学家,成为全国青年男女的偶像今天的说旧闻,我们就带您揭密《哥德巴赫猜 想》的诞生字幕:1977 年北京】【解说】1977 年秋天,后的中国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人民文学》杂志社的 几位编辑得知,来年春天要举行全国科学大会,他们立即决定召开一次选题会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崔道怡:那个时期根本就把这个(科学)都看成是 “唯生产力论”,等于说没有知识才好,文化都已经成为一片沙漠一片荒芜所以要开这 个大会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这样的话我们考虑是不是我们来配合这个科 学大会,我们寻找一些科学家来写一写,当时这个想法算是很勇敢的。

解说】当时,由于《人民文学》的负责人被停职反省,刊物的日常工作就由这群年轻编 辑分工负责谈着谈着,有人就提到了数学家陈景润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有同志听说一个外国代表团来,我们中央领 导同志接见的时候,他们就提出来,想见中国一位科学家,一位叫陈景润的教授后来当 时中央领导同志就指示科学院寻找这么个人,因为外国代表团说他们看到,他一篇论文突 破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道国际数学界难题陈景润摘下了这个王冠(上的明珠),这样的话 我们说那就找找这个人,肯定有很多故事解说】但是,谁来负责采写呢?大家想到了老诗人徐迟,当时负责报告文学的编辑周明 把打到了武汉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他当时里跟我说,正在他的单位,正在 要办退休手续,他是(浙江)湖州那边南浔镇的人,他说回到老家都去看了房子,准备告老 还乡了,他说如果有这样的任务,太好太高兴了,他说十年我没有动笔,没有写过东西解说】63 岁的徐迟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兴奋之余,对于《人民文学》指定的这个题材和 人物,老作家还有些疑虑一是他觉得数学这门学科他不熟悉更不懂;二是听说陈景润是 个“科学怪人”,这样的“怪人”好采访吗?此外,当时中科院对于陈景润还有着不小的 争议。

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在食堂吃饭,就一个女 同志也是科学院过来就说,你们是来写陈景润的?我们说是她说干嘛写他呢?她很温和 地,也很诚意地说,我们科学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你们干嘛不写他们呢?她说陈 景润在我们这儿是个非常有争议的人,你们写出来以后,不怕社会上来指责你们吗?【解说】陈景润曾经被批判为只搞科研不关心政治,走“白专道路”的书呆子,有人认为, 采写这样的人物,同当时的政治气氛是不大和谐的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崔道怡:这个就是涉及到整个文学创作当时的状况, 要写英雄人物,要突出英雄人物,包括语言上豪言壮语,实际是假大空的东西解说】不过,采访陈景润得到了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毅的支持,此时,他正在协助 邓小平同志筹备全国科学大会一个艳阳秋日里,周明陪同徐迟到了北京西郊中关村的中 科院数学研究所,希望见见传说中的陈景润采访】时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李尚杰:这个人是个怪人一身都是病,还有 肺结核不要跟他接近,接近他麻烦了有人说他不是财迷吗,就是钱抠得很,不吃不穿, 那鞋前边都开了洞了他还在穿棉袄舍不得买到商店里去买,他就买两个棉毛衫,里边 装上棉花,一绷,套头的也甭怎么,随便缝几针就行了。

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李尚杰过了一会儿进来就带了一个小伙子, 那个时候已经深秋了快冬天了,穿了一个棉制服,四个口袋,那个时候还是那种服装,然 后戴了一顶帽子,这个帽子就是过去那种棉帽有两个耳塞,然后冬天把那个拿下来护住耳 朵和脸蛋,陈景润把那个帽子反着,衬衫的领子一个在外一个在里边,非常不修边幅那样 给人印象,脸蛋红扑扑的解说】第一次的谋面,陈景润的朴素和谨慎给他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采访】时任人民文学社编辑 周明:然后他就马上说不要写我,不要写我,写写老前辈, 写写老科学家,写写领导人,他当时说了一串领导人的名字,他那时候讲话就是用报纸的 词,比如他说写写敬爱的邓副主席,写写敬爱的叶副主席,我们那时候报纸都加敬爱(2040)很 可爱的,然后徐迟就笑了,说我不是写你,我来看看你,我来写数学界写科学家,就给他 把这个情绪舒缓一些解说】不过,闲聊之中两人却发现,陈景润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傻”,那样“痴”, 而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科学家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他说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给他发一封信,说 是在芬兰过几个月要召开一次国际数学界的大会,要求他做 45 分钟的关于攻克哥德巴赫猜 想的演讲。

2300 他说我想了好几天,//我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第一条他说,我给他讲 根据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中国人民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第二条他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省,现在国际数委会席位,中国的席位被台湾 占据,如果你们驱逐了台湾的代表我可以考虑出席解说】面对这么一个别具个性的科学家,老诗人徐迟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他渴望着更 深入地了解面前这个人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徐迟悄悄说,周明,我爱上他了,就写他吧 给我连说了两遍了,我就明白这个作家已经被感动了演播室 2】说到陈景润,必然离不开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已经提出来 200 多年 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真正证明它古今中外,无数的数学家为之前赴后 继,只有陈景润,把它证明到了最接近的地步,史称“陈氏定理”,也被称为“封顶证明” ,至今无人逾越在中关村集体宿舍完成【解说】1957 年 9 月,主持中科院数学所工作的华罗庚看到了陈景润的论文《他力问题》, ,欣喜异常的他立即建议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究员当时 24 岁的陈景润 正在母校厦门大学当图书管理员在这之前,他做过几年中学教师,结果被学校解聘,靠 摆书摊为生,内向的性格,加上病弱的体质,陈景润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他惟一痴迷的 就是数学。

来到北京后,陈景润更是把自己的所有心智都贡献给了数学他决定,向哥德 巴赫猜想进军采访】由昆 陈景润夫人: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还敢偷偷地算,所以他这个人你 看他好象胆子很小一样的,不敢多讲话,其实我觉得我他的胆子很大的解说】1742 年,俄国数学家欧拉和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通信中,提出了一项假设:每 一个 6 以上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两位数学家用许多偶 数做试验,都证明这个假设是正确的,但是,却无法用理论的方法来证明它从此这成为 一道数学难题,两百多年来,许多顶尖的数学家都企图证明这个猜想,但是都没有成功解说】1966 年 5 月,陈景润写下了二百多页的长篇论文,成为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人 1973 年,论文在《中国科学》发表,国内外数学界为之震动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关村 88 号集体宿舍三楼,一间六平米的锅炉房里完成的解说】作家徐迟和数学家陈景润成了知心朋友,他去了陈景润出入的图书馆、办公室, 但是,唯有一个地方,他还没有去过--就是陈景润的那间 6 平方米的宿舍除了当时数学 所的党支部书记李尚杰,陈景润从不允许别人踏入这间小屋采访】时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李尚杰:冬天我说你冬天怎么写字?没有暖气, 这个在北京能呆吗?他连鞋都不脱,就依靠一个大灯泡,一百瓦的灯泡,领导给他的。

拿 那个取暖后来墨水都冻上了,就拿铅笔做他吃饭还是用一个茶杯,里面搁一个电热器, 就是一个 U 字型的那个电热器插里头,暖和倒点水,然后书包里头拿出一点挂面来,把挂 面条撅碎了搁里头,也不加盐,也不加酱油,什么都不加,就那么稀里糊涂就吃了解说】陈景润迟迟不肯答应别人造访小屋,李尚杰就给徐迟他们出了一个主意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李书记说那你们如果这样地迫切要求,那咱 们就只能搞点阴谋诡计了,李书记说我进去大概问题不大,你们两个跟着我,跟着我上楼,他在楼上住,上楼以后你先躲在房间背后,我先进去,你们再敲门假装有急事找我,不是 找他,你找他他拒绝解说】就这样,两人闯进了这间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屋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没有地方坐,一张床,他的床铺,一张办公 桌,拐角放两个麻袋,这个办公桌底下还放着碗,没有吃完的剩饭剩菜还在底下,他很刻 苦后来我们就站着说话,我们就观察,徐迟仔细看他,他的桌子堆了很多手稿,书之类 的,桌子就两个胳膊肘这样的地方是干净的,其他一块都是灰尘他告诉我们他有时候就 他床的褥子撩起来,端个小板凳坐这儿来演算,有时候趴在办公桌上演算,有时候在床角 上演算。

解说】陈景润把自己关在这个独立王国里,在最困难的时期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析 但是,薄薄的门墙却不可能每一次都替它的主人挡住外来的风暴:白痴,寄生虫,剥削者, 修正主义苗子,无数帽子扣向陈景润采访】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周明:文革把他打得有一次从楼梯一下滚到二楼, 他就要自杀,他跳下去以后跳到二楼阳台上没有死,很惨的解说】徐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把笔触涉及到对陈景润的迫害虽然, 当时中央关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尚未做出,但徐迟以一个作家的敏锐,痛快 地说出了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懑1977 年底,徐迟完成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主 编张光年的支持下,1978 年 1 月,《人民文学》刊登了这篇报告文学,立即引起热烈反响 读者争相购买,竞相传阅采访】由昆 陈景润夫人:尤其是《人民日报》用了三大版转载这篇文章,这是建国以来 从来没有过的,它起到了一个科学春天来临之前的那种风暴,而且也确实是激励鼓舞了一 代人,因为好多现在包括他们所里的原来的党委书记他们这一拨人,都是当年拿着这篇文 章去考北大清华的,而且当年的数学所的研究生应该是爆满,从来没有过这种空前的状况字幕】1978 年 3 月 北京 全国科学大会【解说】报告文学发表两个月后,全国科学大会在初春的北京举行。

陈景润作为代表参加, 并与邓小平紧紧握手这次盛会重新肯定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科学的春天由此 开启实况】邓小平发言:大意,科技现代化是在四个现代化中最重要的,要做好科学家的后 勤部长演播室 3】1996 年 3 月,陈景润在北京病逝,巧合的是,同年 12 月,作家徐迟也在武汉 去世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唤醒了一群人、一个时代,这也许正是我们重提《哥德巴赫 猜想》的原因2008 年 01 月 29 日 17:50, SMG《深度 105》,编导:凌健,摄像:李会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