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一、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二、 熟悉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三、 掌握预防传染病措施【教学内容】一、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 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蛔虫等二、 传染病的特点:(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1、 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微 生物和寄生虫,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2、 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区别病原体 由宿主体内排出,经过一定途径侵入另一个宿主体内,这一特征称为 传染性3、 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 响下,可表现出以下各种特征1) 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蔓延的特 性称为流行性2) 季节性: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季节的影响,在每年的 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3) 地方性:由于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 传染病仅局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此外,传染病在不同人群(年龄、性病、职业)中的分布,也 属于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 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 于主动免疫,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二)、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尤其以急性传染 病为最明显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之后,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这一阶 段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每种传染病的潜伏 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 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 程2、前驱期:自起病至开始出现该病明显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前 驱期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表现3、 症状明显期:某些传染病在前驱期后进入发展阶段,出现该传染 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这一阶段称为症状明显期4、 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 止,病人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在此期间病人体 内可能还有残余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病原体尚未完全清除,病人的 传染性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食欲和体力逐渐恢复,血清中的抗 体效价亦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 动物。
1)病人 (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2、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 途径,是由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所组成的1)空气、飞沫、尘埃(2)水、食物、苍蝇(3)手、用具、玩具(4)吸血节肢动物 (5)血液、体液、血制品 (6)土壤3、 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二)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四、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1. 对病人的管理:对病人应尽可能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 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对接触者的管理3. 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4. 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二)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三) 、保护易感人群:1.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2.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1) 人工主动免疫(2) 人工被动免疫3. 药物预防【试题】一、是非题1. (V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 传染性的疾病2. (X )在传染病的恢复期,病人的食欲和体力逐渐恢复,血清 中的抗体效价亦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所以病人已经没有传染性了。
二、单选题1.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A)B-自然因素D.病原体A.人群易感性C.社会因素2.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是(B)A.药物预防 B.消毒C.人工主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三、多选题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ABCD)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C.有流行病学特征 D.有感染后免疫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ABC)A.管理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B.切断传播途径D.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