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5)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44KB
约61页
文档ID:106255566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5)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_第1页
1/61

第七章 李清照与 南渡前后词风,,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一、李清照其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我国第一流的女作家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 卒年约七十馀《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诗词文成就皆高,有《漱玉词》今李清照集是辑佚,杂有伪作较好的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父李格非,是著名学者兼散文家,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丈夫赵明诚,历任州郡行政长官靖康之变起,避难江南,在凄凉孤苦中度过了晚年《金石录后序》既是李清照为《金石录》所作的后序,同时也被视为李氏的一部自传该文在研究李氏的生平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意义但该文的写作年代,至今学界未有定论李氏在文末记为“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李清照再嫁之谜,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茶处厚云:‘狠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驵 : 驵(駔) zǎng 好马,壮马:驵俊驵侩 (kuài):旧时马匹交易的经纪人,亦泛指市场经纪人。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盼枯木逢春的李清照掉进了陷阱,后夫竟是贩马贩驴般市侩人物!她进张家后发现:张汝舟卑劣之极他的官职是“妄增举数”骗来迎娶她也不是因爱“才”而是图“财”,是觊觎她的文物珍藏! 图穷而匕首现,张汝舟迫使李清照交出价值连城的金石书画,不给,就拳脚相加!怎么办?一般女人会这样做:嫁鸡随鸡,听命从命,投张汝舟所好,要什么给什么,换得本身安全,忍辱负重,了此残生!,李清照做了当朝女人绝不敢做的事:告发后夫违法行为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 按照宋朝的法律,告发自己的亲人,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狱两年李清照告倒了后夫张汝舟,自己也锒铛入狱,九天后,因翰林学士綦崇礼营救,再见天日…… 一个弱女子,冒入狱危险告发丈夫,太不寻常! 上下千年,滚滚红尘,女子被夫家休弃者如过江之鲫,妻公然公堂告夫并赋“休夫曲”者,几乎绝无仅有!,这桩离婚案恰好显露了李清照的个性光辉,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独立物表,敢在常人不敢下笔的地方痛下笔墨,为人也算封建时代凤毛麟角奇女子:果断坚强,拿得起,放得下,因相爱而结合,一旦认清骗子真实面目,决不姑息迁就、拖泥带水,立即分道扬镳、光明磊落地坚决离婚!,李清照不仅敢做敢为,而且聪明机智,善于斗争。

可以设想:在当时,妻子受丈夫虐待而告官求离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已虐待致死,娘家人告官,仍可能被加上“以尸讹诈”之罪,如果妻子告丈夫欺骗皇帝,那就成了任何贪官都不敢上下其手的案子就必须动真格的,查出实据还要报告皇帝事实正是如此,张汝舟被妻告发“妄增举数入官”,确实经过皇帝亲自过问,下令将张汝舟流放柳州 当年李清照因政治斗争导致新婚夫妇天各一方,没想到几十年后,政治斗争手段倒成了她摆脱婚姻枷锁的有力武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李清照之为李清照,就因她不按常规办事她做了当朝女人绝不敢做的事:告发后夫违法行为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李清照再嫁一事较为说得过去的解释是: 第一,寡妇再嫁在当时是常事,名臣范仲淹就是幼年丧父,母亲将其带到朱家养大,考上官后认祖归宗大理学家朱熹写《荣国夫人管氏墓志铭》时,明白地写明其次女先嫁谁、再嫁谁《癸辛杂识》还记载魏了翁之女夫死再嫁、“人争欲娶之”的轶事李清照守寡,有没有“人争欲娶之”,不得而知,但她再嫁肯定不会有多大阻力第二,夫死无子女的李清照极端孤独,盼望温情,她多情善感,富浪漫秉性,虽年近五十,因从未生育,并不自认是“奶奶”中人就在此时,风流倜傥、口才出众的张汝舟可能做为“酒朋诗侣”来到李清照身边,当面陈述火盆样的钦慕之情,即所谓“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再通过官媒表达明媒正娶的郑重,传达指天画日的婚誓,又做通李清照之弟的工作,李清照终于将鱼目当明珠,认爝火为朝日,欣然再嫁。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盼枯木逢春的李清照掉进了陷阱,后夫竟是贩马贩驴般市侩人物!她进张家后发现:张汝舟卑劣之极他的官职是“妄增举数”骗来迎娶她也不是因爱你的观点呢?,一、 1、以史料为依据; 2、以风俗为参考; 3、以作者个性为参照 二、 不能出于错误的目的,所谓为李清照“辩诬”其实再嫁完全是正常的行为,说其再嫁不是“污蔑”她,用不着“辩诬”李清照虽为女子,却有丈夫气她曾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等诗句,鞭挞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苟安其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也极有气概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二、李清照词,李清照词以靖康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后期家破人亡,受尽劫难,词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风格凄凉压抑,如《声声慢》《永遇乐》等,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 ——韩偓《懒起》,此词一般认为是伤春之作清黄蓼园《蓼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 ‘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 无限凄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之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绿肥红瘦’ 造语清新生动,风韵天然《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杜牧《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又题作《怅 诗》,文亦有不同:“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全唐诗》卷五二四)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

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 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海棠花是一种富贵花,书说,“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 《明皇杂录》: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便有了“海棠春睡”的典故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况的对比,抒发了词人的沧桑之感和家国沦亡之痛南宋刘辰翁《永遇乐》(壁月初晴)词序:“余自已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以抒情见长,情景交融 词以抒情开篇,以抒情结尾,中间以大量笔墨描绘深秋景象,这些景物又都染上了词人的感情色彩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写秋情所抒之情并不隐约委婉,而是激动悲怆,笔力纵姿二、词层层铺叙,线索分明 词纯用赋体,感情随形象的描绘逐渐加深,最后终于形成总爆发从结构上看,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起笔以十四个叠字总括全词,极言内心悲伤,恍然若失 中间分六层铺叙 最后两句总结上述六件可伤心之事,以“愁”字结束全篇,与开头呼应乍暖”两句,是气候寒暖不定,烘托心情不能平静; “三杯”两句,是秋风凄厉,酒难御寒; “雁过”三句,是雁过伤心,因归雁触动了思乡、思夫和亡国之情; “满地”三句,是身心憔悴,无心摘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