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沁水盆地地质概)兄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见图1),盆地总面积436.8km2,煤炭资源量29.16 万t,具有形成煤层气的丰富物质基础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且据 《中国煤层气资源》预测:其煤层气资源量达3.28X10i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 10%左右,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⑼图1沁水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图盆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次级褶曲发育南部和北部 以近南北向褶曲为主,局部为近东西、北东和弓弧形走向的褶皱;中部则以北北东向褶 皱发育为特点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和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集中分布于盆地 西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边缘盆地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划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 炭世地层沁水盆地自下而上钻遇的主要地层有峰峰组(O2f)、本溪组(C2b)、太原组 (C3t)、山西组(P]S)、下石盒子组(P]X)、上石河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和第四系(Q) 等,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层系,3#和15#煤层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3#煤层为局部勘探目的层根据盆地内的构造发育特征、煤层埋藏深度、煤阶分布、煤层气含量变化等特 点,将盆地内石炭一一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沁南富气区、东翼斜 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富气区、西山富气区和高平——晋城富气区[1。
]沁南富气区 总含气面积3630km2,分为樊庄、潘庄、郑庄三个区块Ui]"]研究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位于沁水复向斜南部晋城地区,东临太行山隆起, 西临霍山凸起,南为中条山隆起,北部以北纬30°线为界连接沁水盆地腹部,面积 约3260km2,包括樊庄区块,潘庄区块,郑庄区块等(图2)据已经取得工业产能的 煤层气井资料,计算高产富集区内探明含气面积346km2,地质储量754X108km3[13] 边缘出露地层老盆地内出露较新地层,下古生界在盆地四周出露地表向盆地内部依次 出露上古生界、中生界,盆地中部三叠纪地层大面积出露图2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区块位置图2.2樊庄区块煤炭地质概况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5km处区块南北长18.53〜19.96km 东西宽16.37〜19.27km,面积398km2樊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南部斜坡,总体构造形 态为一马蹄斜坡带,地带宽阔平缓,地层倾角一般为2平均4°左右区内大 型断层不发育,断距大于20m的断层仅在西缘分布,主要有寺头断层以及与之相伴 生的次一级断层,这些断层基本上均为正断层由于研究区位于近南北向沁水复向斜 南部仰起端,区内地层分布具有典型的向斜盆地特征。
区内普遍发育低缓、平行褶皱, 展布方向以近南北方向和北北东向为主,褶皱面积和幅度都很小,背斜幅度一般小于 50m,面积小于5km2,延伸长度在数百至上千米之间,呈长轴线型褶皱(见图2)樊庄区块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且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含量,据估算煤层气 资源量近1000亿m3,具有很高的勘探开发前景该区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矿权登记范围,为近年来沁南煤层气集中热点开发区自1998 年以来,中石油先后在该区钻探了晋试1井5井和晋试井13井共11 口探井(没有晋 试10井)2006年开始大规模开发至2006年底有100 口煤层气井投入生产,至今约 有800 口井投入生产[14]煤层号煤炭储量104t平均含气量 m3/t含气面积/ km2煤层气资 源量 /108m3资源丰度/(108m3 • km-2)3#26136622.44311.19506.600.81415#11574618.10324.93228.720.352小计377112——735.321.166表1樊庄区块主力煤层3#、15#煤层气资源量煤层 号煤层气性等级及资源量/108m3埋藏深度等级及资源量/108m3资源量 级别可靠性 等级富气性 等级5~8m3/t含气8~12m3/t富含气>12m3/t富气<300m浅煤层300~600m中等煤层>600m深煤层3#48.10226.24232.267.80297.28201.52预测储 量可靠储 量富气区15#65.1270,9092.70—98.48130.24小计113.22297.14324.967.80395.76331.76表2樊庄区块主力煤层3#、15#煤层气资源量及级别、等级樊庄区块内主要含煤地层(见表3)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 地层总厚度118.97〜145.75m,平均135.53m,含煤系数8.3%[15]。
太原组为一套滨海 平原环境下形成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自下而上分为三段:一段由灰黑色泥岩、粉 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是本组重要的含煤层段主煤层15号煤发育 于此段,一般厚度为2〜4m,平均3m煤层分布总体东厚西薄,北厚南薄,属较移稳 定煤层;二段由灰一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泥岩、粉砂岩及薄煤层组成, K2、K3、K4灰岩全区稳定,含丰富的腕足、珊瑚化石;三段由深灰色细粒长石石英 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及薄煤层组成;其中9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 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山西组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含煤 沉积,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3~4层煤组成,3#煤是主 要可采煤层,厚度为4〜7m,平均6m,总体呈东厚西薄展布,分布稳定,顶板为泥岩, 平均厚度2.1m[9]15#煤层埋深在350〜850m,大部分区域不超过700m,3#煤层埋深 比15#煤层浅数十米这一埋藏深度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16]其中3#〜15#煤层是区 块内煤层气的主要储集层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为2.6%〜3.7%,煤层含气量15〜22m3/t, 注入/压降测试煤层渗透率为0.025〜0.51mD。
层组厚度埋深岩性太原组一段(15#煤)2〜4m350〜850m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和煤层组成其中主煤层15#煤一般厚度为2〜4m, 平均3m煤层分布总体东厚西薄,北厚南薄,属较 移稳定煤层二段灰一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泥岩、粉砂岩及薄煤层组成,K2、K3、K4灰岩全区稳定, 含丰富的腕足、珊瑚化石三段(9# 煤)深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 灰岩及薄煤层组成;其中9#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细粒长石 石英砂岩山西组3#号煤4~7m350〜750m一套河流三角洲相含煤沉积,由深灰〜灰黑色 泥岩、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3~4层煤组成 3#煤是主要可米煤层,厚度为4〜7m,平均6m, 总体呈东厚西薄展布,分布稳定,顶板为泥岩,平 均厚度2.1m表3樊庄区块内主要含煤地层2.3 3#煤层煤炭地质概况3#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底板以炭质泥 岩、泥岩及粉砂岩为主煤层埋藏深度一般350〜750m[24(见下图3)埋藏浅、厚度大 且分布稳定的煤层对勘探开发煤层气非常有利煤层全区稳定合采煤3#煤层位|■间地点及地名|•器斗|生点试验井断层埋深等值统烦)层厚度6〜10m,平均厚8 m[17。
煤层厚度(m)井号3#15#合计(m)备注QD-24.44.59.9煤层气勘探井QD-36. 4517.45煤层气勘探井QD-46.23.19.3煤层气勘探井QD-75.24.49.6煤层气勘探井QD-97.04.911.9煤层气勘探井ZY-26.33.259.55煤层气生产试验井00025.843.359.19煤田勘探孔04027.161.48.56煤田勘探孔12055.142.797.93煤田勘探孔6-15.893.139.02煤田勘探孔11036.82.829.6煤田勘探孔1275.672.237.9煤田勘探孔P262.88.8煤层气勘探井表4部分钻井煤层厚度一览表3煤层气储集层物性特征及开采特征3.1煤层气储集层物性特征储层孔隙度及割理发育特征区块内3#煤样电镜扫描分析显示,煤层气储集层中发育有原生孔、后生孔、外生孔及矿物质孔等多种孔隙类型据煤层气探井、开发井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反 映储层以裂隙一一孔隙型为主煤中基质孔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基质微孔、过 渡孔发育,比表面积大,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同时煤层气储集层中裂隙一一孔隙发育,也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18][19]。
其中3#煤有效孔隙度2.05%〜7.09%,平均4.2329%孔隙中值半径0.0353〜90.65pm,平均38.151pm图煤岩孔隙结构图据压汞试验数据分析可知,3#煤储层孔隙以微、小孔为主,大孔次之,中 孔欠缺,且孔形以含有相当数量的半封闭孔为特征;煤储层发育宏观裂隙和微观 裂隙,以宏观裂隙中内生裂隙发育较差、微观裂隙的显微裂隙、超显微裂隙较发 育为特征;显微裂隙成为衔接扩散的良好通道,提高了扩散强度区内试井渗透 率统计表明,3#煤储层相对发育;宏观裂隙中,内生裂隙(割理)发育程度明显较 中、低煤级煤储层差,这也是渗透率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21]图3、图4)割理是煤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发育程度与变质作用类型及地应力的强弱密 切相关发生在晚侏罗世时期的燕山运动为区块内煤的热演化生烃,促进煤中割 理大量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第7页共54页图4 3#煤样电镜下孔隙特征 图5 3#煤样电镜下裂缝特征3#煤层宏观割理特征总体为,以两组正交割理为主,部分割理表面有方解 石不完全充填其中大型割理密度一般为1~6 条/10cm,中型割理密度明显增大 为3〜50条10cm,小型割理密度为3~140 条/10cm。
单从割理密度看,中、小型 割理密度均崩条/10cm,说明宏观割理发育反光显微镜下,3#煤微型面割理密 度一般为37~129条10cm储层渗透性煤层气储集层的渗透率是衡量煤层气可采性的重要指标,渗透率的大小决 定于煤层孔隙和割理的发育程度,当煤层气储集层割理发育处于相对开启状态, 渗透性就好通过晋试3井、晋试4井、晋试5井、晋试6井4 口井5块煤样的 实验测定樊庄区块3#煤的孔隙度一般为1.4〜3.5%,与一般煤层孔隙度2%左右 的经验值吻合樊庄区块内煤层气探井典型煤样基质扩散系数测定结果表明,3# 煤层扩散系数最高4.085e- 5,最低2.5E-07,煤层渗透率最高2.0265mD,最低 0.025mD,总体而言其值为0.025〜0.51mD,部分地区达到1〜2mD井号测试井段m表皮系数注入/压降试井解释渗透率mD1井-3.660.222井-3.40.083井-0.530.514井-1.290.085井-1.140.0386井-0.640.025表7 3#煤层渗透率测试结果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