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小学语文《春晓》教学设计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33KB
约9页
文档ID:414481836
部编小学语文《春晓》教学设计_第1页
1/9

《春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晓、眠、觉、闻、啼”5 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结合诗 句讲解其意思2. 能理解各句诗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3. 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4. 体会诗的意境,产生“春天真美”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教学思路: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解诗句→讲诗意→悟诗情)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粗略感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 的作用,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资料:1.朗读古诗时,句中停顿的规律与要求是什么?古诗的节拍(音步)跟速度有关,但跟停顿关系更密切在每一个节拍后面轻轻拖腔之后,往往有短暂的停顿,这种停顿主要是为了突出节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句中停顿节拍的划分一般都是五言三拍,二、三拖腔或二、四拖腔,即可在第二、三个字或第二、四个字后分别停顿;七言四拍,二、四、五拖腔或二、四、六拖腔,即可在第二、四、五个字或第二、四、六个字后分别停顿另外在一首诗中,有的可能是同一拖腔,即采用同一种停顿方式,有的可能是两种拖腔同在, 即要采用两种停顿方式,这应根据古诗的实际而定。

2.为何“春眠不觉晓”?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人们常常会觉得困倦,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期间,人特别爱睡,往往天大亮不知醒,所以诗人写出“春 眠不觉晓”从生理角度看,到了春天,气温回升,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开来,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旺盛,流往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也就相对减少,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所以人便会感觉“春困”,以至于天都亮了,还不知道醒过来此外,春季昼长夜短,不够睡,气候 宜人,催人欲睡,也是春眠不觉晓的原因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1. 板书课题2. 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查字法查出下列生字晓、眠、觉、闻、啼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注意指导学生读准 5 个生字的音)3. 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可能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色?4. 组织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讨论,注意追问学生:你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5. 解题:春晓—晓,天明,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这是一首描写 雨后春天早晨情景的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三、读讲诗句,结合理解生字词1.读前二句诗,理解词、句的意思。

1)边读、边看文中插图(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挂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预 习时所查字意来分析,后同2)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春:春天;眠:睡的同义词;春眠:在春天的夜晚里睡觉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处处: 到处;闻:听到;啼:鸟叫闻啼鸟:听到鸟的啼叫声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 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2.仿照上面二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二句1) 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 些地方可看出来?(2) 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夜来:一夜,诗中指昨天一夜知多少:不知道多少的意思,本诗指花不知被风雨打落了多少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 四、作业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体会意境1.过渡谈话:上节课,我们一句句地理解了诗的意思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雨后春天早晨自己的所闻、所想的情景那么,诗中哪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听到的情景?哪两句描写的是诗人想到的情景?2. 边读边看插图边回忆:你见到过、感受过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吗?同 座间互相把自己见到的、感受过的情景说一说。

3. 结合自己见到的、感受过的情景,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 意思4.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2.指导朗读1) 确立感情基调(赞美、喜爱)2) 标出节奏和重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3) 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读读评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配乐朗 读三、背诵、默写课文板书设计: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教后反思:《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古诗描写了春天雨后清晨鸟语花飞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诗人赏春惜春的复杂心情本诗共四句,第一句写出浓浓春意中诗人熟睡而起,不知不觉天已大亮,第二句写处处鸟鸣的景象;第三四句写春雨过后满地落花的情景动词与色彩鲜明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结合春天这个季节,选择适合小班 孩子的古诗,让孩子在古诗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