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和伊朗经贸发展特色及制约要素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0KB
约4页
文档ID:311683100
我国和伊朗经贸发展特色及制约要素_第1页
1/4

我国和伊朗经贸发展特色及制约要素 我国和伊朗经贸发展特色及制约要素预读: 摘要:伊朗是中东重要的国家,其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目前,中国与伊朗贸易增长很快,但贸易总额却非常少,其原因除双方经济结构的特点外,还受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制约与影响,尤其是伊朗核问题背景下的大国因素,对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应对工作.一、中国与伊朗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中国与伊朗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两国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伊两国从2000多年前张骞通西域以来就保持着友好往来,交往的历史悠久.进入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两国外交关系曾一度中断.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由于各自原因,到1971年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2005年,两国间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00亿美元,2009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210亿美元,而且潜力巨大,有望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两国经济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一)经济互补性强.伊朗自然资源相当丰富.2004年伊朗已探明石油总蕴藏量达172.33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达26.62万亿立方米,位于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从产量来说,2003年伊朗原油产量达18650万吨,位于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在欧佩克内部,伊朗是出口量占第二位的全球石油出口大国.同时,伊朗铜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并且,还拥有丰富的铬、铁、铜、铅锌等矿藏.据目前资料统计,伊朗铬铁矿储量为240万吨,且品位大于45%.伊朗铁矿储量为18亿吨,储量基础为25亿吨.伊朗铜矿资源亦比较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其铜矿石储量为413亿吨,矿石品位较富.伊朗铅锌矿总储量约2200万吨,平均品位6%.此外,伊朗还有丰富的焦煤、烟煤、石膏、重晶石等矿产资源[1].以上这些资源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我国在2010年石油需求量为2.65亿吨(缺口7500-8500万吨),2020年为3.3亿吨(缺口1.3亿吨).而作为欧佩克第二大能源出口国的伊朗自然成为了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关键一环.目前,伊朗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27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三大能源供应国.近年来,中国的三大石油巨头——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都与伊朗方面就石油天然气开发进行了密切合作[2],伊朗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外,伊朗所需要的石油、石化、铁路、造船、小汽车、勘探、港口、轻工、生物技术、信息产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航空和空间技术等,我国有关公司、机构均有能力承揽.从伊朗方面来看,每年进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占50%以上.可见,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只要政策落实的好,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二)发展势头强劲.自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中伊两国间贸易联系日渐紧密,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近几年,两国间贸易往来增长相当迅速.1994年的贸易总额为3.4亿美元,还不到伊朗外贸总额的2%.2004年,中伊贸易总额超过70亿美元.2005年,两国间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而且,中伊两国在能源等多个领域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据华尔街时报报道,中石化在德黑兰同伊朗石油部就开发伊朗亚达瓦兰油田、在未来25年内进口伊朗10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项目举行了谈判,并已取得积极进展[3].当前中伊贸易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三)合作领域广泛.中国从伊朗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原油,液化石油气、初级形状塑料、铬矿砂、合成橡胶等,其中原油为最主要的进口商品,总量约为400万吨,其它非石油产品进口品种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从产品结构上看,中国对伊朗出口的产品以工业品居多.2001年,中国向伊朗出口额为9亿美元.中国公司在伊朗石油下游产品开发、炼厂改造等领域都积极参与,但大多是分包工程.中国对伊出口主要商品为地铁设备和车厢、船舶、摩托车和家电散件、电机、成品油、农药及化工品等.机电产品已占我对伊出口总额的70%.2002年,中国向伊朗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占50%以上,化工产品占18%,钢铁制品占8%,另外还有医疗设备.2002年,中国驻伊公司己经达到数十家之多,并且以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公司为主.近两年,伊朗对机电产品的进口上升比例较快,其中汽车和配件上升最快,占机电产品的25-30%,达20多亿美元.目前,除石油领域外,两国合作领域已经广泛涉及交通、机械、军工、建材、采矿、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二、制约中国与伊朗经贸关系的因素我国企业开拓伊朗市场起步时间晚,但潜力巨大;在产品方面,我国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质量也正在进一步的提高.2005年中伊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2006年1月,伊朗曾超过沙特,成为我国最大的能源进口国.2006年,我国对伊朗出口38.4亿美元,增长48.3%;进口87.08亿美元,增长136.7%.[4].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与伊朗的经济贸易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中伊两国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平等贸易关系受到国际战略格局的制约.(一)美国因素.对于美国来说,伊朗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伊朗是“重要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从安全角度看,“伊朗的独立能阻碍俄罗斯在海湾地区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任何长期的威胁”[5];从能源角度看,伊朗是欧佩克中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但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几个主要障碍之一,当前,美国借伊朗核问题向伊朗百般刁难,使得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焦点,这也给我国与伊朗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把我国与伊朗的贸易看作是与美国的对抗,看作是挑战联合国的制裁措施.而美国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中美关系会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因此,中美关系也制约和影响着中伊关系.(二)欧盟因素.中东对欧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欧的安全与繁荣仰赖于中东,特别是中东的石油战略资源”[6].中东不仅与欧洲的经济、战略利益紧密相关,而且更被欧盟视作摆脱美国影响,独立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在经贸领域,从1995年起欧盟成为伊朗的主要贸易伙伴.2008年,尽管欧盟与伊朗围绕伊核问题关系紧张,但1-5月欧盟对伊朗出口额达到44.7亿欧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对伊朗的出口增幅最大.2000-2007年,德国在伊朗投资项目累计254亿美元,其中石化、石油、天然气投资为98.2亿美元.同期,意大利、英国在伊朗投资总额分别为247亿美元和127亿美元.此外,伊朗超过40%的进口、36%的出口面向欧盟.由于欧盟在伊朗有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我国与伊朗的经济贸易被看做是对欧盟的潜在竞争.伊朗市场主要由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所占据.而中国向伊朗出口的汽车和配件比例还不足伊朗进口总量的1%①.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对伊出口虽然每年都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但我国产品在伊朗受到了欧盟的挑战.尤其是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三架马车英、法、德坚决要求对伊朗实施制裁,并要求我国担负起所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而欧盟自身却对伊朗实施着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7].(三)俄罗斯因素.首先,俄罗斯与伊朗有着巨额的军火贸易.军火贸易是双边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平衡战略力量、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各类贸易中利润率最高的一种,它也是各国获取经济利益,保证本国军事工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换取急需的外汇,向伊朗出口了3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8].1990年到1996年,俄罗斯向伊朗出售了50多亿美元的军火.2001年10月,伊朗与俄罗斯签署了联合防务与军事合作协议,俄罗斯承诺向伊朗出售价值达数亿美元的军火,包括570辆坦克、1000辆步兵战车、防空导弹、各类武器装备的配件、器材和设备[9].2002年,伊朗成功试射了“流星3”(射程约为1200公里)和“流星4”(射程约为2000公里)导弹,这两种弹道导弹均含有俄罗斯技术[10].此外,双方在与军事紧密相关的航空航天领域合作密切.2005年10月27日,俄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使用“宇宙-3M”运载火箭为伊朗发射了一颗170千克重的ZS-l地球探测卫星.2006年1月,双方又签订1.32亿美元的卫星发射合同.2008年9月,俄罗斯还与伊朗举行谈判,准备向伊朗出口一定数量的精确制导导弹.其次,俄罗斯还与伊朗有着紧密的核技术合作.布什尔核电站就是俄伊合作的重要项目[11].合同总金额达8亿美元,俄罗斯有300家企业参与,创造了近2万个工作岗位.仅核燃料一项,俄每年就能从伊朗获得3000万美元的利润.2002年,俄伊又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议定书,计划在未来10年内帮助伊朗再建造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5个核电机组[12].最后,伊朗还与俄罗斯加强在天然气领域的国际合作.仅2010年初,俄伊又初步制定了石油天然气30年合作计划.这些情况说明,对俄罗斯来讲,伊朗有其不可忽视的战略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基于这种因素考虑,俄罗斯把中国与伊朗的经济交往看作是对俄罗斯既有利益的侵占,认为中国与伊朗交往对俄罗斯企业来说是一种威胁.俄罗斯与我国有着战略伙伴关系,从这一方面讲,我国与伊朗的经贸关系会受到俄罗斯因素的牵制.(三)阿拉伯国家因素.阿拉伯国家是中东地区的“主流国家”,中东问题如果脱离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便无法解决,中伊关系的发展无疑也会受到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贸易额自2004年以来已增长两倍,2010年达到1070亿美元.仅以沙特为例,2002年至2008年沙特已经连续7年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400亿美元.然而,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推翻后,伊朗崛起为海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伊朗火药味十足的言论中经常隐含着激进伊斯兰教思想②.沙特和该地区其他亲美阿拉伯政权认为伊朗是一个强势且充满潜力与野心的邻居,是自己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认为伊朗比中东其他国家都更有能力给沙特制造麻烦.埃及人和约旦人还认为,他们惧怕伊朗,在伊朗放弃核计划之前,他们希望看到伊朗受到经济制裁③.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积极支持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这也对中国与伊朗的贸易关系投下了阴影.(四)以色列因素.以色列是与伊朗敌对的国家,却与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贸易往来,以色列的创新产业(尤其是绿色技术)、军事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对我国有很强的吸引力.中以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在2007年超过40亿美元,2010年底增长到100亿美元.以色列以伊朗问题为借口,积极推动中国加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④.这也对我国与伊朗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五)法律和国内因素.中国与伊朗两国在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消除的障碍.伊朗法律规定外国公司只能以合资的方式进行投资,外方所占股份不能高于49%,同时对外资利润汇往国外的规定比较模糊.投资者利润要汇往国外需得到伊朗监督委员会批准,在遇到伊朗国内外汇短缺时政府会限制外汇汇出.还有,伊朗的一些专家还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充斥了伊朗市场,包括纺织品、玩具、DVD播放机及等,这些会损害伊朗的民族工业,并对伊朗人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中国与伊朗的经济贸易关系还受到日本、印度等国的挑战.印度和日本都积极开拓伊朗市场,印度官员把中国与伊朗的经贸关系,尤其是能源合作看作是对印度的威胁.在能源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国和日本在伊朗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一些官员认为:“日本在伊朗的能源开发受到了中国的挑战,日本跟着美国制裁伊朗,使日本拱手把利益让给了中国”⑤.言下之意,要求美国给中国施压不要与伊朗扩大经贸关系,这些也对中国与伊朗的经济贸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三、结语伊朗是中东地区传统大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伊朗经济实力雄厚,拥有丰富的能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