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痘痘进行分级评定 痘痘是年轻人当中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一般主要根据形态来分析、诊断,但由于痘 痘的损害程度不一,又容易发展、变化,所以很难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妨碍了 护理及治疗效果的准确性目前,对于寻常性痤疮的分级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 皮损计数法、整体评价法、照片记录法和整体评分法 一、皮损计数法 此类方法一般是将面部分为 5 区,即额、左颊、右颊、鼻及下颌分别记录每区各类皮损 (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的数目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为:在别区记录各类 皮损数目 ud 同时,以积分形式对皮损的炎性程度进行整体评价,并且没 1 到 2 周观察一次 疗效,至少观察两个月,并根据皮损数目减少的百分率评价疗效最常用的标准为:皮损比 原有皮损减少大于或等于 90% 为痊愈, 60% 到 89% 为显效, 20% 到 59% 为好转,小于或等 于 19% 为无效 二、整体评价法 此类方法通常是根据观察对患者的临床整体印象来对痤疮进行粗略分级,不同的方法 分级数不同,从 4 级至 11 级不等,具体分级标准也不同分级的依据主要是皮损类型和皮 损数量。
皮损类型从轻到重为:粉刺(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 结节及囊肿:皮损数量则是越多越重 目前,在临床上国内外的皮肤科医生及美容师广泛采用的是 Pillsbury 的 4 级分级法, 其具体划分如下: 1. 轻度痘痘( 1 级) 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少于 30 个 2. 中度痘痘( 2 级) 皮肤上有粉刺和中等量的丘疹、脓疱,总皮损数为 30 到 50 个、 3. 中重度痘痘( 3 级) 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为 50 到 100 个,结节数少于 3 个 4. 重度痘痘( 4 级) 结节、囊肿性痘痘或聚合性痘痘属于此类痘痘,总皮损超过 100 个,结节、囊肿超过 3 个 三、照片记录法 此类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为照片记录计数法,另一类为标准照片比较分级法照片记录 计数法是在不同观察时间点对患者皮损进行照片记录,再根据照片进行痤疮分级,用患者 照片与标准照片对比,给出一粗略的分级同时,为了记录类型较轻但分布较广泛的皮损, 有人使用荧光照片法,利用开放型粉刺内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原卟啉可与荧光物质结合的 特性,进行荧光照片记录,但目前应用较少。
四、整体评分法 该方法是一种新的分级方法,与以上三种分类方法不同此方法将皮损部位分为 6 区, 即传统的面部 5 区(额、左颊、右颊、鼻及下颌),再加上前胸及后背共 6 区,并根据各区面 积及皮损好发率给各区评分,额、左颊、右颊各 2 粉,鼻、下颌各 1 分,前胸及后背各 3 分 同时,将皮损严重程度分为 4 级: 0 级为无皮损; 1 级为大于或等于 1 个粉刺; 2 级为大于 或等于 1 个丘疹; 3 级为大于或等于 1 个脓疱; 4 级为大于或等于结节脓肿将每一区最严 重的皮损类型的分值与分区评分相乘,在相加的一总分值此总分值分级为: 0 为无; 1 到 18 为轻度; 19 到 30 为中度; 31 到 38 为重度;大于 39 为极重度 以上方法各有其特点,适合范围也不相同整体评价法适合 着 次进行 检测 分析的 顾 客; 对于皮损计数法,由于 它 的准确度及 敏感 度 高 ,适合护理或治疗过程中观察 情况 变化 在评价痘痘的严重程度时应 注意 :前胸及上背部的皮损也应评价; 除 了观察皮损的类 型、分布、大小及数量外,皮损可 能 产生的并发 症 ,如出 血 、 窦道 、 疤痕 等也应 注意 ; 除 了 疾 病本身 以外,其 他因素 ,如 职业因素 、 社会心 理 因素 及 既往 治疗 反 应等也应 考虑 。
与痘痘相 伴随 出 现 的 症状基本 分为 3 种 1 、皮 脂溢 出 痘痘皮肤的人由于体内 雄 性 激素水平 较 高 ,刺 激 皮 脂腺 , 令 皮 脂腺肥 大、 活跃 ,分 泌更 多的皮 脂 所以 全身 皮肤 油脂 多, 油腻污秽 在两 侧 鼻 沟处 常 伴 有 潮红 、出 血 等 症状 2 、 毛孔 粗大 由于雄 性 激素 的刺 激 使皮 脂腺肥 大,皮 脂腺导管 也 增 粗, 毛孔 开 口处 较大,而且皮肤 较粗,有 些似橘 皮 样 3. 色素沉着 痘痘 反复 在面部生 长 , 消退 ,又再 长 出来每次痘痘 消退 后 都会 在皮肤 表 面 残留 点 状色 素沉着 ,使皮肤 暗沉 、 缺乏 光 泽 文章 有 编辑 整理转 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