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 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 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 历史悠久 山水画古代山水画的空间透视关系1.散点透视• 古代山水画家把大自然的空 间透视关系归纳为“三远”, 即 , , 平远高远深远• “高远”,并不是拘泥 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 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 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 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 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 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 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 再合适不过了北宋范宽的 《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 远法的典型佳作 高远• “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 后,谓之深远意思就是借 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 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 面的尺寸之间至于视平线则 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类似于现 在说的“鸟瞰”元代黄公望 的《九峰雪霁图》,一派群山 莽莽、溪涧回转的无限风光, 无疑都是拜深远法所赐 深远• “平远”的视平线则处在画 面的中间或者是中部偏上的 位置,即:“自近山而望远 山,谓之平远元代倪瓒 的作品多呈现出这样的视觉 效果,像他的《渔庄秋霁图 》,三段式构图,表现出太 湖的云水朦胧,精致悠闲的 小景山水。
平远的优势正在 于能把南方山水的钟灵神秀 和雅逸平和,搬到画面上来 平远咫尺千里—山水画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有装饰意味纯以水墨描绘者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浅绛山水: 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 朝晖夕阳者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 或彩色描绘物景 浅降山水没骨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移情草木---人格化的花鸟画半生落魂已成翁,独立书齐萧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痫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1521- 1593), 字文长, 又号青藤道人, 生活在明代后期, 杰出的具有革新 精神的文学家,画 家,书法家.尤擅 大写意花鸟画.说 明了当时的“文 人画“已经走向 成熟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十 大传世名画之一为 北宋 画,宽 24.8厘米,长528厘 米,绢本设色作品 以 形式采用 透视构图法,记录 市生活的面貌,分为 三个段落:第一段是 汴京 春光;第二 段是 场景;第三 段是城内街市。
风俗长卷散点 汴梁郊外 汴河—《清明上河图 》谢谢欣赏咫尺千里——山水画• 三远: 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望远山,谓之平远青绿山水——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 后人评价他的画 风“峰峦雄厚, 势状雄强”画 面取景高远宋四家” :马远,夏 圭,李唐,刘松年马远《踏歌图》“元四家” 倪瓒,黄公 望,吴镇,王蒙倪瓒《六君子图轴》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 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 在陶器、铜器之上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 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 意蕴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 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 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移情花木——花鸟画岁寒三友:松 、竹 、梅 四君子:梅 、兰 、竹 、菊徐渭 《墨葡萄图》 作者自题“半生落魄 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 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从题诗中可以看 出画家作画时期的心 态黄筌 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所 画禽鸟造 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 精细,几乎不见笔迹。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 崔白 北宋画家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 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芦雁等的描绘, 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 《寒雀图》 移情草木——花鸟画• 牡丹、芍药 • 萱草 • 桃实 • 梅、兰、菊 • 松、竹、梅 • 梅、兰、竹、菊富贵花忘忧长寿清高威武四君子郑板桥 丛竹图齐白石徐悲鸿五代 写生珍禽图国画的欣赏画工 书法 印章 装框 功力 布局诗句 印文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