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大陆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分一、二、三部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03-2004年,在大陆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该书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中名列首位《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8年,当第三部还在创作之中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这部小说,由李野墨演播,引起听众强烈反响这部小说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和“陕北史诗”[1]快速导航· 荣誉记录中文名平凡的世界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0955-4 页数1264 装帧平装 获奖茅盾文学奖 原作者路遥出版时间2009年类别长篇小说定价68 (三部)开本890x1270 1/32目录· 1图书信息 · 2内容梗概 · 第一部 · 第二部 · 第三部 · 3人物介绍 · 主要人物 · 出生年份 · 人物评价 · 4作者简介 · 5相关书评 · 艺术特色 · 精彩书评 · 经典语句 · 6荣誉记录 · 7社会影响 大事记光影集锦图册集锦花絮视频1图书信息 平凡的世界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的不少,确实也涌现出一些力作,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赵德发的《缱倦与绝决》,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纵横数十年但我认为,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显得更加大气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2内容梗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2]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第二部平凡的世界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感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第三部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从学生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
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3]3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故事的中心双水村,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陕西省、黄原地区(意为“黄土高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乡)、双水村大队(村)哭咽河和东拉河两条小河从村中穿过,故此得名两河相连,大体上把双水村分隔成两个部分,靠东拉河这边,叫田家屹崂,是双水村大队下的第一生产队,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田姓人家以及解放后从外地迁来的少数杂姓孙玉厚一家: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长年在外闲逛)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妻贺秀莲,山西人,(孙少安与父母分家后,迁至金家湾);次子孙少平,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田福堂一家:田福堂,双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妻;女田润叶,孙少安青梅竹马之好友,高中毕业后在原西县城教书,后调至黄原地区团委工作;子田润生,高中毕业,与孙少平同学,后与郝红梅成婚。
孙玉亭一家:孙玉亭,孙玉厚之弟,双水村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妻贺凤英,大队妇女主任;三个女儿,长女孙卫红,后与金强结婚田海民一家:田海民,大队会计、党支部委员;妻银花靠近哭咽河另一面,是金家湾,除了少数几家杂姓,大都住着金姓人家金俊武三兄弟:老大金俊文,妻张桂兰,儿子金富、金强,老母亲金老太;老二金俊武,大队党支部委员、二队长,妻李玉玲;老三金俊斌,妻王彩娥(金俊斌“牺牲”后在母亲撮合下改嫁)金光亮三兄弟:都带有地主成分的老大金光亮,妻,三子大锤、二锤、三锤;老二金光明,在原西县供销社工作,妻姚淑芬为双水村小学教师;老三金光辉,妻马来花金俊山一家:金俊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子金成,双水村小学教师、负责人金俊海一家:金俊海,黄原地区运输公司汽车司机;妻在家务农;子金波,孙少平之同学、好友;女金秀,孙兰香之同学、好友王世才一家(第三部出现):在少平最后一次复查矿工血压体检的前一天,他从一个女医生嘴里得知喝醋能使血压正常,于是就在当夜在一个矿工家里要了点醋在最后一次血压复查少平终于符合了矿工的资格,后来就与矿工王世才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次,王世才为了挽救安锁子的性命,被钢筋从腹部穿入,从背部穿出,当场死亡。
这给孙少平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惠英:王世才的妻子王明明:王世才的儿子,活泼可爱出生年份孙氏家族孙玉厚,1923年根据:当知道不成器的女婿被拉到工地上“劳教”,并且污辱性地让他来给王满银装土的时候,孙玉厚老汉为什么恨这地上马上裂开一条缝,让他钻进去呢?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活够了从出生以来,五十二年,他没有过几天快活日子他之所以还活着,不是指望自己今生一世享什么福,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子女只要儿女们能活得好一些,他受罪一辈子也心甘情愿他是个没本事的农民,不可能让孩子们在这世界上生活得更体面他只是拼老命挣扎,让后人们象一般庄稼人那样不缺吃少穿就心满意足了见〖第一部第五章〗孙少安,1952年根据:孙少安穿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像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见〖第一部第二十三章〗贺秀莲,1953年根据:他先到他二妈的娘家门上。
他二妈的父母亲已经接到了女婿和女儿的信,说他们有个侄子要来看本村贺耀宗的女儿秀莲他们接待下少安,就立即给贺家通了话第二天吃过早饭,他二爸的老丈人就引着他上了秀莲家的门贺耀宗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秀英招了本村的一个男人,就住在娘家门上,既是女婿,又算儿子小女儿秀莲二十二岁,在村里上过几年学后,就一直在家劳动见〖第一部第二十九章〗孙少平,1958年根据:但是对孙少平来说,这些也许都还能忍受他现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已经十七岁了,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尊严他并不奢望有城里学生那样优越的条件,只是希望能象大部分乡里来的学生一样就心满意足了见〖第一部第二章〗孙兰香,1962年根据:孙玉厚一听就火了,正要开口数落老婆,就听见女儿兰香在灶火圪崂里说:“妈,猪我已经喂过了……”窑里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个他们谁也没有留意的十三岁的孩子她正从筐子里往外倒柴禾她不知什么时间已经捡回来好几筐柴禾了,足够一两天烧的可爱的兰香默默地做着她能做的一切活。
见〖第一部第六章〗老祖母,1897年根据:这阵势可把后炕头上的玉厚他妈吓坏了这位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出生,已经快八十岁的老人,好几年前就半瘫在了炕上她惊恐地眨巴着一双老红病眼,看见一家人嚎哇哭叫,不知发生什么天大的灾难了见〖第一部第六章〗王满银,1947年根据:满银的老祖上曾经当过“拔贡”先人手里在这一带有过些名望到他祖父里,抽大烟就把一点家业抽光了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一九四七年,国民党胡宗南进攻这一带时,他母亲把他生在躲避战乱的山崖窑里第二年,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用辛劳把他抚养到十九岁,在一九六六年也病故了从此,他在这社会上就成了孤单一人见〖第一部第五章〗孙兰花,1950年(?)王猫蛋,1971年王狗蛋,1973年根据:王满银已经累得象散了骨头架;一绺头发聋拉在汗迹斑斑的额头上,手里拉着四岁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