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63KB
约3页
文档ID:223312225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_第1页
1/3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一 高适一生交 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 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 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 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 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赏析二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古诗一首朗读《别董大》二首 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