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关键词品情感教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7.29KB
约2页
文档ID:51268684
以关键词品情感教案_第1页
1/2

备课人赵娜娜学科高三语文上课时间课题一字一句总关--以关键词品情教学目标以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为例教授学生用关键词品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品诗歌情感把握,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对隐性关键词的意象类进行重点突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准备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教学过程备注 一、导入: 二、以关键词品诗歌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②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③注释】 :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②瘴:南方湿热天气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③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2、赏析: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 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 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本来,在武后、中宗 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 苦哀伤自是可知。

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 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 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 来?”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象“孤雁独南翔”(曹 丕《杂诗》 ) ,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 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 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 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 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 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 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 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何在?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 离惝恍。

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 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 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 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 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 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显然,诗人暗用了 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三:方法总结: 关键词: 1、显性关键词2、隐性关键词: ①意象类:主要抓意象前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来找意象的特 征,并把握诗人的情感特征 ②运用表达技巧类的语言 ③表情态和语气的虚词 巩固练习:用关键词赏析诗词情感 鹧鸪天·送人 (南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⑴,功名馀事且加餐⑵浮天水送无穷树⑶,带雨 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⑷,只应离合是悲欢⑸?江头未是风波恶⑹,别有人间行路 难⑺! 青玉案(宋朝)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 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 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小结:不同的意向组合构成不同的意境,从而传递出作者的爱恨怨嗔其实任何 一首诗真正触动灵魂的,不仅仅是高超的艺术手法更是那份真情,是力透纸背的 脉动,是站在文字背后的那个人板书设计: 关键词: 1、显性关键词2、隐性关键词: ①意象类: ②运用表达技巧类的语言 ③表情态和语气的虚词作业设计教学后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