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榆卜界煤矿二盘区采区地质说明书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6.73KB
约11页
文档ID:562683184
榆卜界煤矿二盘区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1页
1/11

榆卜界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根据矿井衔接安排,为满足矿井设计和生产需要,依据《榆卜界煤矿 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矿井勘探钻孔资料及临近地质揭露资料, 编制二盘区东南部采区地质说明书一、 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该采区位于矿井井田东南部,北以大梁湾煤矿为界,东南 以常乐堡煤矿为界,正南以煤矿探测边界火烧区为界,西以二盘区215 工作面、216工作面为界,走向长度468m,倾向长度516m,煤层倾角平 均1°,面积约88500 采区对应地面均无建筑物,公路、河流等,工 作面回采对地表无影响2、 本采区已布置217、218两个条带工作面,采煤方式采用条带保水采煤 充填法采煤工艺,各条带工作面采宽6m,采高3.5m,留18m煤柱,分阶 段进行充填回收煤柱,工作面采用留设煤柱与锚杆支护管理顶板,条带掘 进采用EBZ200型综掘机进行掘进割煤3、 勘探工作(1)委托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对217工作面进行富水 性物探探测勘探工作2018年5月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 部出具了《榆林市榆卜界煤矿 217 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探测物探报告》 该次物探成果,主要是采用瞬变电磁发对该区域3号煤层深度进行了低阻 异常区勘探。

具体勘探成果如图3所示根据异常的平面分布,结合剖面 解释,圈定了 5 个低阻异常区:第一异常区位于勘探范围的西南部,从 视电阻率值看,富水性较强,为煤层顶板的基岩风化带的富水区域;第二异常区位于勘探范围的东部和南部,分布范围较大,从视电阻率值看,富 水性较强,为煤层顶板的基岩风化带的富水区域和火烧区富水区域,分析 认为该异常带区域风化带的低阻异常和火烧区低阻异常有沟通的可能;第 三异常区位于勘探范围的中部和西部,分布范围较大,从视电阻率值看, 富水性较强,为煤层顶板的基岩风化带或是采空区的富水区域;第四异常 区位于勘探范围的北部,从视电阻率值看,富水性中等,为煤层顶板的基 岩风化带的富水区域;第五异常区位于勘探范围的东北部,从视电阻率值 看,富水性中等,推测为煤层顶板的基岩风化带的富水区域2)勘探结果提示的第二异常区,219 工作面东侧是大片低阻异常区,可z推测为火烧区边界已进入219 工作面沿南顶角向西北方向有一条带状低阻异常区,结合该状低阻异常区通过217东翼工作面2015年10 月9日巷 道掘进顶板冒落溃水溃沙点,可推测该低阻异常区可能为一冲沟,基岩已 遭到破坏二、地质构造及特征(一)区域地质及地层 据以往地质填图资料及钻孔揭露,榆卜界煤矿矿区地表绝大部分被第 四系全新统风成沙(Q 2eol)所覆盖,在煤矿的西南部及东北部少量出露有4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l)黄土,在煤矿西南部和东北部分别零星出2露有人工治理田地(QS)和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S)。

43据钻孔揭露,基岩地层从老到新有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f)、侏罗系中统1延安组(Jy)、直罗组(Jz),第三系以及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现由老至 22新分述如下:1、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f)1本区内以往施工钻孔均未揭露富县组,综合周边以往钻孔资料,该组厚1.91〜54.00m,未见底下部为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底部含砾;中部 为灰色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的灰白色石英砂岩;上 部由两个反粒序沉积旋回组成,下为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向上为 石英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该组含叶肢类,瓣鳃类化石及植物化石与下 伏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y)2本区含煤地层,厚度229.66〜285.90m全区分布,是煤矿内的主要含煤 地层,为一套河流—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环境沉积的灰色细—粗粒长石 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黑色炭质泥岩、煤层(线)的多个沉积旋 回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3、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z)2岩性较单调,主要为一套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岩性以灰白— 浅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和浅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主,组成2〜3个沉 积旋回,与下伏地层延安组呈整合接触。

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含较多植物茎干化石及泥砾, 分布较稳定,是本区划分延安组和直罗组界线的重要标志层(K5)4、 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j)2为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夹厚0.10〜0.50 米的古土壤层,含大量直径1〜5 厘米的白色颗粒状钙质结核,呈层状分布于煤矿东部,厚度5.49〜9.64 米与下伏直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5、 中更新统离石组(Ql)2在本区西部出露,东部被风积沙掩盖,所有施工钻孔中均可见,是本区第 四系地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岩性为灰黄色、浅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 2〜5层厚0.3m左右的古土壤层,半固结,柱状节理发育,含大量灰白色 不规则状钙质结核,底部偶见灰白、褐黄色砂、砂卵石层,厚度 5.80〜 42.70m6、 全新统风积沙(Q2eol)4煤矿内大面积分布,主要是沙漠中的风成沙,呈沙丘、沙垄状排列主要 为浅灰黄、灰白色粉细砂,分选较好,厚度 0〜12m二)构 造1、煤矿区域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矿 区内地层向西一北西微倾,平均倾角小于1°,为近水平地层,岩层沿倾 向平均降深6m/Km,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断裂及褶皱,无岩浆活动痕迹,构 造简单。

2、 岩浆岩 本区内既无大的断裂构造亦无岩浆活动三) 煤层根据以往钻孔统计,延安组含煤层3〜15层,厚度0.10〜6.90m;其 可采煤层2层,厚度0.80〜6.90m采矿权范围内仅有3号煤层,现将可 采煤层叙述如下:1、 3号煤层:呈层状赋存于延安组第三段顶部,层位稳定厚度大,除南 部自燃外全区可采,分布面积为5.2751km2,可采面积为5.2751km2,煤层 厚0〜6.90m,平均可采厚度4.49〜6.13m,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厚,变化 规律较明显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有1层厚0.02m的泥岩夹 矸底板标高1037〜1064m,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煤层埋深90〜140m,由 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2、 煤层顶底板:3号煤层顶板为砂岩及粉砂岩,属II类中等冒落顶板; 底板以粉砂岩、泥岩为主,为软弱〜半坚硬岩石,属稳定型顶板,无底鼓 现象3、 煤层瓦斯:根据榆林市能源局以“榆政能发〔2018〕108号”文下发 《关于榆阳区2018-201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榆卜界煤 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69m3/1,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6m3/min, CO相对 涌出量为1.07m3/1,绝对涌出量为1.65m3/min,为低瓦斯矿井。

4、煤层自燃倾向性:2011年7月14日,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对3号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了鉴定(报告编号为SMAJ/MZ-11074):该矿3号 煤层自然水分(M )含量4.79%、灰分(A)含量4.47%、挥发份(V)ad d daf含量36.72%,全硫(S )含量0.37%,吸氧量(V) 0.86cm3/g,经鉴定 t,d d属I类容易自燃煤层5、 煤尘爆炸性 根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1年7月14日出具的《煤尘爆炸性、 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MAJ/MZ-11074),该矿3号煤层水 份(M )含量4.79%、灰份(A)含量4.47%、挥发分(V )含量36.72%、ad d daf固定碳(FC )含量60.45%,火焰长度〉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 d75%,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6、 地温:区内地温情况正常,无地热危害,亦未见冲击地压现象三、水文地质条件1、 地表水系区内无地表水体,但距该井田东南边界约1.5km的头道河年平均 流量282L/S、塌崖畔水库库容20万m3区内3号煤层埋藏较浅,开 采后引起的导水裂隙带穿越上覆基岩并穿透上层与地表水直接沟通 的可能性较大,使之由矿坑的间接充水水源变为矿坑的直接充水水 源。

2、 含、隔水层(1)、含水层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及孔隙裂隙 潜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潜水及承压含水层五个含水岩层(组):上更 新统冲湖积层孔隙潜水、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烧变岩 区孔洞裂隙水、侏罗系碎屑岩类风化壳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1)上更新统冲湖积层孔隙潜水 分布于区内东部头道河两侧含水层基本上呈面状连续分布于滩 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严格受现代地貌、古地理环境及含水层厚度和 岩性控制含水层厚度30〜58.50m,岩性为粉细沙、粉沙夹粉土组 成,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根据东北邻大梁湾井田钻孔及民井抽水试 验,涌水量一般在300〜600m3/d2) 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 广布全区,为黄土梁岗地形,除东北部有面积较小的黄土出露外,其余地段均隐伏于萨拉乌素组及风积沙之下黄土厚5.80〜42.70m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质黄土,厚度一般为20〜30m水位埋深靠近 河谷区较浅,一般小于10m,靠近黄土梁岗区较深,一般10〜30m 据临近的常乐堡井田勘探孔YC02孔抽水试验,含水层厚度14.88〜 43.00m,水位埋深14.88 m,降深18.89m,涌水量28.08m3/d,统降 单位涌水量0.0196L/s.m,渗透系数0.0834m/d,富水性弱。

3) 烧变岩区孔洞裂隙水 区内南部有3号煤层烧变岩煤层自燃后,其顶板岩石烧烤后变为紫红色,煤层烧完后顶板失重塌落,造成了较厚的破碎层和裂隙密 集带,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及导水通道其富水性强4) 侏罗系碎屑岩类风化壳裂隙水全区分布,含水层为基岩顶部的风化裂隙带,一般厚度20〜30m 据相邻井田常乐堡等煤矿立井调查,基岩风化裂隙带最大涌水量40〜 60m3/d;据常乐堡井田内Y2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含水层厚度18.42m, 当降深23.26m,涌水量20.48m3/d,单位涌水量0.039L/s.m,渗透系 数0.174m/d,富水性弱5)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 以3号煤层为界分上、下两个含水岩段:① 3号煤之上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分布于3号煤层之上,主要 为延安组第四岩性段含水层主要由延安组第四段底部“真武洞砂岩” 等组成据相邻井田钻孔抽水试验,水位埋深+0.8 4〜20.25m,含水 层厚度21.45〜52.95m,当降深24.57〜58.65m,涌水量9.85〜 28.08m3/d,单位涌水量0.005〜0.00191 L/s.m,渗透系数0.007〜 0.0456m/d,富水性弱② 3号煤层之下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分布于3号煤层至延安组 底界之间层段中。

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不等厚 互层夹煤层,因埋藏深,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含水层较薄故 富水性极弱2)、隔水层 主要为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红土,连续分布于王家湾、乔界、董 家湾连线以东,厚度30〜60m,系新生界与基岩之间的隔水层3、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次为沙漠凝结水补给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上覆松散岩类潜水补给其径 流主要受地形控制,由高到低以侧向补给河水为主要排泄方式,与 松散层潜水基本一致基岩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上游地段潜水的下渗补给及通过 风化裂隙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沿岩石层面由东向西运 移局部受构造控制,由隆起部位向凹陷部位径流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2019年1月,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编制《陕西省榆林 市榆阳区榆卜界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依据2018年12 月1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执行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