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2MB
约5页
文档ID:558434301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_第1页
1/5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历史传统——有限的王权时间:13世纪——17世纪初(包括都铎王朝)表现:13世纪《大宪章》—— 原则: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议会传统 —— 是否同意征收新税的传统权力— — — — — — — —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 — — — —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 背景:英国的 取得成功2. 标志:通过《 》实质:英国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王位继承法》: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 (1700年制订,1701年公布)   第一条 当今国王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妮公主(Anne)继承,安妮公主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 (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国王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确立过程(1)首相制度的形成:时间 — 18世纪;第一任首相 — 1721年,沃波尔(2)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18世纪中叶)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3)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5)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6)议会中的“第三院” 背景:19世纪后期,英国也开始了向帝国主义过渡,由于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英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政治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加强行政权力表现: ① 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达全部时间的84.5%. ② 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权. ③ 内阁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 ④ 议会对内阁的控制变的极其微弱.趋向: 内阁权力膨胀,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二)议会改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 1. 1832年改革(1)背景:①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②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③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④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根本原因:土地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内容: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 ;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2. 1867年改革(1)背景:群众运动风起云涌2)影响:①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②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3. 1884年改革(1) 背景: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②英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③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④议会中的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⑤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莱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2)影响:①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②英国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③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4. 妇女取得选举权(1)背景:在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使议会考虑赋予妇女选举权2)概况:1918年,妇女取得选举权;1924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议会改革的实质: 的日趋完善(三)两党制的演变(1)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中两党的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2) 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3)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的两党:托利党改为保守党;辉格党改为自由党。

4) 20世纪初,两党的变化: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兴起5) 如今活跃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党派是工党和保守党— — — — — — — — — — —以上为自学内容— — — — — — — — — — — — A: B: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 《权利请愿书》1689年 《权利法案》1701年 《王位继承法》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

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 000~4 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2分)结合史实说明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4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议会制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分)32、答案: (1)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2分)(任答两点给2分) 渐进性灵活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2分) 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2分) (2)基本特点:(任答两点给4分)  国王统而不治,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权力制衡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内阁首相要得到的限制,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2分)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推城市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民众的斗争高涨2分)(任答两点给2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