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 体育绘图体育绘图体育绘图是用简练的绘画手段来表示与说明有关体育内容的一种画图方法它在体育 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便于编写教案和制定训练计划,在许多 方面,用图形更能清晰、准确、简练地表达讲述内容,使教案、训练更具实用价值;②便 于讲解,可起到助讲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与弄清运动行进路线;③弥补示范动 作的不足,动作图解标准、规范并可重复出现而无差异,可作为很好的辅助教学资料与示 范动作进行互补因此,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工作者,正确掌握这方面有关知识,掌握 一定的绘图方法和技巧,对改善教学、训练手段,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音音 线线 图图 画画 法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体育绘图属于绘画范畴,但就其特点而言,它又明显区别于一般 意义上所讲的艺术绘画作品艺术绘画追求的是作品的意境、形态和神似,通过一定的表 现手法去追求作品的欣赏价值而体育绘图则是以简练的绘画手段来表达有关体育的内容 它主要是以单线图的形式用简单的线条来勾画出人体体育动作的形态结构、技术动作过程 等它具有图意清晰、表现力强、简便实用等特点一、画单线图用具及基本线条练习一、画单线图用具及基本线条练习11绘图用具绘图用具(1)笔(1)笔笔的种类繁多,比较适合作为画单线图用笔,通常有钢笔、圆珠笔、铅笔等。
单线图 线条的粗度应在0.6毫米左右,太粗太细都不适合如用铅笔,最好用硬度适中的HB 型,这种笔画错容易擦掉,适合用来打底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单线图,粉笔很粗,图要相 应画大一些,一般适合画身高为15—20厘米的图形在大张纸上面画,可根据要画图形的大小选择型号适合的水彩笔或软笔2)纸(2)纸用做画单线图的纸张,以纸质较好、遇墨水不化、带有现成横格的练习本和活页纸为 宜横格的宽度大约在0.7厘米,两格相加为1.4厘米左右,正好符合画出的人体高 度在1.5厘米左右利用现成格子的纸,不仅可以省去打格子的麻烦,而且可使画出的 图大小一致3)其他用品(3)其他用品绘单线图用具,还应备有三角板一副、圆规一副,具有各种雕空图案的小绘图规板一 块22基本线条练习基本线条练习基本线条练习是画单线图的基本功练习,是根据所建立的人体单线图模型和某些常见 动作结构提炼出来的目的在于掌握人体的比例关系和基本线条结构练习画基本线条,要求画直,但不能用尺子,间隔均匀,整齐化一图幅要求用三线 两格制,取两格作为图形的纵幅,分格线分上、中、下三线称之,每两行图画之间要空出 两格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基本线条练习:练习一 空出两格,从第三格开始,画如图(1)的线条。
要求与分格线垂直,上下格两线为一组,两线间距0.5厘米图 3-1练习二 再向下空出两格,画如图(2)的线条要求同练习一练习三 再向下空出两格,画如图(3)的头部图形要求是瓜子形圆,长径为一格 的四分之一,短径略小于一格的四分之一,掌握好比例,做到均匀一致练习四 画如图(4)所示的火柴棒图形要求头占一格的四分之一练习五 画如图(5)所示的立姿图形两臂从头下画起,止于中线下约一格的四分 之一处,足掌的长度略短于头部的长径,两足掌分开70度—75度练习六 向下空出三格,画如图(6)所示的开度为30度的人字形线条练习七 再向下空出三格,画如图(7)所示的开度为60度的人字形线条,两条线 交点在中线下一格的四分之一处练习八 再向下空出三格,画弓步图形两大腿交角为60度或稍大于60度,屈膝 腿的大小腿等长,小腿垂直于底线,髋点下降四分之一格练习九 画如图(9)所示的弓步抱拳图形要特别注意头部和髋点各在上、中线下 约一格的四分之一处二、徒手体操单线图原理二、徒手体操单线图原理11人体各部位的比例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控制比例是绘画、制图的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在熟练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人体某 一运动特征的需要,可以做变通处理,即掌握基本功,灵活运用。
为了绘图方便,人体单线图的绘图比例按如下处理:(1)上肢∶下肢∶上体1∶1∶1即上肢、下肢与上体大约等长2)上下肢各以肘关节、膝关节为界大约等长,并约等于上体的二分之一,即上臂∶ 前臂∶大腿∶小腿1∶1∶1∶11/2上体(3)头部高约占身长的八分之一4)脚和手掌的长度略小于体长的八分之一手掌在一般情况下作为约数计入前臂, 处理时略之以上比例关系并不是人体的实际比例,是根据单线图的特点,为了作图方便而定的一 个模型性质的比例只要根据上述比例关系画图,则能比例适中,比较接近人的动作形象22人体各部位的处理表达方法人体各部位的处理表达方法(1)手掌的处理(1)手掌的处理手掌的处理原则:可画可不画手掌不足体长的八分之一,它与手臂连成一直线时, 即作为前臂的延长部分,并不精心表现它,也不特意加长它,仍将大小臂处理为等长但当表现揉手、推掌等动作时,手掌的形态就一定要画出来握拳应是一个很小的弯钩,要画好十分困难,遇此情况时在图下注明即可如图3-2所示2)脚掌的处理(2)脚掌的处理脚掌的指向具有表示人体面向的功能,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画出来,否则会显得图形粗糙,不够完整如图3-3所 示3)头部的表现(3)头部的表现头部必须体现长径、短径之区别,画成瓜子形、正椭圆形均可。
头的长径不得超过体 长的1/7(一般为1/8—1/7)在头上加上一很小的横笔,形成前发际,可起到 表示方向之作用如图3-4箭头所指之处头部的运动形态共分三种情况:① 躯干不动,头部的屈、仰、侧、绕把头与躯干的夹角画出,把绕行方向用统一符号 “绕线”标出如图3-5② 头部被动地跟着躯干运动应着重表现头部的长径作为躯干的延伸而倾斜,而不能与躯干上部有明显的夹角如 图3-6所示③ 前两种运动兼而有之应注意表现二者运动之差别如图3-6(3)所示4)肩的处理(4)肩的处理肩轴的宽度在画正面图时一般用虚空显示出来,例如臂上举、臂下垂、侧举等如图 3-7所示正面叉腰和侧向立的各种动作,将肩轴作为一个点来处理在侧立时,为表示下垂臂,可使肩微后张,胸稍前凸如图3-8所示 (5)髋关节的处理(5)髋关节的处理大多数情况下,髋关节都作为一个点来处理如图3-8所示在少数情况下,为了表现出髋关节的扭转态势及其与肩轴的交叉,就需体现出髋关节 的宽度,用虚空来处理如图3-9所示6)脊柱屈的表现(6)脊柱屈的表现① 体侧屈主要体现在腰椎上,头部的长轴应当处理成脊柱的延长部分如图3-10(1)所 示② 体后屈主要体现在腰椎和胸椎上。
如图3-10(2)所示③ 体前屈主要体现在髋关节上,在腰椎上要有一个柔和 的弧形过渡如图3-10(3)所示7)重心位置的表现(7)重心位置的表现身体重心位置的不同,是表现人体静止或运动、 平衡或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解剖特征① 静止平衡状态的表现其重心投影点必须落在支撑面上如图3-10(3)所示否则就会出现东倒西歪, 站不稳之感觉图3-11② 运动状态的表现表现运动状态的特征是重心投影点偏离支撑面如图3-11所示33正投影图的特点及其应用正投影图的特点及其应用正投影分正面、侧面和水平投影,所 产生的图分别为正视图、侧视 图和俯视图如 图3-12所示在实际运用时并不是每个动作都要画三幅图,而是只选择一个最能够表现 动作结构特点的面,并以此面为主来作整套图,个别动作不能表达清楚的,可加补充图 正投影的三个视面图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对表现动作有利有弊现分别介绍如下:(1)正视图的特点及其应用正视图和原物的高度、宽度相同,但深度无法表现,故它的特点为:高平齐,宽相等, 深不知因此,正视图只能正确地反映以上、下、左、右方向的动作结构换句话说,凡 是在上、下、左、右方向占优势的动作或运动,都可用正视图作为主视图来表现。
如图 3-13所示正视图画脚为一水平横线,看不清脚的60度分角,可采用变通画法,对脚采用稍加 俯视的处理,使双脚分角大于60度2)侧视图的特点及其应用侧视图和原物高度、前后深度相同,但左右宽度不知它的特点是:高平齐,深相同, 宽不知因此,它适宜表现以前后、上下方向为主的动作或运动无法表达左右方向的动 作凡是遇以上下、前后方向为主的动作或运动,均可用侧视图作为主视图来表现如图 3-14所示3)俯视图的特点及其应用俯视图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它与原物的宽度、深度相同,而高度却无法显示它 的特点是:宽相等,深相同,高不知由于俯视图无法表达人体身高这一基本形态要素, 所以,它不能作主视图,而只能作为补充图使用如图3-15所示4)补充图通过以上介绍可知,正视图和侧视图都可以作为主视图来表现动作但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当用一种视图有时无法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因素时,就需要加一幅图补充 说明,此图即为补充图补充图要加括号,以便与主视图区别如图3-15所示5)画成套徒手操单线图的基本要求① 一套动作只允许用一种视图作主视图,一个动作只允许加一个补充图(过渡动作图 不在此限)② 写上动作名称和动作编号。
③ 两动作之间有必经的特定部位(动作),必须画上或标明动作方向,此图不加括号④ 动作细部(如握拳、提踵、五指交叉等)图中不易表现,可在图的下方用文字注明第三章 体育绘图 第二节 徒手体操动作图 初学画图时,应按三线格的限制作图这样画出的人体图形的身高及肢体比例比较统一, 画面也比较整齐,每个动作的解剖部位的相关位置比较容易确定三线格的尺寸以 0.75厘米宽的横格为宜,两格加在一起为1.5厘米待画熟之后,应用到教案上可 采用身高为1厘米的规格徒手体操动作内容丰富,只要动作结构稍有变化,就是一个新 的动作如此繁多的动作形式,要在应用时立即画出来,似乎不太容易但只要掌握好有 关的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理论,熟知动作结构,多练多画,还是不难的 一、徒手体操各部位动作画法 1主正姿势 图3-16是正视图其特点是瘦长、狭肩、臂紧贴躯干,手垂至于大腿中间,足掌分角 大于60度头顶上线,髋在中线,足踏第三线,头部和脚掌长约为身长的八分之一 图3-17是侧视图特点是肩部画在躯干线之后,肩微后张,臂斜下与躯干交叉 图3-18是立正姿势的斜视图肩轴线、手掌连线、足尖连线的透视是斜向平行脚掌 画在前后方向线的两侧。
2步 型(1)开 立 图3-19是左右开立两腿分角约30度,两足掌分开在图上约大于60度 图3-20是大开立两腿分角约60度,头部和髋部分别降至上线和中线下约一格的四 分之一处 图3-21是开立的斜视图如较近视点,左右平行线的透视则不平行,而有共同的消灭 点2)弓 步 图3-22是弓步抱拳侧视图特点是头部、髋部各下降一格的四分之一,两大腿分角大 于60度,前膝不超过脚尖的垂直部位,小腿与地面垂直 图3-23是弓步抱拳正视图特别是上体和原来一样长,后腿略短,前腿迈出下线,两 腿紧贴立点垂直线两侧 图3-24是弓步的斜视图特点是两足掌在前后方向线上,后腿比前腿略短一点3臂各方向的举 (1)侧平举 图3-25是开立侧平举正视图特点是臂与上体等长,空出肩位 图3-26是开立侧平举侧视图表现效果很差,须加补充图 图3-27是开立侧平举的透视图画时应注意透视变形的应用2)上举与斜上举图3-28(1)是上举正视图特点为手臂夹耳,手臂画至第一线之上一格的四分之三 处本图之(2)是侧上举,两臂夹角应为90度 图3-29是两种不同技术结构形态的上举图,一种是一般上举,没有挺胸抬头;另一种 是挺胸抬头的形态。
图3-30 (1)为上举透视图,本图之 (2)为侧上举透视图其特点是注意斜角的 统一3)前平举 图3-31为臂前平举的正视图,其表现效果很差,需用正视图或俯视图加以补充 图3-32为侧视图,表现效果佳但当单臂前举时也与此相同,如果是后者应加补充图 图3-33为俯斜视图要注意将臂和脚掌画与前后方向线一致,斜度要统一4)臂后下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