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标准体系测评标准体系测评标准体系•测评标准体系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横向结构是对素质的分解•纵向结构是对素质的深度分解评级•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1)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2)行为环境要素3)工作绩效要素•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1)测评内容2)测评目标3)测评项目4)测评指标•测评内容测评内容就是测评的具体对象与范围,相对性以测评目的与所测评的客体的特点为依据测评内容测评内容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基础如,德,才,知识广度,手指灵活度及反应快慢等•确定测评内容的步骤:Ø分析被测评对象的结构找到值得Ø测评的因素筛选确定•测评目标测评目标:测评标准体系的主体•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具有相对性和转换性Ø 例:品德(内容)——纪律性(目标)Ø 知识因素——语文、算术与一般常识等•测评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测评的目的与工作职位的要求•问题: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测评目标相同吗?•测评项目测评项目•对素质测评目标的具体规定,如英语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测评指标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测评指标是对测评对象特征状态的一种表征形式单个的指标反映测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状态,而由反映测评对象各个方面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测评指标体系•关于诚实正直的测评指标:Ø对工作环境的态度坦诚Ø所采取的行动与自己的价值观一致Ø当遇到困难时仍能按自己的价值观行事测评标准体系的形式测评标准体系的形式1.效标参照型标准体系(相对标准)2.常模参照型标准体系(绝对标准)•校标•效标的概念:• 用来衡量测验是否达到要求,是否通过、是否成功的外在标准通常是指我们所要预测的行为 • 它关心的是被测者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或效标,这种标准是外在的,与被测者所在群体无关• •在教学或培训情境当中,这一计分和解释方法非常有效,因为这些情境中,关注的是成绩的水平,而不是使用有时看来具有竞争性或比较性的评价成绩的标准例如:大学四六级考试、自学考试、TOEFL、GRE、驾照考试等•常模•常模的概念• 常模指标准化样本的测量情况一般把用作比较的团体叫做常模团体,常模团体的一般平均分数叫做常模•常模的选择• 例如:要为某种测验建立18岁的常模,最可靠的方法是将具有这一测量对象(心理特征)的18岁个体个个加以测量。
但是由于时间、人数、经济的限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通常只能抽取具有这个研究特征的人群总体的一部分以代表总体,这个代表总体的样本通常被称作标准化样组•常模的类型•常模有两种方法描述:•发展性常模——个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智龄、年级当量、顺序量表、发展商数•组内常模——个体在某一特殊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位常模、标准量表(标准分数、T分数、离差智商)测评指标的构成测评指标的构成•素质测评指标 = 测评要素 + 测评标志 + 测评标度•测评要素 = 测评对象的基本单位,测评内容的细化条目•测评标志 = 提示测评要素的关键可辨特征•测评标度 = 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的顺序和刻度 (可数量、可语言,可精确、可模糊)测评要素测评要素•测评要素是指测评内容的细化条目,确定测评内容到底有哪些•确立测评指标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测评要素,根据测评对象(如管理者,销售者人员)的分析结果拟定出测评要素 •分析测评对象是设计测评指标内容的基础测评标志测评标志•测评标志是为每一个测评要素确立的关键性考核标准,要求必须具有可辨别、易操作的特征,通常一个测评要素要由多个测评标志来说明•(1)从表达的内涵来看,有客观式、主观式和半客观半主观式三种。
例如:a)客观式:打字数量、完成特定任务所需时间、耗氧量b)主观式:工作难度、重要性、喜欢程度c)半客观半主观:能力测验分数、抽样调查数据、实验中确定的平均工作时间等•(2)从测评标志表述的形式来看,则有评语短句式、问题提示式、方向指示式三种•①评语短句式:用对测评要素的简短判断与评论的短句来作为测评标志,多为动宾词组或动补词组,有的还加入具体的量词•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指标下的要素“用词准确性”的测评标志:•没有用词不当的情形•偶尔用词不当的情形•多次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形②设问(问题)提示式:以具体的问题来提示主试注意某个测评要素的特征•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指标下的要素“叙述流畅性”,它的测评标志就可以设为这样一组短句:•“少有不当间断的情形,且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内;•偶有不当间断的情形,但持续时间有1分钟以上;•常有不当间断的情形,且持续时间有1分钟以上;•多次出现不当间断的情形,且持续时间较长职业道德测评指标设计范例•③方向指示式:只规定了测评要素特征应考察哪些主要方面,并没有具体规定测评的标志与标度,让测评者在大方向已知的情况下自己去把握细微的操作优点:指标确立迅速、方便;缺点:很难避免测评者不同的主观判断标准造成的差异。
例:业务经验测评指标设计范例•(2)按测评指标的操作方式来划分,则有测定式和评定式两种•测定式:其标志中规定的内容是利用各种测评工具或测量仪器、仪表直接测出或计量出来的,并根据有关标准可以直接确定测评标度的例如:岗位测评中的体力劳动强度、有效工时利用率、人员测评中的产品数量、产值等•评定式:是指目前无法用仪器、仪表与测量工具测出或计量出有关标志的精确数据,只能根据现场观察、了解和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由评定人员根据有关标准直接评定出结果的标志例如:岗位测评中的劳动责任、工作难度等指标中的标志,人员测评中的品德素质指标中的标志等测评标度测评标度•测评标度是指描述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水平的顺序和度量测评标度的形式测评标度的形式1.量词式标度 这种标度是用一些带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修饰的词组刻画与揭示有关考评标志状态、水平变化与分布的情形 例如“多”、“较多”、“一般”、“较少”、“少”2.等级式标度 这种标度是用一些等级顺序明确的字词、字母或数字揭示考评标志状态、水平变化的刻度形式 例如“优”、“良”、“中”、“差”,“甲”、“乙”、“丙”、“丁”以及“1”、“2”、“3”、“4”、“5”。
3.数量式标度 这种标度是以分数来揭示考评标志水平变化的一种刻度它有离散点标式与连续区间型两种•连续区间标度示例4.符号式标度•这种标度一般是以一种简便的符号来提示考评标志的状态变化或水平变化情形例如“○”、“△”、“×”分别表示“上”、“中”、“下”三种水平;用“×”与“√”表示“是”、“否”这种作用是既能避免差异刺激的负面影响又直观形象,且不受语种差异影响 •定义式标度标准标准•指测评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评价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某一具体岗位或职位类别设计合理的测评要素体系•不平等原则不平等原则•进入测评要素体系的各种要素,它们对测评结果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的贡献率可用要素的权重来表示•简练性原则简练性原则•测评指标的设计应尽量简单,只要能达到既定目的并获得所需要的功能信息就行•明确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测评指标应分解成最小的单位,尽量避免综合性太强的指标•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设立的评价标准在同一层次上应该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出来的所有要素都应该是有工具能够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价的,并且尽量量化•合理量化的原则合理量化的原则•测评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尽可能数量化,使每个要素的评判都易于操作和客观化•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处于同一标准体系中的各种标准相互配合,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全面的反映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素质等主要特征测评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测评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 指标内容的设计 归类合并与筛选 量化 修改 试用 检验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工作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理论推导法•典型分析法•培训目标分析法•历史概括法•文献查阅法•覆盖筛选法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的定义1)工作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2)承担该工作需要的任职资格是什么?•观察法观察法•适用: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容易观察的工作比如标准化、周期短并且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缺点:不适用智力为主的活动,不适用周期长,非标准化的工作。
不适用户外工作不适用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霍桑效应•写实法写实法•工作日志法:由任职者操刀•有一定的标准格式,详细记录细节包括客观和主观感受适用于对高水平、复杂工作的分析经济有效•对分析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主管人员分析法:由任职者的直接主管来记录•注意:避免主观偏见•现实:结合日志法和主管人员分析法是最合理的•访谈法访谈法•更有效的了解任职者的工作态度、工作动机等的深层次内容•访谈法的优点:•获得较为详细的信息,双向交流,获取对任职者深层次的认知;可以判断提供信息的可信程度利于发现新的,未预料的重要信息•缺点:防止员工在访谈过程中扭曲信息,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夸大对自己有利的片面信息•关键事件访谈法关键事件访谈法•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的简短描述来调查分析工作的素质要求•问卷法问卷法•书面形式•职位定向问卷:强调工作本身•人员定向问卷: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任职资格等方面的内容•形式:开放式问卷(主观);封闭式问卷(结构性问卷)•问卷设计的注意点:明确、简洁、根据目的 加以调整•问卷法优点:面面俱到,短时间内收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规范化、数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低成本,容易被接受•不足:有局限性,难以深入了解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取决于问卷设计者的水平;同时对任职人员知识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法面对面交流,了解不到深层次的信息•文献查阅法文献查阅法•从已有的职业目录中找出相对应的职业信息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法•专题访谈法专题访谈法•通过面对面谈话等口头信息沟通渠道直接获取有关专题信息•个体访谈•群体访谈•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计分法•胜任特征法胜任特征法•绩效优异者,绩效普通者,两者对比•理论推导法理论推导法•从素质结构的本身来分析,确定素质测评的内容,目标与指标•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典型分析法典型分析法•典型中的关键特征与特征中的关键要素•步骤:确定目的与对象——选择典型样例——分析样例的关键特征——找出特征的关键要素•培训目标分析法培训目标分析法•从一些上岗培训目标中来搜寻有关的测评要素•如:从某一培训大纲中,我们找到以下一些可用作选拔领导者参考的测评要素1)政治素质:对党忠诚;具有为事业献身精神;团结同志;品德高尚;诚实正直;襟怀担白;奉公守法;大公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知识素质:政治法律知识;经济管理与经济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与教育学知识等(3)决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直觉判断能力;决断的勇气4)组织指挥能力:善于人事协调;善于人财物的综合协调;善于国家、个人、集体三者利益的协调;善于统筹兼顾协调当前与未来发展;善于以点带面5)联系群众:自知、知人、客观公平6)沉着老练:胸怀开朗;戒骄戒躁;诚恳坦率;实事求是7)善于合作:精于授权;尊重他人(8)勇于负责:敢于冒险;敢于求新;善于应变•文献查阅法•如通过有关资料查阅,日本企业选拔经理时有关品德的十项测评要素为:•(1)使命感:上级给予的任务,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一定要完成它•(2)信赖性:既信赖他人也受人依赖,与上下级、同事间关系融洽•(3)诚实:待人真心诚意,讲真话•(4)忍耐:每当遇到困难,下级顶撞等,无论怎么样痛苦,也能够忍耐•(5)热情:工作抓得紧,毫不放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6)责任感:能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7)积极性:对任何工作都有积极的态度,能主动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工作•(8)进取心:学习努力,时刻向上,不断提高自己。
•(9)公平:对事对人都有力求公平合理•(10)勇敢:对有危险的工作自己亲自动手,不怕出问题职位说明书查阅法职位说明书查阅法•职位说明书查阅法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权重即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应占的比例•权重的数量表示即为权数加权的依据加权的依据•测评目的的不同进行要素加权•按测评对象的不同要求要素加权•根据某要素对绩效的贡献来确定权数的相对大小加权的基本形式加权的基本形式•纵向加权纵向加权•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不同的权数值•目的:使不同的测评对象在同一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可以比较测评指标测评指标量表原始分量表原始分权数权数健康状况1000.15智力1000.18职业能力1000.24职业兴趣1000.18专业技能1000.25•横向加权横向加权•给每个指标分配不同的等级分数•目的:使不同的测评对象在同一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可以比较测评指标测评指标量表原始分量表原始分车间工人车间工人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经理经理健康状况1000.150.30.3•综合加权综合加权•纵向加权与横向加权同时进行•目的:使不同的测评对象在不同的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可以相互比较测评指标测评指标量表原始分量表原始分车间工人车间工人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经理经理健康状况1000.150.30.3智力1000.180.1 0.25职业能力1000.240.20.15职业兴趣1000.180.20.2专业技能1000.250.20.1确定权重的方法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观加权法(经验加权法)主观加权法(经验加权法)•加权者依据自己的经验权衡每个测评指标的轻重,直接给出权数•专家加权法专家加权法•聘请素质测评领域的专家,要求他们各自独立地对测评指标进行加权,然后按每个测评指标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作为权重系数。
•比主观法更可靠,简便但若大家意见分散,所确定的权重系数效果较差•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反复向专家发咨询表,即在第一轮专家评判后再进行第二轮咨询,在进行第二轮时,要将第一轮的统计分析情况反馈给专家,并要请偏差较大的专家尽量做出新的判断•比较加权法比较加权法•就是先确定测评指标中重要程度最小的那个指标,把其他指标与它进行比较,作出是它多少倍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然后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测评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偶加权法对偶加权法•把所要加权的指标两两配对比较后,案列相加,得到相应测评指标合计分;再用测评指标合计分除以所有指标相加的总分,即为相应测评指标的权重系数•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首先就测评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建立评判矩阵测评指标的计量测评指标的计量•决定因素:1)计量等级及其对应的分数2)计量的规则和标准•计量规则•客观性测评指标客观性测评指标:测评指标具有客观性的数据和结果,如出勤率,次品件等1)列出与测评指标相关的参考标准2)把测评对象在某一测评指标上达到的水平从高到低排队,以获得最高得分者为5分,以此按比例量标折算,确定等级得分•主观性测评指标主观性测评指标•要求测评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当前的情况来确定测评对象在该指标上的等级水平并给以相应的分数•分点赋分法•先将测评指标划分为若干等级,然后将指派给该测评指标的分数(权重分)根据指标等级的程度及个数划分为几个数值点,每个分数值与相应的等级。
•自学能力分为三个等级:优(5)、良(3)、差(1)•分段赋分法•先将测评指标分为若干等级,然后将指派给测评指标的分数(权重分)根据指标等级的个数划分为相互连接的数段•如,自学能力分为四个等级:优(3.8——5.0)、良(2.6——3.7)、中(1.3——2.5)、差(0——1.2)•连续赋分法•先把测评指标等级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用0——1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值来表示被测者在相应的指标上所达到的水平,然后再把这个小数值与该指标被赋的权重分数相乘既得测评分数•假设面试者的应变能力指标在0——1水平为0.6的水平,而应变能力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数为30,则测评分数为30*0.6=18•积分赋分法•用文字描述测评指标的不同等级或不同的指标,把测评指标权重分数分配到各个要素上去,各要素分数相加即为该测评指标的测评分数例题例题•在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技能、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五项测评指标中,若对于招聘销售人员,假设专业知识这一项被认为重要程度最小,将其定为1,其他四项与它进行比较,它们的重要性分别是专业知识这一指标的2.5倍、3倍、3倍、2.5倍•问题:这五项指标的权重分别是多少?•将它们相加得到:1+2.5+3+3+2.5=12,•然后分别将1、2.5、3、3、2.5去除以12,再乘以100%,•得到这五个指标的权重系数:8%、21%、25%、25%、21%。
典型的测评要素典型的测评要素•大的方面有:能力、性格、态度、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常见的指标含义常见的指标含义•分析能力:识别问题,获得有关信息,将来源不同的数据联系起来,确定可能引起问题的原因的能力•组织和规划能力: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给自己或他人建立行动方案,作出适当的人员派遣和资源分配规划的能力•坚韧性:再压力和反对下坚定地工作•领导能力:能适应适当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方法引导耽搁人(下属、同僚和上级)或一些人取完成任务•书面表达能力:能运用正确的语法清楚地表达书面意见•口头表达能力: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能清楚地向一个人或一些人陈述事实或说明任务(包括用手势或口头表达)•口头交流能力:能向一个人或一些人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意见(包括用手势和口头语言交流)•合作精神:愿意与其他人一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感服和说服,能赢得人们的合作•独立性: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根据他人的意见采取行动不同职位的指标体系不同职位的指标体系•售货员:规划与组织能力;敏感性;承受压力的坚韧性;诚实;口头交流能力;对细节的注意力•生产工人:技术熟练;检修故障能力;工作高标准;有计划地工作;主动性;承受压力的韧性;安全工作•主管:分析能力;判断力;规划与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敏感性;领导能力;对雇员的安全需求的认识;承受压力的韧性;工作高标准•行政助理:书面交流能力;合作精神;敏感性;工作高标准;行政管理能力;行政公文回忆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职位:一个班级中的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班长;宣传委员•运用测评指标设计技术制定一份大学生演讲赛的评分制定表•提示:要素拟定(典型分析法,培训目标分析法,问卷法,头脑风暴法,文献查阅法等)• 标志选择(对象表征选择,关键点特征选择,区分点特征选择,相关特征选择等)• 标度划分(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