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 病名中医病名:颈痛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 900)二、 诊断(一) 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 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 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2. 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 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 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 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4. 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5.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二)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 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 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 肢无力运动不灵活2.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 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3. 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 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1) 证候诊断1.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 薄白,脉弦紧2.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 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3.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 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 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5. 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 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1) 手法1. 松解类手法(1) 基本手法:(2) 通调督脉法:(3) 间歇拔伸法:(4) 牵引揉捻法:(5) 拔伸推按法:2. 整复类手法(1) 旋提手法:(2) 定位旋转扳法:(3) 旋转法:(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二)针灸疗法1. 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 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2. 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三) 牵引疗法(四) 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刮瘀、拔罐, 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五) 辨证选择几服中药汤剂1. 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 甘草,川莒,蔓荆子等2 .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 莒,桃仁,红花等。
3. 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 白术,甘草等4.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 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5. 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推荐方药:黄茂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茂,芍药,桂枝, 生姜,大枣等六) 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 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 等七) 运动疗法1. 颈椎功能训练:2. 现代康复训练:(八) 其他疗法: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 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 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 物对症治疗四、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一)难点分析1、如何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与脑 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等甚为相似,且有时候同时存在,给 鉴别诊断带来很多困难2、眩晕发作时如何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眩晕,其症状可轻可重,重者眼睛不能 睁开、头颈不能动摇,更不能起坐。
这时,病人头颈部的活 动往往使眩晕的症状加重,病人非常紧张,对头颈部的移动 有恐惧感此时,颈部的手法按摩推拿、牵引等的措施在短 时间内亦可能加重眩晕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如何治疗大部分均认为脊髓型颈椎病需手术治疗,精细成功的手术,能解除病理因素对脊髓的压迫但手术后脊髓功能的恢 复尚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中良好的血运和营养,是关键的 因素手术后,脊髓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仍然存在,血运也 存在相当的问题,因此,术后抗炎、利水、活血、营养等治 法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改进措施1、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思路谨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乃椎动脉受到增生的 骨赘刺激或压迫所引起,症状出现之初,必然与颈部的活动 有关,查体时以旋颈征阳性作为重要的指征,如旋颈征阴性, 则难于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当然,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 还要排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疾病等因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诊断,主要根据与颈椎活动有关的眩晕及旋颈征阳性这两个 要点而做出初步诊断2、眩晕发作时的治疗探讨针灸疗法,对于眩晕的治疗疗效是肯定的无论诊断 是椎动脉型或交感型,大多数患者第一次下针后眩晕都能缓 解,尔后再根据患者情况施以其他方法巩固疗效。
中医辨证 用药,或以温阳利水法,或以化痰祛湿法,或以活血化瘀祛 痰通络法;阳虚不足时宜大补元阳,用参英附子,起效快而阴虚阳亢者,以滋阴潜阳为法眩晕之症,往往伴有恶心 呕吐,病人常难于进食,故此,中药内服之前,必须先用针 刺或艾灸(或隔姜灸),取穴内关、外关、风池、大椎、印堂、 百会、足三里等,以调理气机,使清阳得以升、痰湿浊阴得 以降,眩晕可暂解,胃纳亦可下膈而不至于呕吐此时,静 脉给药是非常好的选择气虚或气阴两虚者,静滴5%葡萄 糖注射液500ml+参麦液20-30ml,每天1次血瘀者,静滴 5%葡萄糖注射液+丹参川莒嗪10mg,每天1次一般2〜3天 左右,眩晕能缓解下来,病人已能起坐,亦能有限度地转动 颈部,再配合其他疗法3、中医的针药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的治疗探讨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与骨骼、脊髓及周围组织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脊髓型颈椎病多属 本虚标实之证,肾之精气不足为本虚,气血痰瘀痹阻为标实术后1〜2周后,由于手术因素和使用激素的因素,表现为 气滞血瘀和水湿停留的征象更为明显,因而中药用汤剂煎 服,以活血化瘀、利水除湿为主法,用血府逐瘀汤等,可取 得一定的疗效。
术后的患者大多数均以肾虚为主,兼瘀、痰、 湿、火等,治法上当以补肾为主,温补肾阳或滋肾填精、强 筋壮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使督脉通,经气循环针灸 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肢体麻痹等症状有奇妙的效果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 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 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 <9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 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 <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教 <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二)评价方法颈椎病疗效评分表总分46分临床表现记分临床症状,体征分级颈部疼痛0分4分无疼痛2分: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6分:重度疼痛肩背疼痛0分4分无疼痛2分: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6分:重度疼痛上肢疼痛0分4分无疼痛2分: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6分:重度疼痛上肢麻木0分4分6分无疼痛2分:偶有麻木,很快缓解 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 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颈肩压痛0分4分无压痛2分:压痛轻,用力按压才感疼痛 压痛明显,稍按压即感痛甚颈部活动0分2分 限者4分正常:偶有颈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2分4分正常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者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者感觉障碍0分2分无肢体感觉异常者 有肢体感觉异常者上肢肌力0分:肌力5级2分:肌力4级4分:肌力0-2级肌腱反射0分:正常2分:腱反射减弱4分:腱反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