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汉代诗歌1v(一) 、乐府和乐府诗 v 汉乐府:v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将乐府采集 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 于是“汉乐府”就 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把汉代到唐代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 十二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 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相和歌辞数量最 多2(二)、 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v“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创作精 神v 1 、对饥饿贫困、受压迫的控诉和反抗v 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 》 2、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十五从军征》、《战城南》 3v3、婚恋诗 《上邪》:女子热恋中的自誓之词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上山采蘼芜》:弃妇与故夫的邂逅 《陌上桑》:女子拒绝男子的调戏4陌 上 桑5 《陌上桑》 此诗突出的艺术成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法, 塑造了 一个美丽、庄重、机智的采桑女形象 其次,生活气息浓郁、具有喜剧色彩如写行人、少年、耕者见到罗敷时的失常举止和神态、以及罗敷对太守的嘲弄和奚落6孔雀东南飞7《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和叙 事艺术 § 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婚姻悲剧,深 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忠于爱 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 、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 结构完整、情节紧凑、线索细密故事情节可分为 遣归、辞别、逼婚、殉情采用双线推进的方式, 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之间的关系组成,另一条线 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 诗中占主导地位 § 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 其声音面目”(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四)8v分析人物形象 刘兰芝:v 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刚毅坚韧、忠于爱情,富于反抗精神她不愿忍受焦母的压迫而主动请归, 她不慕富贵而拒绝再嫁和对阿兄逼嫁誓死反抗 焦母:v 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代表,专横暴戾9(三)、 两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v 两汉乐府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长于叙事v一 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1 对话形式:《东门行》、《上山采蘼芜》 2 独白形式:《孤儿行》、《上邪》 3 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画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10v二、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1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 如《十五从军征》 2 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如《孔雀东南飞》 3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v 三、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汉乐府诗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而且饱含感 情。
如《孤儿行》、《陌上桑》11v四 形式自由多样 汉乐府诗的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 言等,句式多样,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v 12(四)、 东汉文人诗v一、古诗十九首见载于《文选》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 言诗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 发展的新阶段 《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之作,其产生年 代大致在东汉中后期 主要内容有游子思妇的 万般情怀、 人生哲理的揭示 、痛苦的体验和 独特的感受13驱车上东门v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悟浩浩阴阳移, 生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 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14青青河畔草v v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v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v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v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v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15v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v 1 、长于抒情, 情景交融 v 如 《迢迢牵牛星》v 2、运用比兴手法《冉冉孤生竹》v 3 、语言朴素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富有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