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六:认识论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KB
约3页
文档ID:40690695
专题六:认识论_第1页
1/3

1专题六:认识论专题六:认识论一、一、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一) 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 1、 是什么是什么: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联系名称现象本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区 别 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联系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2)对现象和本质的几个认识误区:①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②真象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的;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③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和联系名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 段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 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区 别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具有抽象的特点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4)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几个误区:①感性认识是现象,理性认识是本质;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③感性认识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④感性认识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理性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 为什么:为什么:(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2)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思考:①什么是真理、科学理论?②比较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 3、 怎么办怎么办:(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题;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主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拓展:①科学思维方法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②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二)(二)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1、 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深度)22、 认识要不断地扩展(广度) 3、 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进程) 思考:①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③怎样理解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吗?⑤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吗? 二、实践二、实践 1、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 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 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既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又是有意识,有目的 的能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具有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因而 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练习五:高考真题演练练习五:高考真题演练————认识论认识论1、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 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 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早在 1898 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 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 2009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升至 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 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3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科学家指出, “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

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 们一直无法探测到” 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 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 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 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4、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 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 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 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 体操作阶段 5、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 根。

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 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 “限塑令” ,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 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7、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 、 “圆球体” 、 “扁球体”和“不规 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9、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