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渡荆门送别》(部编) 《渡荆门送别》 ◆ 教材分析 《渡荆门送别》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四首诗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呈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宏大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对故土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学习这首诗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欢之情 ◆ 教学目标 【学识与才能目标】 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背景学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领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评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资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这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文笔美好,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体会对诗人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从中进一步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结故土的无限爱恋之感; 3、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欢之情。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1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打定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几首诗词,一起来背诵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 教师语:这些诗词都透着浓浓的乡情,表达了思念家乡、喜欢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透着乡情的诗歌——《渡荆门送别》 2、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宏伟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优良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梦想,以猛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赋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宏伟的诗人,是唐代诗坛最优良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 教学过程 ◆ 课前打定 2 3、背景介绍: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道别故土而不是送别挚友,是设想故土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踪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宏大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向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土开头漫游全国,打定实现自己的梦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 2、学生听读,留神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故土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3、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个别学生读 4、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各句的意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已经到了止境,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宛如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宛如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虽然进入异地,我依旧依恋着故土的山山水水,不远万里,一向伴着我这位游子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 教师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分为几联: 明确: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研习首联 3 (1)问: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湖北、湖南一带 (2)手法是什么? 明确:叙事 3、研习颔联和颈联 (1)全班齐背诵 (2)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高山、平野、江流;白天;远景,俯视 动感 (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 明确:雄浑壮阔 意境高远 (4)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江月、云霞;比喻; 入夜; 近景,仰视 (5)哪两个字写得好? 明确:飞(动感)和结(动感、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观织女) 4、研习尾联。
(1)问:此段抒情,抒发的是什么情? 明确:对故土的喜欢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从5岁至25岁一向生活在蜀地,对蜀中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初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万里送行舟,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水送人,人思乡”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赏析这首诗歌: 1、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历来有“蜀楚咽喉”之称楚国,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楚国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此时李白才二十五岁,是第一次离开家乡,比起他以后的走南闯北、浪迹天边的一生游历来说,荆门之行实在算不得什么,可确实是他生平第一次走 4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