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赏析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89KB
约2页
文档ID:4256701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赏析_第1页
1/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首词都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呼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呼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了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概,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捍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叹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根底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芒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那么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顾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叙述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拟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叹,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锋利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冲动,说:“闻玄谟陈述,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比照,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局部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锋利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叹作者回顾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对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加入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顾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比照,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

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盛,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服务,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表达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