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旅客站房旅客站房旅客站房旅客站房一、一、一、一、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客运站的基本概念 二、二、二、二、客运站形式客运站形式客运站形式客运站形式 三、客运站流线及疏解三、客运站流线及疏解三、客运站流线及疏解三、客运站流线及疏解 四、客运站房四、客运站房四、客运站房四、客运站房 五、站前广场五、站前广场五、站前广场五、站前广场 六、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六、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六、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六、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 七、客运通道能力计算七、客运通道能力计算七、客运通道能力计算七、客运通道能力计算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客运站的基本概念一、客运站的作用一、客运站的作用?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 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是使旅客产 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客运站是专门从 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 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是使旅客产 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客运站是专门从 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 清洗的后方基地。
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 清洗的后方基地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 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 延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 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 延二、相关概念二、相关概念 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全年上车旅客最 多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候车厅(室)内瞬 时出现的候车旅客人数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包括送客人数铁路、水路、港口客运站对 通勤、通学的旅客一般不计算在内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全年上车旅客最 多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候车厅(室)内瞬 时出现的候车旅客人数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包括送客人数铁路、水路、港口客运站对 通勤、通学的旅客一般不计算在内最高聚集人数H可采用下式计算:最高聚集人数H可采用下式计算:S S——设计年度全年上车旅客总数;设计年度全年上车旅客总数; K K——年波动系数,即最高月份的日平均人数与 一年的日平均上车人数的比例;年波动系数,即最高月份的日平均人数与 一年的日平均上车人数的比例; C C——计算系数,即该站最高聚集人数占全日旅 客发送人数的比例;计算系数,即该站最高聚集人数占全日旅 客发送人数的比例; n n——客运站营运天数,一般n=365天。
客运站营运天数,一般n=365天nCKSH××=2.旅客日发送折算量2.旅客日发送折算量 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等于年平均日发送长途旅客 的数量加年平均日发送短途旅客的折算量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等于年平均日发送长途旅客 的数量加年平均日发送短途旅客的折算量 公路短途旅客日发送量每2人次折合1人次长途 旅客日发送量公路短途旅客日发送量每2人次折合1人次长途 旅客日发送量 3.站务工作量3.站务工作量 站务工作量等于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加行包换算 量站务工作量等于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加行包换算 量 行包日发送量按每件1人次计入站务工作量行包日发送量按每件1人次计入站务工作量 4.客运站最大容客量4.客运站最大容客量 客运站最大容客量是指客运站最多容许同时聚 集的旅客人数,以控制客运站最大建设规模客运站最大容客量是指客运站最多容许同时聚 集的旅客人数,以控制客运站最大建设规模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客运站形式客运站形式客运站形式客运站形式?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客运站按主要部分相互位置可有以下客运站按主要部分相互位置可有以下客运站按主要部分相互位置可有以下客运站按主要部分相互位置可有以下3 3 3 3种分类种分类种分类种分类 形式形式形式形式: :1. 边侧式,客运站 房位于通过式站 场(码头)一侧。
边侧式,客运站 房位于通过式站 场(码头)一侧2. 端侧式,客运站 房位于尽端式站 场(码头)端部端侧式,客运站 房位于尽端式站 场(码头)端部一、一、一、一、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3. 场上式,客运站 房位于站场上部场上式,客运站 房位于站场上部4.场下式,客运站 房位于站场下部场下式,客运站 房位于站场下部1. 水平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 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相同或相 差很小水平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 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相同或相 差很小 2. 地上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 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地上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 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 3.地下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 低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3.地下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 低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二、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二、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二、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二、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 置分类置分类置分类置分类1. 单层式,进出站旅客、行包流线均在同一层 流线平面分开,可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单层式,进出站旅客、行包流线均在同一层 流线平面分开,可避免相互交叉干扰三、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三、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三、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三、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2 跃层式,进站旅客由一层到局部二层上车 (船),靠近基本站台(码头)的旅客使用 一层,出站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行包或邮 件等利用地下通道运送跃层式,进站旅客由一层到局部二层上车 (船),靠近基本站台(码头)的旅客使用 一层,出站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行包或邮 件等利用地下通道运送3. 多层式,靠广场侧设有接送站车辆坡道或步 行道,出发旅客由二层进站上车(船),到 达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靠近基本站台(码 头)的旅客使用一层,行包或邮件等利用地 下通道运送3. 多层式,靠广场侧设有接送站车辆坡道或步 行道,出发旅客由二层进站上车(船),到 达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靠近基本站台(码 头)的旅客使用一层,行包或邮件等利用地 下通道运送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客运站流线及疏解客运站流线及疏解客运站流线及疏解客运站流线及疏解一、流线分析一、流线分析一、流线分析一、流线分析普通旅客流线普通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市郊旅客流线市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贵宾流线贵宾流线进站旅客流线进站旅客流线出站旅客流线出站旅客流线发送行包流线发送行包流线到达行包流线到达行包流线 车辆流线车辆流线行包流线行包流线客 运 流 线客 运 流 线进站流程:到站进站流程:到站→→→→问讯问讯问讯 →购票→问讯 →购票→托运行李托运行李托运行李托运行李→候→候→候→候 车车车→检票→上车车→检票→上车流程:托运→过磅→保 管→搬运→装车流程:托运→过磅→保 管→搬运→装车流程:卸车→搬运→保 管→交付流程:卸车→搬运→保 管→交付图8图8—3 普通旅客进站流线图3 普通旅客进站流线图1.进站旅客流线1.进站旅客流线•普通旅客流线普通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市郊旅客流线市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贵宾流线贵宾流线旅客到站旅客到站站前广场、客流交换层站前广场、客流交换层分配大厅(购票、小件寄存、行包托运)分配大厅(购票、小件寄存、行包托运)候车室(购物、文 娱、盥洗)候车室(购物、文 娱、盥洗)检票口检票口天桥地道天桥地道站台站台上车上车站台换乘站台换乘通道通道母 子母 子团 体团 体贵 宾贵 宾进站流程进站流程图8图8—3 民航普通旅客进站流线图3 民航普通旅客进站流线图2. 出站旅客流线2. 出站旅客流线 出站旅客的特点是人流集中,密度大, 走行速度快,使用站房时间短。
一般情况 下,普通、市郊、中转旅客均汇聚在一起 经出站口出站当市郊旅客较多时,可单 独设置市郊旅客出站口,与其他出站旅客 分开出站旅客的特点是人流集中,密度大, 走行速度快,使用站房时间短一般情况 下,普通、市郊、中转旅客均汇聚在一起 经出站口出站当市郊旅客较多时,可单 独设置市郊旅客出站口,与其他出站旅客 分开 3. 发送行包流线3. 发送行包流线 发送行包的作业流程是托运发送行包的作业流程是托运—过磅过磅— 保管保管—搬运搬运—装车这条流线应与到达行 包流线分开大型客运站行包托运处设在 售票处附近,并应在站台两端设置专用的 行包地道,以便行包搬运这条流线应与到达行 包流线分开大型客运站行包托运处设在 售票处附近,并应在站台两端设置专用的 行包地道,以便行包搬运图8—4 普通旅客出站流线图列车到站列车到站停靠站台停靠站台旅客下车旅客下车天桥地道天桥地道出站口验票、补票出站口验票、补票提取行李提取行李站前广场、客流交换层站前广场、客流交换层乘市内交通离开乘市内交通离开通道通道站台换乘站台换乘出站流程出站流程4. 到达行包流线4. 到达行包流线 到达行包的作业流程是卸车到达行包的作业流程是卸车—搬运搬运— 保管保管—提取。
大型客站行包提取处设在 出站口附近,并设置专用的行包地道与 各中间站台相联结大型客站行包提取处设在 出站口附近,并设置专用的行包地道与 各中间站台相联结 5. 车辆流线5. 车辆流线车辆流线是指站前广场的公共交通 车、出租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流程车辆流线是指站前广场的公共交通 车、出租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流程1)应以旅客流线为主导,将各种流线分开,各 行其道,尽量避免各种流线互相交叉干扰1)应以旅客流线为主导,将各种流线分开,各 行其道,尽量避免各种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2)大型客运站应考虑进站旅客流线与出站旅客 流线分开,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分开,长途 旅客与市郊旅客进出站流线分开,发送行包 与到达行包流线分开,车站职工出入口与旅 客出入口分开,公共汽车与出租小汽车流线 分开2)大型客运站应考虑进站旅客流线与出站旅客 流线分开,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分开,长途 旅客与市郊旅客进出站流线分开,发送行包 与到达行包流线分开,车站职工出入口与旅 客出入口分开,公共汽车与出租小汽车流线 分开 (3)最大限度地缩短旅客在站内的步行距离,避 免流线迂回3)最大限度地缩短旅客在站内的步行距离,避 免流线迂回。
二、流线组织原则二、流线组织原则二、流线组织原则二、流线组织原则(4)尽量避免出站人流拥挤,在大型站要布置 多出口,以最快速度疏散旅客4)尽量避免出站人流拥挤,在大型站要布置 多出口,以最快速度疏散旅客 (5)流线组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考虑节 假日、春运、暑运等特殊条件下的客流组 织既要考虑一般旅客需求,也要考虑多种 特殊旅客的需求5)流线组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考虑节 假日、春运、暑运等特殊条件下的客流组 织既要考虑一般旅客需求,也要考虑多种 特殊旅客的需求 (6) 应考虑城市地铁、轻轨、主要干道的布 置,主要人流、车辆流线的分布,处理好 客运站布局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问题6) 应考虑城市地铁、轻轨、主要干道的布 置,主要人流、车辆流线的分布,处理好 客运站布局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问题二、流线组织原则二、流线组织原则二、流线组织原则二、流线组织原则1.主要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错移疏解1.主要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错移疏解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侧分开此种流线疏解 方式避免了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的交叉,方便了进出 站客运组织,但是在站场内以及站前广场上仍然存在着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