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儿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较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对较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特设置临床医学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使学位获得者达到以下标准: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2、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儿科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3、 通过临床儿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课程考试,掌握儿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4、 能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5、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临床儿科学硕士研究生要求通过学位外语考试二、研究方向:(一)、小儿内科学: 1、小儿心脏内科学2、小儿肾脏内科学(二)、小儿外科学: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三、培养对象:(一)、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具有临床工作实践的临床医师;(二)、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 3年五、课程设置: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分学时英语A类4学分6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A类2学分32自然辩证法A类2学分32医学统计学B类3学分48分子生物学B类3学分48高级细胞生物学B类3学分48小儿内科学C类2学分30小儿心脏外科学C类1学分20细胞基因操作D类2学分32现代生物学技术D类3学分48医学文献检索D类2学分32质谱选论D类2学分32疼痛学D类2学分32人体断层解剖D类2学分32遗传分析导论D类3学分48分子与细胞免疫学D类3学分48生殖生物学D类3学分48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D类2学分32实验动物学D类2学分32六、培养方式: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第三阶段: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各专科病房进一步的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校、院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七、考核方式:1、 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未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订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本学科5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结合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学位论文通过答辨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十、质量监测: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发展的需要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事项时间相关人员入学报到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学生工作办公室选择导师第1学期结束前院学位委员会进临床第2学期——导师中期考核及开题第3学期末院各学科负责人学位论文答辩第6学期导师、院学位委员会申请学位学位委员会开始前院学位委员会毕业典礼毕业当年6月份学校相关部门注:申请学位的发表的文章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