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铁人的传说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悬瓮山下晋水的发源处其创建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在北魏之前就已经有了,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唐叔虞而建造的因为这里有一条晋水,后来唐国就改名为晋国这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晋国现在我们把山西省也叫晋,是因为它就在古代晋国这一片土地上晋祠的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物遗迹其中,以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建筑,和圣母殿内的宋塑侍女像历史艺术价值最高其余石刻、铸造、墨迹等,也都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重要遗物晋祠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坐西向东,点缀于泉水环绕之中背依悬瓮山,面临一片广阔的稻田,气候冬温夏凉祠内的古建筑壮丽辉煌,还有世代相传的周柏唐槐,山明水秀,古木参天,景色非常优美这里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金人台上铁人的传说游览晋祠名胜的人,多从中轴线开始第一座建筑,是一座古代戏台,名叫“水镜台” 水镜台向西,是晋水的一道干渠——智伯渠跨过水镜台西面智伯渠上的会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正中有琉璃楼阁一座,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铁人高约两米,姿态英武从铭文看,铸造金人有祈福和壮圣母威仪之意其中西南隅的一尊最佳,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 1097 年) 。
铁人铸造技术精美,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不但保存完整,毫无锈蚀痕迹,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盔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东北角的铁人已毁,现存的是 1913 年补造的东南角的是北宋元祐四年(公元 1089 年)铸造原来头部已毁坏,现在的头是 1926 年补铸的西北角的是北宋绍圣五年(公元 1098 年)铸造,头为明永乐二十一年补铸据传古代汾河太原段,只有南屯桥南屯桥是柴桥,为古代木质梁架结构的临时建筑,平时为行人方便架起,雨季防止阻塞河道就拆除了有一年,东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乘着夜晚天黑,独自偷偷来到汾河边铁人知道只能从南屯桥过河,但他又担心自己太重,于是问看桥人:“这桥吃得住我过吗?”那看桥人看他一眼,很不屑:“你没有推着车,怎么就不能过啊,你又不是晋祠庙的铁人,怎么会吃不住?” 一句话点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不能动弹,一头栽到汾河里,不知去向晋祠的管理人员发现跑了一个铁人,很快手提利斧,带着钉子追到汾河边听说铁人掉到河里,就赶忙返回晋祠,防止再有铁人逃跑结果刚上金人台,就发现西南角的铁人已经迈开一步,正准备离去情急之下,他对着铁人的脚趾连砍三斧,在后脑勺钉了一根钉子,才定住了。
其他铁人见了,都不敢跑了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南角的铁人,后脑勺上有一颗钉子,是刚迈开步欲离开的状态近年来,由于游人太多,他脚趾上的三斧印记被踏磨得几乎看不见了。